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第二届诗篱笆诗歌奖”揭晓

2025-07-22 作者:评委会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南鸥、呼岩鸾、张映姝、唐成茂、林馥娜、孔令剑、灯灯、庄凌、林小耳、紫蝶丫头荣获“第二届诗篱笆诗歌奖”。
  在《诗篱笆》创办四周年、发布百期之际,隆重举办“第二届诗篱笆诗歌奖”评选活动。这次评奖注重艺术品质,注重时代担当,注重民间实力诗人。获奖者用文本说话,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诗篱笆》鲜明的艺术追求,对推动汉语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评委会研究:南鸥、呼岩鸾、张映姝、唐成茂、林馥娜、孔令剑、灯灯、庄凌、林小耳、紫蝶丫头荣获“第二届诗篱笆诗歌奖”。
   
  获奖者南鸥简介:本名王军,贵阳人。诗人、作家、批评家。贵州省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贵州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出版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渴望时间最后的修饰》,著有长诗《收容》《苏格拉底之死》《历史之书》《败血症》以及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等。部分作品被介绍到欧美,入选《百年中国新诗编年》《中国文学年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诗典1978—2008》《百年中国长诗经典》、英汉对照意大利混语版《全球诗歌选集》、印度英文版《当代世界诗选》、中-英-希腊语对照版《中国当代十家诗人诗选》《英汉对照中国百年新诗300首》《新世纪后先锋文学编年史2000—2013》《新世纪中国诗选》《百年诗经·中国新诗300首》等数百种重要选本。先后获贵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影响力诗人”奖,首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十年大奖,首届贵州专业文艺奖,2016《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第三届博鳌国际诗歌节诗集奖,香港文艺出版总社、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香港文艺》杂志社联合颁发的“首届中华桂冠诗人奖”等。 
     授奖辞:南鸥的诗既呈现出多样化,又具有独特性,置身于百年新诗的大背景下,依然光芒四射,他为推进汉语新诗的现代化作出多方面的贡献。特立独行的个性,决定南鸥只能是南鸥。他从个性化的自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抵达一个时代陡峭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他以治病救人的动机对一个时代进行深入骨髓的解剖,恨不得将那些侵入社会机体的病毒、癌细胞杀死,还人类以健康和晴朗。他对丑恶的揭露和鞭挞毫无顾忌,对美和善、爱情和光明的赞美不遗余力,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不惜赴汤蹈火,全方位展现了一位诗人的良知和道义。对现实的逼近和对理想的遥望构成他游刃有余的审美张力,这种张力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改变命运的英雄情结。南鸥虽然很少直接绘制现实生活的图景,但他的创作无疑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并以艺术家的巨大勇气打破传统现实主义的局限。他的现实主义是心灵的现实主义,着重于对现实的感觉、透视,又与时代保持既急欲投入其中又无法缓减紧张关系的对峙。在艺术上,他贡献了很多独一无二的语言和意象,展现出一位诗人无与伦比的原创能力,他的诗很难说像谁,别人也很难模仿他的诗,他的存在谁也无法替代。
 
