请别让诺言成空谈 ——都海成长篇小说《纸飞机》序
2021-08-15 14:54:19 作者:李成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纸飞机》历史3年半完成,其构思花了一年时间,初稿55万字,几经修改后定稿40万字。《纸飞机》的创作,既是机缘巧合也是责任使然。
说实话,我是很反对个人及文学卖惨的。没错,前者是“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后者是“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这个极度追求效率的快餐时代、读图时代、短讯时代、智能时代,文学被潮流推挤到了边缘地带,每年虽有上万种的图书被出版,但耐下性子读书的人却少了。可那又怎么样呢?文学并不因读者减少而消弭了它的本源价值——抚慰人心,引领人心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都海成的人生经历及其长篇小说《纸飞机》给我的感受是字里行间滚烫着青春燃烧的火热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喜爱他的作品,并由衷地受到感动。
一.最先的感动
笔蘸朝阳作笔架,鸭知戏水写诗花。雄兴同好说金赞,特立独行应大夸。
要说最先的感动,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省作协杨廷成副主席。7月13日早晨他打来电话,向我详细叙述了都海成的生活及创作情况,使我在脑海里勾勒出了海成完整却又立体的形象——这是个血液带火的青年,这是个自带光芒的青年,这是个从格子里提炼阳光的青年。我在当晚的日记中这样写到:
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只要愉快地作出选择,就可以消除被强迫的感觉,这样也就会使你改变态度。基于这种想法,也在努力践行这种想法的时候,我接到了省作协副主席杨廷成的电话,要我给身残志坚的湟中籍青年作家都海成所著的长篇小说《纸飞机》作序。都海成其人其文我是略有所知的,但听完廷成的讲述,我才发现对都海成 的了解还远远不足以呈现全貌。廷成是谦逊的、低调的,我是不谦让的,是好为人师的,又是敢坐“火箭”的。所以,本着全面了解,深入挖掘的想法,我自然愉快地应承了下来。想想也是,想坐“火箭”是一回事,敢不敢坐是另一回事——有的人是想坐不敢坐,只会望洋兴叹,徒唤奈何。我胆大,又无胆(胆囊被切除),更大胆,所以敢于尝试一切。后省作协副秘书长红霞发微信问海成通过她要我的微信号及手机号,是否给?我同意给。加为好友之后,海成发来长达40万字的长篇小说《纸飞机》。我前后粗略地翻了一下。按我写作惯例,书应有后记。可此书并无,遂建议海成写后记。他问后记怎么写?我答为什么写这本书的创作谈,或者随笔。说真的,敢坐火箭是一回事,能不能坐是另一回事——有的人敢坐而因身体原因不能坐,但绝不坐以待毙,反而独辟蹊径。海成就是这样。因身体原因,按理不能坐,但他坐了,而且坐得一点也不差,甚至可以说是此中佼佼者。随后开始逐章翻阅文稿,第一章虽说篇幅较长,笔墨过多,但我认为长篇小说中并无闲笔,他在为全文交代背景,也在为后期的叙述作充足的铺垫并留下诸多伏笔。所以海成发微信让我帮他改一改时,我回复:“不急,等我全部看完,再确定是否需要润色。”因为,我清楚,不去熟悉“苹果”的历史,就永远不知道“苹果”的来龙去脉;要知道“苹果”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去熟悉“苹果”的历史。这就是我完成每日要事和答应给别人写序的“苹果原理”。
我把这篇日记分别发给了廷成和海成,得到了二位的称赞和回应。我也因此福至心灵,一瞬间就找到了这篇序言的切入点和契合点,也便写下这个标题《请别让诺言成空谈》。作家余华在《活着》里写下这样的话语:“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人生在世,过的是日子,活的是艰辛。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如今,我既已做出承诺,就须付诸行动。于是,当晚决定,以《请别让诺言成空谈》作为解读海成文本的标题。也真诚感谢二人的信任、抬举和厚爱,我怎能让“诺言成空谈”呢?二是来自都海成创作的文本。自2021年7月13日起,我坚持每天早晚挤出时间阅读《纸飞机》一个小时以上。说实在的,这段时间我真的忙到脚打后脑勺。一是会多,诸如党代会、政协会、省市调研会等;二是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三是全国散文大赛评奖以及《百名作家写“青海拉面”——第二届“化泉春杯”全国散文大赛获奖作品集》进行排版,内容审定等工作;四是拍摄纪录片《学子圆梦》及编辑画册《抱德炀和》等等。