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诗意栖居的大地

——“诗意鸡西·迎庆党的二十大”鸡西地域优秀诗歌成果展作品赏析

2022-11-03 08:38:05 作者:高万红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高万红,现供职牡丹江供电公司。爱好文学、音乐。曾就读鲁迅文学院11届全国中青年作家高研班、鲁迅文学院首届全国电力作家高研班。著有长篇小说《雪落忽汗河》、诗集《忘忧居琐事》等。

  当我将所有的诗行打印出来时,内心激动,诗歌的心脏在白纸之上、黑色的方块字体之间跳动。翻动这些生长美好希望的诗歌,一首诗作最先打动我的情绪,做为一名诗歌的追寻者,我为诗作《读雪——写给伟人毛泽东》震惊许久,深刻的意境、响亮的名字组合成一串纪录历史丰碑的诗行——
  
  千年读雪
  读雪落黄河的声音
  读千年万年飘落的思绪
  秦皇有过
  汉武有过
  风流多少已成溶雪消失
  谁主沉浮的大地
  在呼唤一个动人心魄的名字

  ……
  
  我们读雪,我们读伟人,我们在读一个动人心魄的伟人的名字。
  2022年10月的一个清晨,我正是读着品析《读雪》这首长诗走进了“鸡西,这座诗歌的城”,走进了鸡西诗人们炽热的情愫,走进了鸡西诗人们以温暖的内心,以及他们以坚实的笔力开拓出来诗意的家园。
  组诗《读雪》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诗人,鸡西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邹本忠老师。
  近年来,在鸡西这片文化的沃土上涌现出一批以邹本忠、鲁学民、江宗皓、李玉兰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他们讴歌着家乡的鸡西文化、黑土文化、地域文化、煤城文化。其中,我曾与本忠老师有过数次相见的机缘,我觉得他的诗歌如他的为人:质朴、纯粹、豁达、高远。在情感上诗人是极具抒发情怀者,在精神上诗人是追求真知的理想主义者,在心灵深处诗人是浪漫主义的行吟者。正如一切纯文学其本质追根到底都是诗的,都是诗意的唱诵和歌吟,潜意识中都是出于诗意的表达。纯粹的诗歌是对世界本源的一种审视。
  邹本忠老师的诗歌正是在对这个庞大的物质世界,以及与深不可测的内心世界的凝神观照,且升华为诗意的厚重与畅想。我们读诗人的诗句就深有体会,他在另一首诗作《龙抬头》写道——
  
  文字如鱼
  游动中定格为
  一段又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丰碑
  受尽宫刑的人却抱着一支巨笔
  在高墙的围禁中
  在流浪的大地上
  争分夺秒,一笔一笔地疾飞
  一个四处讲学的老人
  从春秋的站点出发
  路过战国走过唐宋
  到达一个共和国的站点进行编组交汇
  如今又在世界办学
  弟子遍地
  有朋自远方来让不同肤色的人
  在他的思想中沉醉
  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等胸怀何人能同此媲美
  ……

  
  于是,继续读着本忠老师的组诗《走遍祖国》,我在诗和远方探寻着充满诗意的鸡西,探寻着历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鸡西,探寻着发展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鸡西。
  记得2009年,在鸡西的兴凯湖畔,在庄严而神圣宣誓声中,邹本忠老师宣讲了振奋黑龙江东部诗群的《兴凯湖诗歌宣言》——
  
