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吼秦腔》
——浅析孙建军诗歌
《吼秦腔》
这舞台,这气场
一如沉默千年,
冲天破地,始亮出
惊涛裂岸的这一嗓
吼秦腔 - -
倾诉似不够,吟咏恐不足
叙事怕不透,言情还不爽
洪荒似水,流年若烟
八百里绝地风尘
五千年粉墨登场
胸中块垒,笔端丹青
底韵裹携中气
共鸣带动回响
大方且霸气
高调而豪放
--必须的,吼秦腔
天下风云过往
世间谱为戏文说唱
你的故事偏偏不叫唱
叫做吼,吼秦腔
皆因了,这黄土
离天三尺三
都为了,这黄水
九十九般往复回转
九十九样荡气回肠
你的茫茫人海
你的生旦净丑
你的翻江倒海,星辰日月
你的抑扬顿挫,涓滴白浪
祖宗们的魂魄
后生们的瞑想
当有这场呐喊,透地通天
当有这番号啕,语惊八方
--必须的,吼秦腔
你晓得,这水土
三尺黄土瘗埋祖宗
一寸精血长成后生
高坡之上,土窑之下
大风刮出了姓与名
生就了的禀性,血气方刚
吼出过,滚滚长河追落日
吼出过,杨柳轻笛赴西羌
吼出过,龙城飞将逐胡马
吼出过,断崖冷娃死不降
男娃们,秦岭背脊,山川
胸膛
取一片白云扎头巾
踏响威风锣鼓闯四方
生有生的勇武
死有死的悲壮
女娃们,水湄腰身,山丹
脸庞
心事扑闪成窗花花
油泼辣子,余出心血滚烫
美有美的高贵
俏有俏的善良
一位诗人也曾感言
这个民族的女性
有苦难熬出的刚强
当母亲年迈多病
女儿便站出来
撑起这个苦斗的家庭
送哥哥出征
抚弟弟成长
--必须的,吼秦腔
望不断的孤烟大漠
想不满的秦川家乡
忆不尽的塬上明月
爱不够的心里姑娘
掩饰清清泪花
梦里梦里,酒杯杯低吟
捧上浓浓酒浆
梦里梦里,酒杯杯高唱
最近的远,最远的近
醉了醒了,都是梦境
去了回了,都在心上
生了死了,都牵魂魄
圆了碎了,都是月光
--必须的,吼秦腔
这心跳,这血浆
苍天授命的理由
大地育化的灵光
这天空,这原野
必须为你亮出这舞台
吼秦腔-一
此诗,是诗人孙建军创作的脍炙人口、风格独特的佳作。诗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获萌芽文学奖、四川文学奖、巴蜀文艺评论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三十多个奖项。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创作灵感,创作技巧,创作风格彰显无遗。
欣赏,在于感悟。夜读诗人孙建军《吼秦腔》抒情诗。是夜辗转,排山倒海之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秦腔吼出,亮剑黄土高坡。让人们的诗歌细胞在吼声中震撼、衍生,让读者伸展共鸣张力去领略美的通感,沉浸在诗歌柠檬黄响亮的秦腔旋律中。
请看看“这心跳,这血浆,这天空,这原野”,无不迸发出诗人对祖国河山、对中华五千年历史和对英雄民族深情炽热的爱。其实,任何一首好诗歌一定要表达真实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达意,以情调动读者共鸣,让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融合产生共振效应,任何一首好的作品都是如此。真善美是诗歌的灵魂。在这首诗里,诗人不正是用自己一腔热血,真挚的爱倾注在诗歌里吗?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看到的不是抽象文字符号,不是花前月下窃窃私语,不是林间小溪鸟语花香,不是无病呻吟的说三道四。而是从铮铮男儿胸腔炸裂出来的满腔热血,是用生命吼出来气壮山河的血情,是真实的肺腑之音。
诗人的《吼秦腔》在八百里秦川冲天破地,电闪雷鸣,惊涛拍岸中吼出。这气势,这场景,这磁场,扣人心弦,经久不息。
紧接着,诗人用欲扬先抑写作技巧,直白的告诉我们:“倾诉似不够,吟咏恐不足,叙事怕不透,言情还不爽”。然后,这才亮出荡气回肠“必须的 吼秦腔——”。在此,诗人为什么要用秦腔的表达方式呢?因为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以其慷慨激昂、悲壮豪迈的大秦之音唱响黄土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腔。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融人汉唐时期诗、词、曲语言,与音乐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语调高亢激昂、语音铮铮、语气硬朗的风格。所以,诗人用此淋漓尽致的表达胸中激情和灵魂深处的思索。因为沉寂悠久,思绪万千,爱恋赤热,胸中蕴藏的情愫太多。宛如地核的岩浆冲击地幔,喷薄而出,燃烧天空,染尽山河。如果不吼出来,那谁来唱响这一片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坡?谁来把热血倾入黄河的咆哮中?