代表作之一:午夜,我停在一把手术刀上
 
动物已睡去,石头和树木已睡去
午夜,被一张病入膏肓的脸反复描写
夜空泛着一片抒情的背景
我被迫停在一把手术刀上
 
这是我一生的姿势,是宿命
光影四射,谁要剥开我最后一个夜晚
手术刀穿过时间,  悬在头顶
惊心动魄的手术,从我开始
 
午夜的手术刀至高无上
如一位国王。手术刀的指法才华横溢
从我的骨络从我的筋脉之间
精确划过,无限抒情地划过
 
无声无息,手术刀轻轻一晃
进入肢体。我已经一千次被解剖
而满身是血却找不到伤口
直至死去,  我依然不知道
刀在哪里

 
  获奖者呼岩鸾简介:本名李生春,山东省寿光市人,现居深圳。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和文学评论集二十多部。诗歌、文学评论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名作欣赏》《中华日报》《世界日报》等诸多报刊。曾供职于省级宣传部门和出版社。
  授奖辞: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呼岩鸾的叙事始终在场,以提炼典型细节和营造鲜明意象为主要手段,既有散文的舒展,又克服了散文的拖沓,既有现实的力道,又伴有丰富的想象,达到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艺术境界,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典范。在抒写历史的苦难时,他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节奏,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与历史的车轮合拍,很大程度上获得史诗的特性。百年新诗在曲折中前进,不能无视忽左忽右的摇摆,传统与现代的割裂与对抗,这些都阻碍了新诗的健康发展。呼岩鸾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为新诗指明了方向。他的机智就在于对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对西方现代诗歌技艺的合理性选择。他不固步自封,也不食洋不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姿态,在叙事技巧上体现出中西合璧的圆熟和气度。
 
代表作之一:我这样走进岷山深处
 
我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是打那只黑蚂蚁——
我看不见它的脸
它弄醒了我
现在它站在我的手心上
向我转动大眼睛
向我挥动小爪子指路
我在铁尺梁站起来
看不清它怎样离开我走进岷山深处

 
  获奖者张映姝简介:诗人、编审,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西部》杂志主编。出版诗集《草木有言》《西域花事》《沙漏》《她•们》《阔什艾肯村手记》、自然散文集《空白之地》等多部。曾获《红豆》年度诗歌奖、首届海东青诗歌奖银奖、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第三届诗魔方诗歌奖、首届肇庆文学奖、第四届中国年度新诗奖•年度优秀诗人奖、第五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提名奖等奖项。诗集《草木有言》入选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集。2024年被评为首届“蓝印诗人”“年度十佳华语诗人”。近年专注于女性、非遗主题的写作。
  授奖辞:希尼评价拉金的诗歌时曾说:“他身上保存着一个向往,向往一种使他可以对之效忠的更晶亮剔透的现实。当这向往找到表达,某种东西便会洞开,某些时刻便会出现,它们都堪称为视域性的东西”。“视域性的东西”,不是目之所及的炫目表象,而是心有所动的精神景观,是一个诗人风格的典型显现。张映姝为什么能感到草木要说话,而且能听懂草木所说的话,是因为她与植物心有灵犀,精神息息相通,是她从中找到了希尼所说的向往。这种超凡脱俗的向往,既是个人的生存理想和价值诉求,也是诗人憧憬的社会理想和人类命运愿景。她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有思想的植物视域,在汉语新诗的探索中成为引人注目的独特景观。张映姝的植物诗极大地超越了植物学本身的意义,就是她人生经验的集中体现,进而转化为洗练深邃的精神景观。

代表作之一: 马库斯
 
那也是个三月天。
我的马库斯开花了。第一次
我惊诧于它微缩的美
探出的花蕊,娇柔,有序。
不像我的生活,踏上
一条反方向的路。
我手足无措,死命拽住
失控的缰绳
 
又是三月天。我的马库斯
一盆,两盆,三盆……
都在开花。我的窗台
装不了,这盛大的花事。
而我,已被生活的利爪招安
学会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三月。马库斯。开花。
我细细嗅闻,像以往那样。
天哪,一缕淡淡的清香
带着微苦的后味。
是时候了,我该致敬——
向伟大的生活,及其庞大羽翼下
活着的,渺小的人。
 