  我常常感慨自然的伟力,造就了我们如此美好的家园,也感恩这块土地的文明,给我们以自豪和营养。翻开历史的画卷,我看到了东部最早的新开流文化,六千年前的肃慎人定格了一个文明的起点,从远古的渔猎文化到当代开发北大荒的壮举、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类历史在一次次地流动和迁徙中,形成了人文和地域的一次次碰撞,一次次融合。黑龙江形成了北方人独具特色的文明,粗犷、豪放、热情、质朴、勤劳.....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同时衍生和繁荣,诗歌便是文化中承载理想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是地域文明生长起来的一种精神样式……
  十三年后,鸡西。又是一年秋风起。
  2022年10月,当宗皓兄把“诗意鸡西.迎庆党的二十大”的优秀诗歌成果展佳作发给我时,每一串诗行都在催唤我心中诗意的悸动。
  诗是艺术的最高峰。一切的艺术,追根究底都将是诗意的。20位鸡西诗人,他们以诗意的语言歌颂着我们的祖国!
  正如鸡西市作家协会主席邹本忠在“鸡西市文艺界学习二十大,谈体会展风采”时所提:“目前鸡西文学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鸡西作家在不同的体裁上,如小说、诗歌、散文、散文诗、寓言、童话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得到发展,哪个体裁都有传承人,都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时在内涵上有了突破和创新,满满的正能量,催人奋进,诗人作家们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上应力争创作出更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作品”。因此鸡西市作家协会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主办“鸡西地域优秀诗歌作品展”,要求参展诗作要以鸡西为底色、以诗歌为牵引、为时代邀约、人民而歌。本次鸡西地域优秀诗歌作品展示了鸡西地域20位诗人组成诗歌的方阵,用一场诗歌的盛宴,一场观念的碰撞,唱响鸡西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于是,以诗人的目光 ,我在诗歌的方阵中寻找我相识的或不相识的诗人们,寻找鸡西的历史、寻找鸡西的文化传承、寻找鸡西的薪火相传的精神。鸡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煤炭百年历史集结地、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中国人民空军诞生地、“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珍宝岛事件发生地……
  
  
  江宗皓。与我而言,提到鸡西,他是必须提到的名字。
  在鸡西这座城,我有数位因诗相知相识的朋友。虽然,我并不居于此,但是心却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这座诗意的城市结缘,便永远不会忘记著名诗人、鸡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宗皓。我们相识在三十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冬季,在那个白雪纷纷大如席的冬夜里,在诗情与烈酒的浇灌下,我们结成了引以自豪三十年的真挚情感。宗皓兄的诗作时时拜读,每每历久弥新,他的作品诗气磅礴,诗意高远。比如——
  
  大山的背影透着苍凉 
  霜落田畴一片凄美 
  疏影在横斜里淡去,暗香在浮动中散去 
  袅袅的炊烟里,雷声,悄然无息地远去 
  一如玉米的秸杆,站在秋天的中央 
  揣摩自己的呼吸方式 
  居然无法知道自己快乐,抑或忧伤
 
  ……
  
  我读宗皓的诗作,感受到的是:原始质朴的特征、根植大地的精神、神秘深邃的本质。宗皓的诗歌中,始终折射着幻想的本真。很多年前,我曾写道:幻想是诗人籍之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诗人的天职到底是什么?诗人的天职正是诗人们在呕心沥血地让文字更接近原初的本真,竭尽全力地在使这种符号还原为最初朴的事物。在诗人江宗皓的笔下那些形而上的、神性的理念始终在充斥着,正如这一句——
  
  在静默中守望着无期的冰冷 
  以及失语和失忆。而这时野地的芍药 
  我居然不知道,它可以愤怒地开放

  ……
  
  每次读到宗皓的诗作,不得不坚信,诗人的心(或精神、或灵魂)是不生的不灭,也生也灭的!伟大的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说,“诗是一种解弊”,也就是说诗是揭示、是命名、是创建、是开启,是动态的,诗是诗人对人类思想中被遗忘成份的唤醒。
  下面,逐一赏析诗展中的其余18位诗人佳作。
  诗人何学明,正是在进行着这种解弊世界的追寻。在他辛苦劳作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必然的自然流露。以何学明老师的《替代》为例,我们在诗句中体会到“此中有真意”的深刻意境。在这个喧嚣世界里,诗人在用“诗歌”这世间至真至纯的圣物,荡涤去一切污浊与泥泞——

