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忝外谭诗 第二

2020-05-17 11:00:40 作者:苏小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苏小白 先后出版诗集、散文、小说集十余部;出版《红楼梦》研究文集《读红琐记》一部;散文集《故国的吃食》曾荣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31、宋延清为人背友攀桂,做文多媚附,然其诗作亦为后世流传,穷其因便在延清诗不乏有真情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尽游子返乡忐忑心;“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不敢恨”三字,表尽一个前代仕子对人君之感恩情。细推其言,大抵皆为彼时其人其境状之心声,浑不矫饰,故亦让人动容。

    32、读诗先读人,知人知其诗。诗中无禅亦无人,料得奇句也无魂。

    33、诗家常用清新语,入世虽深心懵懂,东坡是也。苏子有一颗天真心,不倚新旧,为官清正,为人放达,好美食雅游,鲁直称他“真神仙中人”,当是不虚辞。“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都是入世久深之旷达语。

    34、不偏不倚是苏子,为官为人总天真。旧党不爱,新党陷害,苏东坡可谓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35、沈云卿之于律诗,犹若蔡伯喈之于隶体,乃为定制之人也。律诗自沈休文始,至云卿、延清渐臻谨严精密,其后盛大。云卿诗《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云:“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德潜评为:“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实不虚言。然若将此诗喻为精雕细琢之美器,其杂诗有云:“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便是一块璞玉。两者相较,鄙人意在杂诗也。

    36、自古诗家多爱梅。“雪向梅花枝上堆”,吴淑姬是写梅之缘;“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子野写梅之品;“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写的是梅之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放翁写梅之魂。宋代和靖先生以梅为妻,终生不娶,简直有些过分。他的《山园小梅》有诗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端的是写尽梅之神韵也。

    37、唐人外约内放,无论绝律,诗之“外观”讲究谨严精密,其“内部”意境情致却有无穷之铺陈,尽可以或转换或叠加,以延宕时空变幻悲喜;宋人内约外放,不管令调,词句可长短,形制变化多端,然其一令一调皆收于一壶之中,“内部”所描刻多止于一情一境之间或清丽或秾冶极尽渲染也。是故唐人行动是合法度的,然其内心复杂丰富;宋人行为散漫,内心多单纯无它。是一番人,便有一番诗词也。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工部这一个律诗,其情绪是变化的,粗粗算来八句之中,就有伤、恨、喜、愁等诸样情感之递次变化;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个诗里,细究其景,谅含有秋夏春三季之风物也。宋人的词,情绪多是单一的。说愁,多是一愁到底。其意境也多在一个时空内,很少转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这个词,这么多句子,细究其所描所摹皆尽于一晚之情境也。

    38、娶妻当若文君,开家小酒铺子过一生,定是美生活。然世上男人多是不能有钱的,司马犬子亦如是,一旦有钱就变坏。文君于此赋诗一首:“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读来却有一股子丈夫气,真愧杀天下须眉!

    3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入禅第一境,眼中无繁华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是入禅第二境,心中眼内无红尘,而心眼外万千红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入禅第三境,心中眼底尽红尘,然无一处是红尘,为自自在在境。

    4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是士子看雪,有怜民疾苦心;“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是闲人看雪,有闲逸气;“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是道人看雪,是得道言。

    41、“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是岑嘉州之壮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岑嘉州之柔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嘉州之眼中景。“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是岑嘉州之心中苦。人性语,便为美诗句;真性情,方谓大诗人。

    42、“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乐天之《采莲曲》见到女儿娇羞态。“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李太白之《采莲曲》见到男子美丰逸。

    43、“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官居宰相,用笔清新,着意写小家碧玉。“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八叉常被贬抑,郁郁不得志,用笔却秾艳富丽,写尽贵妇之情态,莫不真是诗家眼前道不得,惟有远境逗诗情么。一笑。

    4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小杜此作,是读书人第一境,先立志也;“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摩诘此作,是读书人第二境,有惑即问师也;“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宛陵此作,是读书人第三境,累累苦读,豁然通晓。

    45、“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贪草嫩,喫过断桥西。”宋海琼子之牧童有一些懒散气。“春暖平原烟草肥,柳阴牧罢夕阳微。儿童惯识林塘路,纵著鞭绳月下归。”明曹敬方之牧童有几点兵士英武相;“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子才之牧童倒是悠然自得,且有几分顽皮。是牧童欤?皆为诗家心矣!