  获奖者唐成茂简介: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广东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第四届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轮值主席,《诗歌月刊》执行主编,《澳门月刊》文学版执行总编辑,《中国诗人》主编,《华夏诗歌》月刊主编,《鸭绿江》文学杂志特邀主编,大河诗刊杂志社执行社长。四川省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导师,西安外事学院特聘教授,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出版11部文学专著。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普希金诗歌奖”、西班牙“国际桂冠诗人奖”、西班牙“伊比利亚国际诗歌奖”、中国当代诗歌奖、华西都市报社“名人堂”2018年“中国十大诗人”、2021年意大利阿列市政府“梅莱托国际诗歌奖”等众多国内外文学奖项。
  授奖辞:唐成茂的诗始终充满对下层人民的关怀与同情,作为一名诗人无力改变现实,但可以唤醒人们的向善、崇美意识,他对下层人民的理解、同情,有一种不俗的气象和深切的人文精神。唐成茂在诗歌语言的探索上卓有成效,富有积极意义,首先他的语言是附着在生活上的,散发出浓郁的人间烟火味,有灵魂的热度和湿度,呈现出与生活亲近的态势和干预生活的力量。其次,他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格局,他的诗歌不是从口语中能听到的,更不是从别人的诗中能读到的,是独创的,长短句交错使用收到特别的效果。他卓有成效的实践显示了他重建诗歌语言的能力,使陈旧的语言焕发出异彩,使濒临死亡的语言获得了新生。从大的格局来看,唐成茂的诗歌以舒缓、从容、高亢的情感格调,散文般开放舒展的文本架构,以及具有生活底蕴的扎实而创新的叙述,独特新颖的意象,深邃而宽广的思想,哲学和宗教的境界,社会和伦理的高度融会贯通综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抒情诗风格。
 
 代表作之一:在水之湄
           
在南方  在水之湄   临水而居    
你一生一世跟随了浮萍
总有被命运打湿的人   怎么也晒不干身世
 
在南方  在水之湄   
水洗干净了谁的污点   
城市水一样嫩白  历史的脸面水红水红
好像人人都没有棱角  谁做事情又都风生水响
窝棚里的日子湿漉漉稀拉拉    
阳光明媚的上午想不到城市说话做事的水深
口杯里的月光照耀着打工仔的幸福或悲伤
一条一条鱼一样的文字南腔北调虚构着迁徙人生
眉宇之上一撇一捺的方言扯动城市滴着活水的脉络
 
荔枝公园的少女在海风中松了纽扣将世界打开  
谁在城市的夜晚把她们水嫩的人生翻阅
地王大厦变得水性杨花  杜鹃花水一样娇艳和深情  
大小梅沙水做的女人站在水上挽救水
巴灯街发廊门前涂脂抹粉的转灯   
转动水一样的骨肉和似水流年
历史要记住你时你一定不在现场  改写历史的人   
所有的价值都被水淋湿
 
在南方  在水一样灵动的深圳   
每一个人都是匆匆过客  每一个人都有水的媚俗水的尊严
在别人的城市逆水行舟  
一片汪洋都不见   
都抓不住救命的稻草  都是给人送稻草的人
我的履历和过去都有水份   所有的错误所有的怀想都被水洗白
因为有期待   我们的日子才如此尊荣并哗哗流淌

 
  获奖者林馥娜简介: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签约文学评论家,高校创意写作导师。主要著作有《诗者的织物》《我带着辽阔的悲喜》《旷野淘馥》等。作品发表于《世界文学》《人民文学》《作家》《诗刊》《中国社会科学报》《星星》等国内外刊物,入选高考模拟试卷及央视科教频道,部分作品被译为英、俄、韩、日、葡、德、蒙等多种语言,多次参与主编及评析大型书系。曾获国际潮人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授奖辞:林馥娜偏向知识分子写作,这与她的学识、兴趣密切相关,但可贵的是她没有陷入语言的纷争和虚无,在诗歌中呈现出知识特有的温度和魅力。她拒绝低门槛的写作,但又与民间生活心心相印、气息相投,在人性的抒写与尊严的捍卫上的绝决和义无反顾让人敬畏。在艺术上,以知识分子惯用的语言及修辞见长,但情感与意象来自人间烟火,这正暗合了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基本原理。她的诗既不同于艺术主要来源于知识的某些知识分子写作,又不同于艺术没有高于生活的某些民间写作,深没有坠落成深渊,浅没有蜕化成轻薄,可以说她在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根本在于把知识融化在诗境中,把人性灌注到语言中。既有民间写作的逼近生活和灵魂,又有知识分子写作的高雅和哲思,达到了雅俗共赏、相得益彰的妙境。在二者之间虽然倾向明显,但她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找到了一种优势互补的艺术平衡,这种不偏不倚成就了她的诗歌,也为当代诗歌写作开辟了新路径。
 