请看,诗人用娴熟技巧,叠加俳句,还流型递进,跨越时空的发散想象力,为我们展现出《吼秦腔》的舞台:
当我们在“洪荒似水,流年老烟,八百里绝地封存,五千年粉墨登场”的诗歌画卷里,看到西北的荒凉旷野,看到祖先们年代久远的袅袅炊烟,看到五千年上下黄土高坡连绵起伏横亘在中华大地。这身躯,这形象,这巍然屹立的精神注定中华民族永远高调而豪放,兴旺发达。在这里诗人给读者留白空间广袤,调动读者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历史文化知识再创作。曾经历中国奴隶社会封建十七个朝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总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期成为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竟达一千一百年。历史演绎承前启后,数不清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马蹄碎月、铁戈金马、血流疆场;流不完的悲怆泪水,抖擞出凤凰涅磐的重生,在诗歌中历历在目,让人震撼。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诗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吼秦腔》不正是如此吗?诗人在整首诗中,吼出历史风云变幻,吼出社会发展进步,吼出年代血腥风雨。
当思绪在“都为了,这黄水,九十九般往复回转,九十九样荡气回肠”翱翔。诉衷肠的秦腔婉转缠绵悱恻。“祖宗们的魂魄,后生们的冥想”,使人联想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凄然壮阔,感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九十九湾九十九故事,可歌可泣。太多的呻吟、呐喊与诗人的“必须的——吼秦腔”共鸣。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者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能引起共鸣的诗歌才有强大生命感召力。诗人发自灵魂深处吼出来的诗歌,能透地通天,翻江倒海,缭绕在黄土高原云端。
紧接着,诗人在第五节激情达到高潮,欲罢不能,用细腻笔触,具象的写到“三尺黄土掩埋祖宗,一寸精血长成后生”,生于窑洞,长风雨沙漠的男儿们,黄土高坡付给他们刚强秉性。在历史演绎中随着诗人激情升华,抒情进入高潮。将具体细节的描述与抒情相结合:
你晓得,这水土
三尺黄土瘗埋祖宗
一寸精血长成后生
高坡之上,土窑之下
大风刮出了姓与名
生就了的禀性,血气方刚
吼出过,滚滚长河追落日
吼出过,杨柳轻笛赴西羌
吼出过,龙城飞将逐胡马
吼出过,断崖冷娃死不降
男娃们,秦岭背脊,山川胸膛
取一片白云扎头巾
踏响威风锣鼓闯四方
生有生的勇武
死有死的悲壮
读到此,我浑身血液奔腾如黄河咆哮,整个情感都在吼秦腔的字里行间游弋,调动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空间的扩张力。我走进黄河发祥地,来到黄河九大弯,站在壶口瀑布,感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壮丽场面。历史总是周而复始再现,从春秋战国到归秦结汉三国谋,从晋终南北隋唐继到五代十辽金南北宋朝明清后。在这片土地上数不清烽火连天的战争,捋不完血雨腥风哀鸿遍野的悲壮。那长河落日,那龙城飞将,那羌笛怨柳,那不死的黄河,那白云扎就的头巾,那血染的刚强,无一不铸造中华民族的伟大。沉甸甸的故事无一不历历在目。吼秦腔吼出了历史丰碑,像大海的漩涡,把我漩进澎湃的诗情场面。这种入情入景让人震撼的诗歌,较之当下小情调、小哀伤、小悲催、小哲理、小人生等等五花八门的诗歌有天壤之别。这种正气凛然,充满豪迈,弘扬正能量的诗歌,让人耳目一新,有一种沁入肺腑之感,达到读者与诗人共融的情、景、意的最高境界。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诗论》里说的:“我相信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因此,这是一首长河星光闪烁,大漠羌笛拂柳,黄土高坡无数男儿战猶酣的好诗。
诗人写完阳刚之美,紧接着又写出阴柔之美:
女娃们,水湄腰身,山丹脸庞
心事扑闪成窗花花
油泼辣子,氽出心血滚烫
美有美的高贵
俏有俏的善良
一位诗人也曾感言
这个民族的女性
有苦难熬出的刚强
当母亲年迈多病
女儿便站出来
撑起这个苦斗的家庭
送哥哥出征
抚弟弟成长
——必须的,吼秦腔
其实,写的是中华民族母亲的共性。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强盛源源不断的摇篮。女娃们的妩媚、美丽、善良、淳朴、勤劳、奉献、温良恭俭让是每个家庭的支柱,是走向胜利的基础。想想看,巾帼英雄穆桂英,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平阳公主和她的“娘子军”,著名的抗金英雄梁红玉等,抗日战争中的李贞将军。他们哪一位不是这个民族从苦难中熬出的刚强女性,她们的美是高贵的,他们的俊俏是善良的。这是诗人必须吼秦腔吼出她们美丽的红妆,英姿飒飒的武装。吼出黄土高坡上,五彩云下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们在历史银河中永不陨落。
这心跳,这血浆
苍天授命的理由
大地育化的灵光
这天空,这原野
必须为你亮出这舞台
吼秦腔-一
至此,在诗歌结尾,诗人点题:为我们必须亮出这舞台。这舞台就是由四组吼秦腔组成。其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激情燃烧,情真意惬。让审美主客体共登舞台,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使审美主客体互动互融,共情共震。
总而言之,这首诗在内容上主题鲜明深刻,以真情动人,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予博大的胸怀满腔的热血,把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厚意展现在吼秦腔的舞台上。在形式上构思独特,节奏明快,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气呵成之感,让人欲罢不能。特别强调的是诗人用排比句式的递进逻辑关系,让感情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耐人寻味。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