诸般工作相互堆叠,挤压,膨胀,使我每时每刻被推着奔跑,脚步不敢停,脑子嗡嗡响。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我还是用了近20天的早晚空闲,细细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第一个体会是此书有“五个独特”:即独特的题材、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语言、独特的心境、独特的方式。创作中,海成既立足于传统又紧贴现代,把传统和现代的艺术兼容并举。“持正崇高,抱朴见真”,是海成崇尚的艺术之魂。“苍茫之意,纯真之气”,则是海成所追求的艺术风范。二者在文本中多有呈现。
三是来自海成的托纸言情,欣慰己心。《纸飞机》以安然、温昕、江海涛从大上海来到青海进行支教为主线;以留守儿童海娃、小波、牛犇等的上学生活等为背景;以春夏秋冬的两年支教时间为故事结构,展现了西部农村的教育和留守等现实状况。海成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无限的境界,把传统意象之美,以洗尽铅华,高度清醇的笔墨,映出如佛家“妙悟者不在多言”的内敛,用中国画的形式,描摹出最本质的意境来。
二.“五个独特”的解读
朝朝暮暮功夫笔,旭日晨清表海娃。极致人生诗意赋,桃栽事世展才华。
读着这个优美的青春故事,我眼里涌满了泪水。这是善良中的大爱,闪耀着金子般的青春燃烧情怀的光芒。老师的伟大,父母的坚强,儿童的努力,还有那份来自爷爷指尖上的心酸和疼爱,都让人感动不已。因此,以我的方式,解读文本,将“五个独特”解析如下:
1.独特的题材。其实,这题材可以说是大众化的校园文学。但我说独特,关键在于角色的置换,即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青藏高原的一个小山村小学进行支教。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题材。虽然人生说到底就是一场旅行,但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要一个人走路,走孤独的路,走热闹的路,走崎岖的路……沿途风景万千,路上行人潮涌,虽有同伴暂行,最终必须独自吞风咽雨。所以,只有怀抱着一颗生活的真心去感知去面对,方能处乱不惊处世不变。在海成的小说中,几位大都市的青年人怀揣梦想而来。这种梦想带着大都市火树银花的样子,是无比绚丽的,而落在闭塞的小村庄里,就必须根须带土,必然与最美好的幻想进行最大程度地割裂甚至对立。割裂之后的成长是针对所有人的,支教老师学会了俯下身子倾听,留守儿童学会了挺直腰板逐梦。这便我要说的“题材的独特”了。文本中给我的最强烈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有期望变成“非我”的愿望。都想在陌生的世界,和有陌生人介入的世界里,摆脱因为习见的环境、固定的人际等造就的约束,变成自己期待成为的人。“自我”与“非我”的交锋让题材的独特性更加见骨见肉,让行文更具张力。2.独特的视角 。一个作家在作品中不仅要有勤奋的、笨重的、艰辛的劳动,还要有宏阔的心胸和视野。对我而言,写作过程中思考最多的是,在时间的变量中,人物关系中什么会消失,什么会被填补进来,此消彼长之下,又会有哪些奇妙的情节生发出来。这就是“怎么写”的问题了。从《纸飞机》《第一章 青春之花》开始,到《第九章 勇敢的心》结束,每一章,都分9-11节,并且每一个节,都有一个核心标题。故事围绕着小标题,跟随着人物和场景的置换,进行着张弛互见地叙述和环环相扣地推进。随着视角的不断变换,在每个角色眼中,这个小山村的一切风物各有明暗,既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也有百思不得其解的惶惑,也因此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甚至引发笔者经历共鸣的场面。诸如农村受伤的用“药”,在安然的眼中:
少时,他(指海娃)拿着一根老虎草回来了,擦了擦随即把两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一会儿吐出来敷在安然的伤口上,然后在地上写道:“这是老虎草,止血、止疼比创可贴和云南白药还好。”安然看了心里一阵恶心,想立刻把它甩掉下山打破伤风,然后消消毒好好包扎,可又怕伤了海娃的心,所以咬着牙忍了下来。可没想到此草很有管用,刚敷上没一分钟时间就不疼了,随后又止住了血。