代表作之一:身上带着满世界的山水‍‍‍‍‍‍‍‍‍
 
一条被路过的路,曾经存在 
而不复存在的旧居 
拥有屋后山脉样的斜坡 
一个人走路久了,过于深情 
身上带着满世界的山水 
故我与新我重叠在一起 
仿佛在一所房子里绕着房间走路的人 
刚刚走过自己,忘了 
拱手作揖:你好啊

 
  获奖者孔令剑简介:1980年生于山西绛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曾参加《诗刊》社第35届青春诗会。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中国作家》《当代》《北京文学》《扬子江》《草堂》等发表诗歌作品及理论文章,多次入选各类选刊选本。出版个人诗集《阿基米德之点》《不可测量的闪电》《光的弹奏》,主编大型诗歌丛书“北岳诗库”等。曾获赵树理文学奖新人奖、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北京文学》年度优秀诗歌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
  授奖辞:孔令剑是具有哲学气质哲学禀赋哲学精神的诗人,他善于用哲学眼光透视一切,这注定了他的诗有高度,有境界。他的哲思是有生活基础和现实支点的哲思,是情感充沛想象丰富的哲思,是生命丰盛而美妙的馈赠。他的诗既具有水的灵动和气势,又有金属的光泽和重量,内容、情感、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他写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在像与不像之间留下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他的诗通过有限的景象抵达无限的哲思,通过当下指向未来,在对自我确认的基础上严肃地提出了精神重建的人生命题。
 
代表作之一: 部分的部分
 
身体是灵魂的一部分,这很确切
身体是灵魂的一座草房子,灵魂出去
又回来,总要回来,到这草木中
几株狼尾草伸着脖颈,它们
是旷野的一部分,它们的颤抖
是秋风的一部分。毫无疑问
无论多么辽阔和剧烈,这秋风
那旷野,都会是你的一部分
你——大千世界的幻象
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往还
不知所终。似乎,更确切的表述
是必须说灵魂,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旷野,是狼尾草的一部分,秋风
是颤抖的一部分。而世界也只是你
一个深刻而不经意的动机

 
  获奖者灯灯简介:现居浙江嘉兴。曾获《诗选刊》2006年度中国先锋诗歌奖、第四届叶红女性诗歌奖、第二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第21届柔刚诗歌奖新人奖、第九届扬子江诗学奖、2022年诗刊社陈子昂年度青年诗人奖;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出版个人诗集《我说嗯》《余音》《清澈》。诗集《余音》入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小众书坊“中国好诗第五季”。
  授奖辞:灯灯的诗以自然为底色,以精神为底蕴。她虽然很少直接写社会题材,但自然中交织着人性、道德、世风,内中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学意义。灯灯是当代最好的抒情诗人之一,舒缓优雅的语言节奏与心灵的自由散漫相吻合,她为新诗找回了众多丢失的音符。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人情淡泊的时代,她以温情、温暖和温度稀释着炎凉的世态,以悲悯、爱捧出真情的太阳,照亮了尘世的灰暗,抚慰着人性的伤痛,拯救着衰弱的道德。阅读灯灯的诗歌,我们被她语言的魔幻引领到一个源自日常又超越凡俗的人生境界,这种魔幻不同于异想天开,而是置身一间小屋子,突然打开几扇窗户,阳光、春风、鸟鸣同时涌进来,让我们感悟尘世的摇晃和美不胜收。灯灯的诗歌没有刻意去象征什么,她笔下的自然本身就是象征,无意识却有意义,自然而有力量,明媚又有境界。灯灯诗歌的结尾独一无二,一句居多,从形式上看,有点头重脚轻,但感觉稳如泰山,因为结尾实为画龙点睛之笔,托得起全诗,压地住全诗。 这种结尾在汉诗中少见,既打破了传统的平稳结构,又在意义上有所深化。
 