    4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问”一句,以童之笑问,一笔掩去全诗悲愁,画出稚童百样情态,道出千般回乡滋味。“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才有”一句,以梅之奇清,一改全诗画面,是俗中见奇绝。二诗之前三句皆泛泛笔,只画出“龙身”,尾句一出,“点睛即飞去”!

    47、裴迪之“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劝世诗,调侃世上若崔九辈不舍红尘心者;刘长卿之“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是绝尘诗,敬慕若灵澈一样脱尽尘俗人。红尘万千,人人得欲去之,然有几个做到绝尘去!叹叹!

    48、“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玄学之理,园内乾坤,久扣不开,忽有一丝灵光顿悟便可全本通明。“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儒学之道,入世即可进入,也见方方面面,非须大智慧然亦得之矣。

    4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写春日雨,以眼见写境,得见其风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写春夜雨,以耳闻造境,尽得其深情。

    50、“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此谓问道境;“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此谓得道境;“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此谓达人境。一个儒者行世三境,张伯高三首诗言尽!

    5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不见阿爷,而画出桑下阿爷种瓜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里不见人,而画出月下农人闲话图,都是不写而写之妙笔。

    5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君子慎独,应物兄无此风范,“自横”二字犹见其少年顽劣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浩然客居有愁无恨,一清一近,虽廖寂仍见亲和力,无怪乎其少有济人心。

    53、“大雪满天地,胡为仗剑游?欲谈心里事,同上酒家楼。”是侠士冬饮图,见到满纸豪爽气;“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是文士冬饮图,见到清逸俊雅。

    54、“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文房听琴声,转而到听松风;“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庞德看地铁人群中的面庞,转而看到湿漉漉枝头上的桃花瓣,皆为意象叠加。文房诗较庞诗之长处,还在于通感之运用耳。西诗之手法,入汉诗之斛中,值此可见一斑!        

    5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义山此诗起笔为现在时“巴山夜雨涨秋池”;转笔“闪回”到过去时“共剪西窗烛”;落笔入将来时“却话巴山夜雨时”,纳时空变幻于一炉,壶里乾坤,翻天地覆,不啻为意识流诗歌精妙之作也!然美国意识流先驱詹姆斯却是上世纪的人物,不知晚义山到几时矣!

    5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暖”字写春气,犹见从前之孤冷;一“透”字写虫声,反衬以往之寂清。春气亦熏,春夜渐躁,然刘方平笔墨间仍见超脱冲淡,是深得陶诗三昧。

    5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是小杜在秋夜,犹见风流态;“疏灯自照孤帆宿, 新月犹悬双杵鸣。”是老杜在秋夜,不失苍郁气。

    58、 王维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境逸;孟浩然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情逸;王建诗“辞君响沧海,烂漫从天涯。”是心逸。

    59、“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写嵩山清寒不俗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泰山帝王气概。泰山并非高绝,乃帝王禅封使然;蒿山亦非清瘦,实因佛弟子出入使然,杜张二诗人有此咏,皆为感时伤世之故也。

    60、“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细部起笔,然后“镜头”摇开,遂使意境阔远;“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起笔高远,然落笔于细微处,成“聚焦”之势。此,为刘梦得与柳子厚山水诗做法之迥异也。

    61、“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乃钱仲文之名句;“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是郎君胄之妙笔。君胄笔输仲文句几分空灵,仲文句逊君胄笔一丝绚美。钱郎并称,当不分仲伯,诗评人眼亮!

    62、“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一“扫”、一“留”,袁子才写尽春风之能事;“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一“与”、一“吹”,方巨山画出春风之情怀。

    6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一“送”字,见到秋风之影;一“入”字,闻到秋风之声。秋风之影声里,刘梦得画出孤客一颗秋心。

    64、“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义山菊有愁恨;“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元亮菊有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