  撂下担子,点起一支烟 
  烟雾一层层剥离 
  一场雨,一个小村庄 
  以及一些名字 
  生活在不断做着距离和历史的减法 
  过去喜欢读历史,如今我的许多过往已成了历史
  ……
  
  何学明老师的另一首诗作《目睹》,则更能体现出一种神话般古老的诗性精神,我想,这是诗人对存在的质疑和思考——
  
  我已不敢轻易相信自己的目光 
  树木像是在人间替我的人 
  一些美好的事物,比如 
  婆婆丁开出的黄花 
  比如我准备出一本诗集 
  田野,正是耕种的季节 
  树梢冒出了新芽,林间 
  发出低沉的声音,一切都那么轻 
  我也想让阳光翻进我的栅栏,翻晒我诗集里 
  那些皱皱巴巴的文字 
  减轻那些陈旧往事带来的疼痛
 
  ……
  
  诗人李载丰,两年前在省城相见。当时我们共同参加黑龙江省第七届作家代表大会。此前我只知道,他是黑龙江省煤矿作家协会的副主席,以后的接触中得知载丰老师不仅是诗人,又是作家。载丰老师创作有诗歌作品,也创作长篇小说、电视电影剧本,多产且丰富。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位游走在小说理性与诗歌“狂野”的边缘的人。诗人在为我们指证着这个表象的世界,以及与之相互呼应的更加物化的物质世界,诗人在试图带领我们走出这种困乏的窘境,忘我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想说:他的诗歌的语言总是简洁与阳刚,浪漫而激昂的——
  
  一位位先驱者高举拳头 
  代表劳苦大众最先进的思想,写下铮铮誓言 
  一次次雷霆万钧的呐喊 
  如号角,引领方向,燃烧执着的火焰 
  为了民族希望与梦想 
  百年铁血征程,义无反顾,永往直前 
  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燃遍神州大地 
  一把火种,就是一面旗帜,一座信仰的高山 
  纵横这片热土,令人膜拜,追随 
  像一股清流,滋养人们的心间 
  镶嵌在革命者生命旅程中 
  时刻跳跃着光,释放着热,迸发前进动力之源 

  ……
  
  诗人鲁学民,在我心中神往已久。做为鸡西市作家协会的顾问,他在诗歌界有很高的知名度。这里引他的《石头美学》一首诗中的数句,我们先了解一下学民老师的诗风吧——
  
  石头似的越来越坚硬,硬过沉默。 
  ——路易斯•朱可夫斯基《重新再来》 
  石头展示客观性取决于主观想象 
  石头不能同时作为起点和终点 
  石头在大山深处也流浪凡间 
  石头享受对每一刻变化无动于衷 
  石头不仅含有硅和钙还有倔犟 
  石头无所谓是激动还是平静 
  石头低声吟唱没去想让人听懂 
  石头知道用质量装扮思想生活 
  石头深邃把一切宽度视为短视病 
  石头嘲笑线条和涂抹嘲笑趣味 
  石头让金属更热让皮肤更凉 

  ……
  
  欣赏学民老师的诗作时,我想不但要以中国传统诗学及美学的原理来剖析,更应立足于理性和情感的对立统一,即情与景的对立统一。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相异之处在于:西方诗歌的精神观是直指“上帝”与“神性”的,并由此阐发“理念”认知,而中国诗歌的精神探求,是直指向人伦情怀的。品读学民老师诗作,感受到的正是浸透着情与理与景的思辩,这是西方美学的理与情,同中国传统文化情与景的交合,是理——情——景的转化与交融。
  