代表作之一:我的男人
 
黄昏了,我的男人带着桉树的气息回来。
黄昏,雨水在窗前透亮
我的男人,一片桉树叶一样找到家门。
 
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的时光
我的男人,在家中度过
他回来只做三件事——
 
把我变成他的妻子,母亲和女儿。
 

  获奖者庄凌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等发表组诗,参加《诗刊》社第33届青春诗会,入选浙江“新荷计划”人才库,获2016·扬子江诗刊年度青年诗人奖、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第二届中国青年诗人奖等,出版诗集《本色》《我也是一个清醒者》。
  授奖辞:庄凌是最擅长使用对比手法的汉语诗人之一,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几乎她的每一首诗都在使用对比,有时在一首诗中就有多处对比,一首诗与另一首诗有时也存在对比。有些对比,一眼就能看出。有些则隐匿于内容之中,需要深味才能体会得到。她无处不在的对比,是她架构诗歌的主要手段。这些对比,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产生了思想的张力,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社会的独特认知。这些对比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出神入化,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庄凌用一双敏感的眼睛感受着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差异,自己与自己的差异,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别人与别人的差异,昨天与今天的差异,此地与彼地的差异,各种差异滋生出情感的起伏波动,既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她始终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摇摆,从中探寻人生的真谛和精神的归宿。
 
代表作之一:哥哥
 
我和邻家的大哥哥在小溪畔看日落
跟童年的日落没什么两样
也许,这是我们在世上奔波后最好的安慰
麦苗,小路还有青梅竹马都已成长
该开花的开花,该结果的结果
如今他已成家,胡子刚刚刮过
他看我的眼神依然没有改变
青春期的秘密都被晚风吹散到天涯
回家我们依然做咫尺邻居
 

  获奖者林小耳简介: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宁德蕉城人,本名林芳。已见刊百万字作品,部分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诗作发表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星星诗刊》《杨子江》《诗选刊》《绿风》《福建文学》《延安文学》等。诗作入编多种年选,获奖若干。出版诗集《小半生》。近年来多为舞台艺术编剧撰稿。2019年荣获第七届福建艺术节·第四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目展演编剧三等奖;2020年编剧的小品荣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
  授奖辞:林小耳既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位唯美主义诗人。她用文字述说着自己的平凡和追求,传导着心灵的温度和善美,低调而不失崇高、平凡而不失伟大。诗人为爱而生,为爱而歌,为爱而行。爱是她生命的心跳和精神的舞蹈,从她色彩斑斓的爱情诗中,能读到人性的柔软和纯洁,情感的晶莹和明亮。林小耳对美有异常的敏锐和独特的想象,具备从庸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艺术能力。林小耳诗中的自然和沈从文笔下的自然一样美。自然因为融入了她生命独特的感悟,总是声情并茂。林小耳笔下的美不单纯是客观的描摹,常常伴随着主观的爱,美与爱交织在一体,彼此映衬。林小耳的诗,也写矛盾和对立,但最终都皈依于平静与和谐。 林小耳着力表达的美与爱彰显了人类精神的文明和进步。
 
代表作之一:小耳的墓志铭

她有小耳,爱听天籁
小心眼,爱与自己计较
小聪明,却总爱犯糊涂
她美过爱过也痛过,贪生怕死
但终于躺在这里生闷气:
还有那么多爱,没有来得及用完
 

  获奖者紫蝶丫头简介:80后,爱恨同心,柔软与坚硬并存。号称中国先锋诗歌第一丫头。著有个人诗集《暗疾》。
  授奖辞:紫蝶丫头被誉为“中国民间先锋诗歌第一丫头”,很多人可能专注于她写情爱的大胆与无所顾忌,其实她对病态的批判和对丑恶的破坏更加惊心动魄,凸显一个诗人的责任承担和思想锋芒。她的诗不管写什么,生活气息都扑面而来,很容易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她写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但常常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她不用华词丽句却能收到山呼海啸的艺术效果。她擅长逆思维,而且逆出了诗意和思想,打破了传统对人的思想束缚,常常让人眼睛一亮心头一震情绪起伏思想翻腾。她的写作属于现实主义,往往又是在梦境中展开,给人亦真亦幻的美妙感觉。从艺术上审视,干净利落的口语、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从容不迫的叙事节奏,已经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她对情感的把控恰到好处,不克制,也不放纵。不妖娆,也不土气。不流俗,也不崇高。不冲动,也不冷漠。她有时像飒爽英姿的花木兰,单刀直入,一剑封喉。更多的时候,在唏嘘中夹带着反讽,在梦幻中充满反思,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照亮人性和社会的千疮百孔。
 
