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眷恋与守望
2021-09-26 15:06:20 作者:盘春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黄忠美的散文集《潇贺古道有人家》也是以地方文化为主题,从这本集子中的散文来看,他是花了不少精力去探访古迹,查阅资料,摸索写作手法的。他的散文写作语言通俗平实,既有文化专业知识的介绍,又有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古物的主人,村里的乡亲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国情怀,闲情逸致;事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产生的影响;古村所涉及的文化信息,小桥流水人家……都在他深情灵动的笔下浓墨重彩,恰到好处地呈现。就如高山流水般,拔动你内心的情弦。
黄忠美的散文集《潇贺古道有人家》即将出版,他把文稿发给我,希望我给他的集子写篇序。这本散文集洋洋洒洒近二十万字,而我的时间零零碎碎,一时半会又看不完这本书稿,便让他另请他序。但他执意要我写,我就应承了下来。
我是广西桂林全州人,曾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工作十多年,我对这里的地方文化和写作者一直很关注。说起来,我在几年前就认识黄忠美了。他是瑶族人,1975年生,在瑶乡一所小学任教。那时候他写小小说,偶尔也写诗、散文。我主编的《诗意岭南》一书收录过他的诗。2017年,市里还选送了他到北京参加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期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
他在潇贺古道边出生,在潇贺古道边长大。耳闻目睹都是这里的人、事和物。他记忆的芯片上,满满当当都是这一地域的历史地理、文物古迹、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他总是对古建筑百看不厌,对民间艺术无比痴迷,对潇贺古道这片热土无比的眷恋。
一直以来,黄忠美对这里的古村、古镇、古桥、古亭、古楼、古塔、古庙、古祠、古戏台、古风雨桥……这些潇贺古道文化的根和魂,倾注了太多的爱。每一个本土作家都想写这些事物。因为作家原乡中的东西,就近在咫尺,你抬头看的是它,低头看的是它,闭上双眼想到的还是它。真可谓熟稔得不能再熟稔。
潇贺古道沿线其实是个好地方。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绚丽多姿的文化,有灿如星河的古迹。近年来,我和黄忠美多次参加市、县作协的采风活动,邂逅在秀水村、岔山村、福溪村、红岩村等古村落里。我们就像走进了一座座古民居博物馆。每次面对满眼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雕梁画栋等等,身心都会得到一次洗礼,得到一次艺术的熏陶。
大家的感觉是,写地方散文看似容易,但要写出新意、深度、广度——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地方文化如果仅留于表面描写,泛泛而谈;或者只写一些前人的认知,堆砌同质化的文字,那这人写出的作品就会苍白无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说的有道理。岭南走廊上确实有不少民族的东西。黄忠美花了大量时间,脚踏实地去实地走,触摸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那些老宅、门楼、风雨桥、牌坊、女书、石像、文昌阁、祠堂、老字号……就在黄忠美的眼前。当他静下心来,深入到村间地头采风,做田野调查后,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素材;他去采风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品的,每一次的采风都是他深入挖掘乡土的地方色彩和特质,用心倾注感情,去揣摩旧时主人的呼吸、思想、活动,还原旧器物的功能作用的文化苦旅。为了写好一个村庄,他单枪匹马再三探访,拜访地方土秀才、老人,查看宗谱。黄忠美用手中的笔,试图妙笔生花,让读者从他的作品中,加深对地域文化由表及里的认知,从地方文化折射的人性光辉里产生乡愁,产生共鸣。
黄忠美是地方文化忠实的眷恋和守望者。2017年他出版的小小说集里都是普通人物在地方元素中的浮世绘。可喜的是,他的散文集《潇贺古道有人家》也是以地方文化为主题。从这本集子中的散文来看,他是花了不少精力去探访古迹,查阅资料,摸索写作手法的。他的散文写作语言通俗平实,既有文化专业知识的介绍,又有自己独特的心灵感悟,古物的主人,村里的乡亲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国情怀,闲情逸致;事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产生的影响;古村所涉及的文化信息,小桥流水人家……都在他深情灵动的笔下浓墨重彩,恰到好处地呈现。就如高山流水般,拔动你内心的情弦。
本书写到的文物都是他在近年来贺州市博物馆征文中写下的。这些藏着的宝物:铜人吊灯、南汉大铜钟、陶甬、陶器,从它们的个性特征、来源、发现历程等方面,用细腻的语言娓娓娓道来。特别是由文物还原了当时主人在特定社会、生活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信,给人领悟和启迪。《藏着的北陀》还获得了西部散文2019年排行榜前三十名。“茫茫潇贺,有人的地方就有陶器的存在。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脸上两坨红晕,如黛的青丝飘逸,她手捧一个纹饰的陶罐,去河里淘米。”这是他对陶器作用的想象。
书中写到的古村落,是广义上潇贺古道辐射的人间烟火。黄忠美既写了独具一格的村容村貌,又以此为切入点,有血有肉的描写了村里的节庆文化、非遗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比如对“秀水状元村”状元毛自知传奇短暂人生的描写,既有史料性,又有可读性。又如作者对女书的咏叹,对田广洞石像的解读,对富川瑶乡上元宵的回忆……都追根溯源,作者入骨入髓的爱淋漓尽致。他在文章中的情感流露一点也不感到矫揉造作。“遥想当年,店家向南来北往的行人、商贾、书生、马夫、走卒等推销当地的花生、红薯、豆腐、鸡、鸭、鱼、肉等物品。小街故事多:穿灰色长衫的书生,望着首饰店里的一个兰花银手镯发呆。他的袋子里没有攒够钱,不能买下它来送给绸缎庄的蒋老板的二小姐。裁缝店里的大金牙,正在连夜赶制嫁衣。米酒坊的刘老板两天后要为长女结婚等着急用呢……”这些是他对古道热闹故事的还原。这样的叙述作品里还有不少。
“潇贺古道过去的时光历历在目。一些波斯人正用蹩脚的中文在关隘口与守关人员交谈,一个官员对他呈上的通关文牒仔细查看,终于挥了挥手,让波斯人喘着粗气的驼队过去。那骆驼上驮着许多货物,驼铃发出“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这是他对古道的世说新语。
诚言,黄忠美的散文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他的文笔尚且稚嫩,有的语言还需要打磨。所写事物拓展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高,作品中“物”多“我”少。愿他在今后的文学实践中,有更多的自省和观照。
总的来说,《潇贺古道有人家》饱含的地域文化,带着潇贺古道的呼吸,带着南岭地域风情的体温,引人入胜,读后让人心有向往,涌起也想去领略、去感受的冲动。
我们打开了它,走进它,就开始俯拾一路潇贺古道的珠光与灵气。
2020年10月于贺州
(作者系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贺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