  诗人郑晓云的诗作也曾拜读过,知道她是密山市的女诗人,且诗作在《诗刊》杂志发表。提到鸡西市的密山,就得提到密山境内兴凯湖了。我有缘去过两次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我想此刻的兴凯湖正值五花色韵的秋季,天空澄明,湛蓝旷远,云舒云卷,湖天一色,深邃无比,高天之下呈现着人世间最美的画卷!诗人郑晓云就生活在湖光山色的盛景之中。做为生态文学艺术家,她把讴歌大自然做为自己首选。比如她的诗歌《写在水上的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兴凯湖,枕着你的涛声入梦 
  目送,最后一缕夕阳 
  被六千多年的涛声,卷入波心 
  湖畔,升起弯弯的弦月 
  点点星光,细碎地撒向兴凯湖的深处 
  哗哗的涛声,依旧在讲述 
  新开流,那些肃稹人的古老传说 
  今夜,就让我夜宿新开流 
  酌一杯清酒,迎着千年的湖风 
  与惊涛拍岸兴凯湖对饮 

  ……
  
  同样写道兴凯湖的还有诗人刘波、郑青山、林兆丰,他从另一侧面讴歌兴凯湖博大之美。在诗人刘波、郑青山的内心,兴凯湖是母亲湖,是心中的圣湖,也是祖国的圣湖,而在诗人林兆丰心中兴凯湖则气势磅礴且恢宏。他们的诗歌很好地运用了现代诗歌的抒情美、画面美,使读者真正知晓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刘波是这样赞美兴凯湖的——
  
  兴凯湖,我心中的圣湖 
  湖水宽广、辽阔 
  我一度把她当做大海的地方 
  天空高远、浩渺 
  把她当做诗和远方的地方 
  掰开黑土、撒上种子 
  就可以开花结果的地方 
  我把她叫做家和家乡的地方 
  大米、大白鱼 
  一个号称鱼米之乡的地方 
  三花、五罗、十八子 
  点燃炊火便能飘出美味的地方 
  观景台如巨鸟飞翔 
  一个能引来万鸟云集的地方  

  ……
  
  诗人郑青山刘波的语言同工异曲。他们在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中,为诗歌注入新鲜的朴实之感,更增添了想象力与亲和力,从而不会让读者产生莫名的朦胧暧昧感,晦涩难懂感。
  郑青山笔下的兴凯湖是这样的——
  
  兴凯湖啊,母亲湖 
  你有蓝天一样的胸怀 
  你有大海一样的深情 
  你是镶嵌在龙江大地的一颗明珠 
  闪烁着边陲人的智慧和憧憬 
  你是北国的天然鱼仓 
  那稀有的特产世界闻名 
  我们有你而骄傲 
  我们有你而富足 
  啊!兴凯湖啊母亲湖 
  你展示着龙江人的风彩 
  给我们吉祥如意 
  给我们辉煌幸福 

  ……

  诗人林兆丰的笔下,也同样为我们描绘了兴凯湖,但他另辟蹊径,他高声吟唱的是兴凯湖的冰排。诗人内心沉淀的是家乡的自然境观、人文景观,咏怀的是带有地域特色的记忆——兴凯胡的冰排,这是鸡西地域独有的自然景观。我们想象诗人笔下的冰排,因剧烈撞击而轰然作响,水流湍急处甚至一涌而下,大有“冰排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气势。诗人写道——
  
  兴凯湖的冰排 
  会走路的冰 
  一路走一路呐喊 
  喊出一个旖旎的春天 
  我的期盼中 
  你迎风而来 
  春风毫不容情撕裂你 
  文开时一笑而过 
  融合水的中间 
  武开时从容面对 
  形成不朽的冰川 
  没有难过 
  努力坚强 

  ……
  
  “兴凯湖的杏花落尽时,乌苏里江开始涨水”,在这里引用诗人冯福君的诗句。正是在兴凯湖与乌苏里江的对比之中,情景兼至,我们不禁追问,难道诗人要带我们一睹乌苏里江的身姿吗?诗人在他的《乌苏船歌》中这样写道——
  
  乌苏里是江名,也是歌名 
  唱了多年的船歌,在这里驻足歇息 
  水纹多了份柔情,心胸格外开阔 
  行船,打鱼,号子声潮起潮落 
  点点渔火把一江的名声,照得通红 
  旧词和陈曲靠在岸上,晒着夕阳 
  耷拉着文人囧事,昏昏欲睡 
  小船探着头,看江山又起风云 
  那撒下的网,打上来的却是一船遗篇 

