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人方阵

新疆行书八首

2025-07-18 07:38:31 作者:周嫦娥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周嫦娥,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安徽老年报》《特区文学》《作家天地》《扬子晚报》《马鞍山日报》等多家报刊。出版诗集《蝴蝶兰》《青柿子,红柿子》。


独库公路

新疆令我心驰神往
独库公路是我的诗和远方
风吹过天山绵延
也掠过花瓣明丽的巴音布鲁克草原
哈希勒根冰川的褶皱里
藏有一日看四季的美丽画卷

面对一道道发卡弯
一条“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一百六十八名筑路英雄于乔尔玛长眠
瓦蓝的天空,大块的云朵
闪耀着紫色、蓝色、黄色
及褐色的花朵同时争奇斗艳

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挣断束缚
腾空飞入眼帘
无论雪山、峡谷、河流、草原、湿地
到处都是一样的美丽的春天
一天看四季的独库公路
推敲一个哈密瓜的幸福蜜甜


乔尔玛烈士陵园

天山上的雪莲花美丽清纯
但有一些小花却辨不清名称
他们隐姓埋名
为独库公路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他们在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环境中修路
年纪轻轻的人“牙齿变脆”脱落
一生就这样一根筋
执著、纯朴,又满怀赤诚

马灯、铁镐、手电筒、饭盒、绳索……
曾经用过的每一个物件在此低语
讲诉着英雄们过往的生活、情感、体温
帮助我穿越时间回到遥远的时空

我常常在梦中骑上汗血宝马
手捧一束山茶花来到乔尔玛
等待我在目的地的是马蹄哒哒的声音
仰望,满天都是耀眼的繁星


禾木村

喀纳斯河与禾木河滋养了你
这个村庄的公交车
可以带着你到达村庄每一个角落
中、俄、蒙、哈四国在这里交界
蒙古族、哈萨克族、汉族在这里居住

我站在‌哈登观景台‌可俯瞰村庄的全景
‌禾木河‌清冽冽贯穿村庄
原木搭建的“木楞房”是这里的标志
图瓦文化收藏馆有吹奏苏尔和呼麦表演
‌泰加林、白桦林环绕村庄

禾木桥将草原与白桦林牵手相握
‌晨雾中的禾木桥、炊烟、木屋、森林
构成一个阳光的“童话世界”
有人说你‌是“神的后花园中的自留地”‌!


那拉提草原

几近凝滞之美如高更的油画——
丰美的青草,红、黄、白各色花朵如星辰
洒落草海,巩乃斯河若玉带蜿蜒穿行

一只雪白的小乳羊频频挣脱女孩怀抱
想像从云朵里把自己分离出去
啃食山坡上带晨露的青草

云层裂开巨大的缝隙
阳光从那里投下巨大的光柱
杂沓的马蹄声息携带着小小风暴

雄鹰展翅高飞在广阔无垠高山草原
小女孩骑马在草原驰骋
万物在这个夏季的那拉提草原复活!


漫步六星街

六边形街巷放射状延伸的独特格局
巴扬琴、‌列巴、南苑卤香及”苹果香”
用独特的视、听、味觉串起新疆风土人情

我们的到来,晨曦中的街区慢慢地鲜活
市井集市的人间百态
都在涌动的烟火中明灭隐现

杏树叶落在无声的长椅、桑果树荫
在街区投下斑驳的光影
解忧公主薰衣草精油店、手磨咖啡厅

街径两侧跳舞的雏菊
浓郁的薰衣草香,都是诗意的叙事
为观赏者提供一个沉思的空间

年迈老者牵着那条同样年迈的爱犬
我与大孙女就这样在六星街漫步
在伊宁这个异域风情的街区隐入一座花园


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牧羊人”与草地对话的虔诚
旋律时刻在耳畔萦绕
白桦树被压成一对对双眼皮

每座山都长成根须庞大的落叶松
当阿米尔萨峰亮出神钟山
整条峡谷的白桦林映衬可可托海的美景

我看到清晨一个男人在厨房的灶台前
隐于眼前的柴米油盐
用昨夜冷却的馕谱写新曲《送亲》
滋养大众在一个时代的音乐饥渴


坎儿井叙事

雨水、冰川、积雪融水
‌竖井‌、‌暗渠‌、‌明渠‌、‌涝坝
以博格达山冰川为源头
借吐鲁番地势的天然坡度

无动力自流引水
一张宁静生动纵横交错的水网
一种独特风格的诗意叙事
为观赏者设定一个空间遐想

那些冰雪在大山的裂缝里挤蹭合流
形成柔和、自然、甜静的坎儿井
一条条穿过幽暗地下的水精灵
正用液态诗意让吐鲁番变成绿洲


赛里木湖的诱惑

你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点眼泪"
一粒粒鹅卵石在蓝色梦境中滑动
瞬间疲惫顿消,心被荡涤

到达离开都是无声的
我的脚步丈量着从岸到小岛的尺度
浮桥上每一步都有回声荡漾

当我说再见:”赛里木湖”!
阳光炽热又清风拂面
湖水以不断移动的鳞鳞波光相送

车流穿越湖岸,穿越毡房的炊烟袅袅
穿越积雪台,穿越时空,人们依依惜别
人生有诸多回不舍,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