用老虎草止血之事于我们而言实属司空见惯,但对于久居大都市头疼脑热必去看医生的青年人而言,却是一场相当冒险的经历。这种生活观念上的冲突,医疗条件上的落差,经海成这么一写,使文本想要呈现的内核自然而然地毫不刻意地涌流而出,就让读者“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再诸如吃涮羊肉:
“快捞快捞,这羊肉就得趁嫩吃才香!捞完了我再下一锅。今天,我让你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涮羊肉,让你们吃了一辈子都忘不了!……”周宇一边捞羊肉,一边笑着给康瑞和安然她们仨说。一股热腾腾的香气扑鼻而来,锅里煮熟的各色食材,香香地,麻麻地,一个个都辣到流汗,一边吃一边还馋涎欲滴。在这初冬,就应该吃点这样又香又辣的,热热乎乎的,抚慰一下肠胃和我们的心,好让从心理上藐视寒冷。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表面看上去就是一个出身低微、言语粗鄙、洋相百出的人物形象,似乎除了映衬大观园里皇亲国戚的穷奢极欲和痴男怨女的缠绵悱恻之外,别有他用。而事实上,刘姥姥是溅进油锅里的水珠,预示着“炸锅”的开始。作者就是通过这个小人物的视角,描写了大家族繁华一时的荣耀,昭示了荣国府和封建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更让小说在富贵逼人的四大家族之外打开一条小小的缝隙,让人看到真实的人间那些不得已而为之的蝇营苟且,她是全篇最具烟火气的人物。而海成在视角的把握恰到好处。独特的视角对应独特的人物气场,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带有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独特印记,从而产生了具有共性却又绝不混同千人一面的个性的人物形象,然后借助所处的环境,内心的挣扎,一一铺陈开来。既合理熨帖又不显得聒噪,可谓精准。借余华的话说,我们写小说,有很多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但我们心里都是有底的。比如我们写两个人在房间里谈话,我们完全可以不写这个房间什么样,但是作者要有一种感觉,就是人物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房间里,他们的谈话才会产生什么样的氛围,这是作者需要知道的。莫言也提到,作者可以不写人物后来的命运,但是作者心里应该大致上知道这个人物将来的方向是什么样。
因为,我信奉福克纳的“做一个作家需要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因此,我评判小说的标准很简单,文字新鲜有文艺性、情节感人有生活性、思想动人有独创性。海成的小说里,我读出了让人久久回味的极具个人风格的新鲜文字,我读出了有真实感且生气勃勃的生活质地;读出让我心灵颤抖的思想情感!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海成确乎做到了这一点。
3.独特的语言。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何为主,就看作者自己的喜好了。而海成的小说二者兼有,其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不落窠臼。诸如:
·他们一双双眼睛瞪得像一对对鹌鹑蛋,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得出了神。
·看着这60个学生,看到下面120颗黑葡萄般的眼睛,安然发现跟她之前想象的很像。
·聂小波如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
·安然气喘如牛,衣服湿的如淋了滂沱大雨,衣服和裤子能拧出两条河来。
从这四句话中可以看出,海成在语言处置上有属于自己的创造。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语言,歇后语运用恰如其分,夸张的话语也是意有所指。同时,为了增强文本的可读性,他自然而随意地插入诗歌、音乐、书法、青海花儿等,各得妙法。诸如到了声名远播的青海湖,江海涛写给安然的情书是传统的:
向祁连山寄走昨日的痛楚,朝青海湖打开明天的航向
草原铺就了广阔的天路,沙海孕育着不屈的胡杨
冰雪消融春水灌田,草木青青牛羊牧场
不问今日为什么重逢,或许早已有共同的理想
……
等你无论用什么方式走来
同我一道迎接黎明的红日
如到日月山,海成借人物之口,唱“花儿”:
弯弯的路儿崖沿上开,崖窝里,千朵万朵的花开;
我就是猛虎下山来,尕妹妹,你是个枪手了打来!