  ……
  
  读诗至此,我忽而想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乌苏里船歌》具备这种意境之美。诗中“物”加之以“五觉”成为“物象”,“物象”赋与情感便成为“意象”,若干“意象”经过诗人调制组合便形成了妙不可言的“意境”。《天净沙·秋思》如此,《乌苏里船歌》亦如此。
  
  
  读女诗人海小粟、李复苏、李玉兰的诗作时,油然一种感觉,就像读她们的名字,一种浸透着古典的淡雅的隐约的美,我想借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知对否!从海小粟的诗集《浅唱低吟》、散文集《月光如梦的河流》,李复苏的散文集《我在门外等你》 ,李玉兰的散文诗集《玫瑰心情》等文集书名中便能感觉这种淡雅的“浅唱低吟”。
  读海小粟的诗,不得不惊讶她对古典美的“意象定位”,早已经根植于她的思维、她的灵魂、她的血脉中。欣赏海小粟的诗句,你是否与我同感呢——
  
  从童年到中年。距离遥远 
  一瞬的光亮之后 
  三三两两的情人踏过一地落红 
  远去的童年埋在老屋的 
  瓦片下面 
  记忆斑驳 
  昔日的女孩戴上祖母的绿玉镯 
  顺着楼梯曲曲折折。烛火顺势而下 
  每一朵金花下面移动着祖先的魂魄 
  他们怀揣着月亮 
  提着大红灯笼 
  看每一个燃过的烛芯是否结出称心如意的果儿 

  ……
  
  读诗人李复苏的诗作时,我竟然与古典美的“意象定位”感觉再次邂逅。于诗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立意新颖、跳跃自如、形象生动、虚实相生。这种感觉贯穿全篇——
  
  临摹一幅清供图 
  照葫芦画瓢,我也在宣纸上 
  画了笔墨、砚台,被翻阅的书籍 
  丑桔、水仙,小新娘似的红梅 
  花瓶,是冰裂纹的 
  花架看着很稳 
  烛台厚重,略有飞白 
  所有的事物,都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只有一处,我破坏了它原来的写意 
  我多画了一些灯油 
  画长了灯芯 
  因为 
  那火苗 
  太像我的心跳了 

  ……
  
  读诗人李玉兰的诗作时,我想到海子的话;“诗应是实体强烈的呼吸和微微的颤抖”“诗人的任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将黑乎乎的实体照亮”。我想担任过虎林市文联主席的李玉兰,定然是比其他诗人更多接触多种文化艺术形态,能融会贯通至她的诗歌之中,所以觉得她的诗歌精神一定是,且必须是沉睡在基因中的原生态的生命与原生态的精神,比如她的诗作——
  
  翻过一座山 
  站在山脚。我想起了出生时 
  那一声轻啼 
  一座山的高度,我早已知晓 
  甚至行走的每一步间距 
  也被四千个台阶刻意定制 
  迂回的栈桥,散发着陈年的气息 
  引领高低深浅的脚印 
  把一路风景,放进拉长的距离 
  泉水已经学会沉静 
  不再欢愉地放声歌唱 
  我像一滴水,逆流而上 
  路经的事物从想象中生出根须 

  ……
  
  “嫁给北大荒”的八零后诗人阳娟,在此次的方阵中年龄最小,做为鸡西市的“十佳母亲诗人”,她以年轻且充满活力的文本,表述她对“北大荒”的依恋之情。世界上唯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充满活力的灵魂。拥有了充满活力的灵魂,语言的所有者,就会创造出常人难以言说的情感。阳娟正是具备着充满活力的灵魂的女诗人。比如,阳娟写道——
  
  山在山上 
  碧绿在黑土地上 
  我在你的相思上 
  那是文字的起源 
  又是庄稼的祖先 
  一行行一排排一篇篇 
  长在我抹不掉的 
  心愿上 
  命中注定 
  你是我不离不弃的 
  情郎 

  ——北大荒 
  
  品读至此,突然想到给学生们讲解“咏絮之才”,应以此来形容女子的才华,现在展现眼前的是数位鸡西女诗人的佳作,我想以“咏絮之才”赞许,确属当之无愧!
  