代表作之一: 钓
 
那个站在岸边钓鱼的人
看着被铁勾挂住
拼命挣扎的一条鱼
暗自窃喜
他并不知道
这条鱼
等他很久了

 
第二届诗篱笆奖评委会名单
 
叶文福:当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吴思敬:《诗篱笆》总顾问、著名诗歌理论家、首都师大博导、《诗探索》主编
晓雪:《诗篱笆》总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云南省作协原主席、著名诗人
董培伦:《诗篱笆》顾问、《伊甸园》创刊主编、著名诗人
马启代,《诗篱笆》顾问、中诗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著名诗人、诗评家,
牛放:《诗篱笆》顾问、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文学》原主编、著名诗人、书法家
王法:《诗篱笆》顾问、《白银》诗刊总编、著名诗人
王立世:《诗篱笆》社长、诗人、评论家
郭卿:《诗篱笆》总编辑、诗人、画家
 
《诗篱笆》简介
 
  《诗篱笆》诗歌公众号由原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西分会与篱笆诗群(派)于2021年6月15日共同创办,现单独运行。徐敬亚、叶文福、黄亚洲、旭宇、周涛、聂鑫森、杨牧、石祥、晓雪、谭延桐、桑恒昌、高平、吴传玖、郭新民、峭岩、马誉伟、陆健、唐诗、张况、郭曰方、张瑞君、张富英、霍竹山、相金科、金铃子、意西泽仁、董培伦、李发模、牛放、孙建军、高凯、王辐明、王猛仁、王爱红、刘登翰、孙涛、张脉峰、于连胜、冯庆国、高旭旺、邢广域、郝志远、李顺通、董耀章、徐炳林、王国伟、崔俊堂、李炳锋、王长征、林小耳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应邀题写了刊名。《诗篱笆》栏目设置篱笆八雅、篱笆诗丛、篱笆九翁、篱笆十稚、篱笆星辰、篱笆评论、篱笆寄语、篱笆短波等,品牌栏目为篱笆八雅。目前已发布100期,共推出493名诗人的1070首代表性作品,以及21位诗人、诗评家的重要诗学言论。2022年隆重举办了周年庆典,2024年成功举办了首届诗篱笆诗歌奖评选活动。篱笆诗派2022年10月荣获香港《流派诗刊》举办的“诗歌界之流派奖”,《诗篱笆》荣获中国诗歌春晚“2022年度全国十佳诗刊(公众号)”,原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西分会荣获华语诗歌春晚“2023年度优秀诗歌公众号”。
  以篱笆命名,寓意关注底层和民生,艺术上追求质朴自然,高举“为灵魂而写作”的诗学旗帜,以人类生态和人性为贴入点,用灵魂的疼痛、温度和力量重构时代的美学,委婉地融入人性的体悟、社会的洞见和历史的沧桑变迁。重视感觉和悟性在写作中的主导作用,强调用意象表达思想,辅以适度的修辞,追求既能传达出人类生存真相、人性优劣、民族的理想和信仰、时代的精神风貌,又能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启迪、思索和艺术享受的审美风格,企图用文字挽救日下的世风和衰落的人性,注重从琐碎中发掘崇高、从平凡中发现伟大、用朴素表达高贵、用真挚透视灵魂的作品。

附:首届诗篱笆诗歌奖获奖名单:马启代、李不嫁、牛放、安琪、温建生、李成恩、林旭埜、大连点点、游若昕、周启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