海成把别有底蕴的青海方言谚语纳入文本,与书面语言“混合引用”,形成了美丽而独特的语言格局。怕外地人看不懂的地方,用书面语进行括号备注。海成写生态、写“青绣”、写唱民间小调、写农家书屋、写捕鸟、写康瑞和周宇的爱情、写60名学生毕业、写小波生日、写盼父、写教师节等等,每个场景的文字别具一格,体现作者苦心孤诣和匠心独运之处。教师无小节,处处做表率。将学校这个小社会,与生活这个大社会融入在一起。请看这一段描写,便可以明白海成的“良苦用心”:
这一年来,张小龙继高志明后成了学校里的一霸,带着几个小喽啰收起了“保护费”。他只要看谁不顺眼,或在规定期限内不交“保护费”,就会随时找机会暴打对方一顿,打完了还要收一定的教育费。
除此外,还有许多冷幽默,如海娃在省城受奖的那天,有人上错厕所了,还拔打110解救等等,写得很冷静,很幽默。海成通过对小说创作技巧的娴熟把握,时而和风细雨,时而狂风暴雨,时而阳光灿烂,时而腥风血雨,围绕着安然等老师的支教、海娃等的梦想,一点一点地推进,渐渐壮阔起来。尤其是对幽默语言的信手拈来,为我们创造了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
的确,两年的时光,好似一阵风一样,吹过布满尘埃的大地,留下走过的痕迹。学生的名号于海成而言,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飞向了天边看不见的远方,可他的脸颊却痴痴的向着它——《纸飞机》,飞走的方向,一边行走,一边停顿;一边微笑一边流泪……仿佛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曾离开。犹如海成借人物之口、之心、之意所表达的:
每一朵花朵都需要阳光,每一只鸟儿都需要天空,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育。
一晃两年就这样过去了,感觉仿佛昨天才刚来一样。起初,她们来这里时对农村一无所知,对这里的气候和生活更难以适应,一只癞蛤蟆就能把她们吓个半死。可她们一点点都克服了,出色地完成了两年的支教工作,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了精彩的华章。
4.独特的心境。虽然这部作品人物繁多,生活容量丰富,但海成笔墨洗练,语言简约,叙述平淡平和,弥漫在行文中的却是感情的真挚,爱心的炽热。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山村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诚如海成借海娃之口,说出“就像……就像纸飞机一样没有自己的航向。”
然后借安然抓住海娃手,凝视着他的眼睛,轻轻说:“海娃,不要想这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向阳而生,逆风飞翔。”
看到老师的手语,海娃想起了之前她讲过的话:“无论到什么时候,你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宇宙,你是微不足道的;可对自己,你就是整个宇宙;人生就是舞台,舞台即是人生。”想到这些,海娃慢慢放松了下来,静下心来开始演奏起来……
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尽管如此,这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取代。而那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一碰,就会隐隐作痛。这种痛,不仅痛别人,还痛自己。正因有了这种内外因而引起的痛,才有了海成借安然之口说出的哲理,也可以说是海成自身的生命之感,生活之悟: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无论以什么形式,其都是为了绽放自己,而不是被同情的。所以,不要因这样那样的缺陷羁绊自己,就像她们一样要尽情地绽放自己,活出自身的精彩来。
是的,当人们看不到人生的意义,不得不陷于苦难和愤怒时,我们也必须像海成笔下的像海娃一样,要活下去,面带微笑地去喜欢他所追求的音乐,去追寻他永不放弃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生活是肉体的,而在灵魂深处却知道,生活是灵魂的,任何苦难都不能剥夺人真正的幸福。诚如海成所说:
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深沉的角落,盛放酸楚无奈的心事,也装满了内心难言的孤独。每一首乐曲都有它的创作背景。听了这首《想飞的心》,大都听出了创作的背景,他们在心中看到了一个农村的留守儿童。问他是谁?他笑了笑没有回答,说想飞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青春的岁月,在欢笑与泪水之中渐渐逝去,爱过几个人,梦过几个人,终致满身伤痕。但总有一个人,住在你的心底,虽不会时时记起,但与她或他有关的那一段时光早已成为生命的遗迹,可堪凭吊,可堪回味,唯独不能回首。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饱含辛酸,但写着、忆着、忘着,总有一天,会释然的:
飞机叠好了,一分钟后汽车拐弯减了速时,安然随即打开天窗放飞了出去。飞机虽然有双翼,但是没有飞行员,可它却缓缓划向了自己的方向,载着安然满满的情怀和祝福飞向远方,飘飘荡荡、越来越远……
望着飞去的纸飞机,安然笑着对温昕和江海涛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我们也是一架纸飞机。在青春的世界里,我们不需要固结思想,更不应该畏首畏尾,只有追寻美好的梦想,尽情绽放自我和青春。让我们像江河一样,向着大海不断奔流吧!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谱写青春的音符,留下奋斗的足迹!”
5.独特的方式。这里所谓的“独特的方式”,就是说独特的表述方式。我们从文本中获知,推动故事发展前行的,不仅是场景的置换和故事的发展,还有更为重要,就是人性。人性的弱点,妒嫉、怯弱、自私、虚荣,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虔诚,都全部被海成调动出来,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并一次一次不断深化地点明《纸飞机》的主题:
每次来一定要叠一架纸飞机放出去,然后站在山上呆呆地望山外半天,有时候还要自言自语不知在说些啥。海娃和牛犇,还有高志明他们知道他喜欢来这里,喜欢来这里放纸飞机然后望着山外发呆,可他们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放纸飞机,更不知道他望着山外心里在想些啥、说些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活人的集团中所有的人都是按照下列条件行动的:一是人们之间所发生的情景的实质,二是自己性格的实质,三是环境的条件。”情节便是再现冲突的展开,以及我在作品中所看到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把人物的外貌、内心世界、性格、生活方式和行为透显出来,因此作品中再现的成分也就是情节和结构有机连接上。诸如:
海娃没有毕业证书,安然就给他做了一个,红艳艳的非常漂亮,让海娃高兴不已。假如给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话,她第一眼想看的是自己的老师。而海娃,假如让他开口说话的话,他第一句想叫的是老师。
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互为因果,彼此成就,这就是海成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转换和衔接能力。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无任何场景转换的平铺直叙读来只会让人昏昏欲睡,兴致缺缺。而过程衔接既能异军突起又不让读者感觉突如其来,真的很重要。在这两点上,海成处理的相当老练,将小说写得错落有致,宜粗则粗,宜细则细,大起大落,简繁得当,疏阔处一笔带过,细密处浓墨重彩,情节交织扭结起来,人物形象次第从情节的冲突中显现出来。这种开放性的结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也考验作者的驾驭能力。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把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集中在某个人物身上,不断地放大,达到一种极致。而且,通过故事情节和细节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和相对完整性,借助环境、事件等元素的烘托,形成厚实典型形象是海成小说内容的技法核心。不得不说,他做到了!