  最后以赏析诗人孙华玉的《丰碑》压阵。孙华玉,退役老兵,当过多年乡镇干部,他的诗是最能反映生活的心声,是最接地气的心声,是最实实在在的心声,是最质朴的心声——

  于是,一个魁伟的身影 
  走在山乡藏家、苗寨边陲 
  为脱贫攻坚 
  留下谆谆教诲 
  于是,村里派来了第一书记 
  帮扶干部,不断踏入贫困的门楣 
  他们,趟着露珠去访问村情 
  她们,披着晚霞同乡亲攀谈同归 
  落实精准扶贫措施 
  把党的好政策送进寂寞的心扉 
  使一位位父兄重新立志,挺直腰杆 
  在小康的路上大步直追 
  一个个家庭最终摆脱贫困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再掉队 
  贫困县摘帽的捷报不断传向北京 
  人民为之欢欣鼓舞,欢歌如飞 

  ……
  
  下面要品读的是“诗意鸡西·迎庆党的二十大”鸡西地域优秀诗歌成果展的第六部分,这是古体诗人姜红、孟庆福、赵富有三位老师方阵。在古诗词方面,我是外行,不敢妄以赏析,故而约请了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会员、牡丹江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顾问孙炎昭老师,以及黑龙江省诗词学会副主席卢向东老师针对三位诗人的作品赏析点评,综合整理如下——
  
  有幸拜读鸡西市三位诗人的作品,深深地被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诗人的风骨所感动。他们的诗词作品感情真挚,激情奔放,展示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赏心悦目!
  总的感觉,他们的作品有五个特点:一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用独特的手法写出来;二是题材宽泛,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展现了对美的认知和构造美的能力并有对美的独到见解;三是比较充分地展现了格律诗词的创造力。语言凝练隽秀,含蓄精确。绝律的沾替对韵功底颇深,词的起句过片结句,精彩到位:四是善用技巧。平凡的物象写出了很深的意境!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用典、夸张、跳跃、镶嵌的手法,使作品熠熠生辉;五是通过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经历阅历,见解学识。有体验有哲理,有血有肉,先声夺人。但仍有些许不足之处,就是个别作品对仗欠工,有的作品还存在“老干体”的影子。
  
  两天时间里,详细品读鸡西20位诗人的诗作,通过赏析,在内心深处重新建构起“诗意栖居”的真正内涵。在荷尔德林1799年所作《献给命运的女神们》的诗中,他高唱道:“万能的女神啊!请给我一个夏季/一个秋季,让我的诗歌成熟/那么,我的心儿,满足于/ 这甘美的游戏,就乐愿死去。”
  我想当酒神和水神在家园中高歌低吟的时候,当他们伟大的光芒神圣照耀的时候,在鸡西这片孕育着伟大思辨、伟大文化的地方,必将成长出“充满诗意栖居在大地之上”的诗人,虽然不是我这篇程度极其有限的评论所能探讨的,但吟唱者应该给自己更多沉思低吟的机会,由此才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触动诗人灵魂深处最关键的部分。
  诗人们啊,让我们站立起来吧,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高声吟唱吧!
  因为,这是我们,这是诗人们神圣的天职!
  最后请记住“诗意鸡西·迎庆党的二十大”鸡西地域优秀诗歌成果展收录的20位鸡西诗人的名字,他们是诗人:邹本忠、鲁学民、江宗皓、李玉兰、何学明、李载丰、郑晓云、林兆丰、王  莉、李复苏、刘波、孙华玉、郑青山、阳娟、冯福君、刘建民、姜红、王教平、孟庆福、赵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