三.追求美而不亵渎美
还功不筑升诗梦,应将实论说细瑕。
一句一文从善举,彩云数朵语雄跨。
人在出生的那一刻,似乎就决定了人生命运或社会等级。虽然,我们各自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行走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坎坷挫折苦难辛酸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在人生之中,在精神物质生活上,都能有所收获,获得不同的名誉名利,收获不同的快乐和幸福。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他又说:“称赞那不应该称赞的和斥责那不应斥责的,都是很容易,但两者都表示一种坏的性格。”他同时希望文人们能“追求美而不亵渎美”。《菜根谭》中也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即人处在逆境中,周围的困难推着你不停奋进;处在顺境中时,反而忘记了潜在风险,在优沃的环境中丧失斗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失去也是另一种拥有,失意也会变成诗意。
《纸飞机》历史3年半完成,其构思花了一年时间,初稿55万字,几经修改后定稿40万字。《纸飞机》的创作,既是机缘巧合也是责任使然。
四十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对农村和农村的事了如指掌。这二十多年来,农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发展,同时,也存在和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经常出去晒太阳,看到和听到了一些留守儿童的故事,让我触目惊心不断唏嘘,他们的问题和内心的孤独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多、还要严重。看到十二三岁的少年进了未管所,看着溺亡孩子的妈妈发疯,我再也坐不住了,随即构思了这部《纸飞机》,然后花两年半时间创作了出来,精益求精。
海成确乎处在逆境中,但书读多了,便有了写作的兴趣,而且一发不可收。诚然,这是一条艰辛之路,夜深人静时,只有山村的月光与海成相伴。这是一条孤独的道路,但海成却甘之如饴兴致勃勃。海成将自己的社会观察、人生体验和个性语言,还有更多的想象以及生活经验,融合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字。不顺畅时,海成会不由自主地仰望星空,那一颗颗眨着眼的小星星,总是一闪一闪地鼓励着海成。诚如海成在后记所说:
我之所以写这么一部小说,是想呼吁那些只图个人小安逸的大学生们燃烧自己用奉献谱写出华丽的生命乐章;呼吁那些在外打工的年轻夫妇们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孩子;呼吁全社会的人们多多关注、关心、关爱一下农村的留守儿童。
“如果感觉黑暗,就努力走到舞台中央。”我与海成微信交流,我说了我的写作观——作为一个写作者,天文地理,可以不知;一地鸡毛,必须惠存。在困境中,海成的追求确实广远宏大:上知天文地理,下知一地鸡毛。所以,我们其实都应该向海成学习,像他那样不停地写,以不变的初心,也就是对文学的赤子之心,延伸触角,凝练学识,壮大怀抱,做逆风而起的雄鹰,摧云赶雾,迎来霞光万道。
当然,海成的《纸飞机》一文,并非没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主流,看到更美好的一面,我相信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我们能从中读到熟悉的乡村,看到久违的自己,也同样可以找到尘封的梦想和为自己拼过命的曾经。当然,我更希望读者从中看到通向未来的坦途和大步流星走在坦途之上的你我。
承诺写序,下笔千言,一念贯通。此刻,在感动中驻笔。按我写文章的一贯做法,在文章结尾处赋七律诗一首(和前述的三首七绝一样,都以新韵“一麻”统一押韵),希望海成艺术之路长青:
挥笔壮怀生大志,描天绕记见天涯。
自心敞亮烦愁少,同眼临言喜梦加。
良岁获全诗觉入,春风得意总豁达。
但书共志观人眼,只为潜心写大家。
是为序。
——2021年8月5日黄河岸边群科新区管委会综合楼
(作者系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