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耶路撒冷
——游走以色列所感
2022-03-11 作者:碧碧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蓝塔杯国际诗歌奖”创办人、诗人碧碧诗歌作品选。
心中,默念着:耶路撒冷
宇宙音韵搭配的神力
他的冷艳,眩目
从未间断地折磨着我
无羁的灵感,悬挂深渊之上
行走于圣地,恋恋不忘
如宇宙爆发的孤寂
真不知道是谁的前世今生
在怎样的神遇中
与他有过三教的“因果”之迷
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耶路撒冷,因为他拥有世界上
唯我独尊的“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圣墓教堂,苦路,耶稣墓地,死海和哭墙……
这些一直刀刻在
我内心深处滴血的疼痛
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
囯名,源于《圣经》阿拉伯语
犹太人祖先,神(天使)的更名
历史铭记,曾经死于德军集中营
六百万犹太人的亡灵
血淋淋的十字架
高悬于古教堂的时空交错之中
为永恒的苦难而哭泣
至今,令他们后裔
站在上帝的面前
双眼仍然蒙上忧郁的烟云
古怪绵延,冰冷
而坚硬的曲线,哭墙背后
圣墓教堂的苍穹,直插云端
蓬荜生辉,庇佑信仰众多神灵
注视着墙前骆驿不绝的
那些神秘面纱,身体
源源不断,虔诚匍匐着祈祷
戈兰高地的雪莲正艳
本塔尔山和瞭望的眼泪谷
一见倾心
置身中东战役废墟
瞬间亲身历经硝烟四起的战争洗礼
眼前,尚未停息的涌动
变幻莫测的加利利湖
有无数冤魂的哀叹
“如果一艘船
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
那么,任何方向
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听从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
那些古老预言篇章
徐徐吹拂着命运的箴言指路
这个流离失所了两千多年民族
却没有一个乞丐的传说
耶路撒冷
唯独三教合一的圣地美誉
城堡之巅,仿佛永恒炫舞的雪莲
一直刺痛我
十字架的圣火
比特拉维夫市~雅法古城
白垩纪断崖上那盏永远闪耀的明灯
更加漫烂、延绵、悠远……
刘立云诗评:
碧碧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又是一个满怀悲悯的诗人。她的诗歌写作胆大心细,曲径通幽,执着但不轻浮,飘渺但不虚无,常常冷热相煎,冰火两重天;透过她多少有些沉醉和迷狂的诗句,对生命,对俗世,对心灵,对天堂,对人间的万事万物,你能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和“梦里不是身是客”的茫然。在她看来,人类“从外部身体,到内在宇宙∕挣扎在黑暗的洞穴”,“只有爱情或死亡如大海在呐喊∕挣扎于心”。但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拒绝和回避。特别是诗人的死,无异于“勘破世事,辞别红尘∕带上你一生的苦和痛,抵达永恒”。因为诗人们“天生有双慧眼的翅膀∕灵魂出窍,不仅限于诗与远方”。
说不出为什么,碧碧近年如同走火入魔,对诗人写作的死亡诗如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和诗人自身之死,到达了一种乐此不疲,沉迷而不醒的程度。她继许多年前写过祭奠霍金、海子、陈超、英子和洪烛之死的诗歌作品《霍金之死》《海子,我想对你说》《诗人之死》《英儿之死》和《泪始干……》之后,这两年又为陶春之死和傅天琳大姐之死,在悲愤难消中,以火山喷发和江河泄地般的激情,写了《此去,与缪斯同在》和《芬芳之门》。她不仅通过这些诗表达了对这些她熟悉或不熟悉但从内心敬仰的诗人之死的哀伤,而且打通生与死的界限,以诗歌柔软而又坚韧的触须,深入到他们坎坷而不可挣脱的命运之中,如泣如诉地抚摸他们的灵魂。她这样写读《海滨墓园》引起心灵的震撼:“远处笼罩难以言喻的痛泣∕撕裂般的呻吟”“在诗人瓦雷里经过墓碑林立处∕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来自神一样的诱惑”;这样写跳楼而死的著名现代诗人兼诗评家陈超:“当你视生命∕如闪电∕敢于直面惨淡的苍穹∕一片死寂之晨∕倾斜的世界∕秋叶纷纷坠落如雪”。天才诗人海子甘当诗歌烈士,以卧轨早逝,她情不自禁地赞叹他的才华:“当他结束生命∕千百个海子,就在此时∕以诗人永恒的命题复活”。最后以女人的温柔告慰他的英灵说:“今晚,唯有姐姐,是你永远的女人”。终生未娶的青年才俊洪烛是女诗人多有接触并结下浓厚友情的朋友,他不幸英年夭折,让她痛心疾首,在诗中她写道:“从火焰中流出的一滴泪∕滚烫的一滴泪∕把我在这个春天∕痛疼之麻木的心∕烫出一个窟窿”。曾经与顾城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因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暴死而背上两肩骂名的英儿,在女诗人心里获得了让她倍感温暖的理解和安慰:“那些年代∕若没有一颗盛开的诗心∕爱情的欲望之树∕去消磨、占据那些单调无聊的时光∕无花开,亦无花落∕白活着,勿宁下地狱”;陶春是个才华横溢的小弟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几乎与作为姐姐的碧碧朝夕相处。她赞赏他的为人,也喜欢他现代意味强烈的诗歌创作。他的猝死,让碧碧柔肠寸断,即使他躺在花丛中,她仍感到他“那朵永远凝固的笑靥中泛出层层涟漪”。然后她替死者告慰世人:他是“等不及了,急着去赴约∕与上帝展开一场永恒的对话∕陶春,与缪斯同在”。傅天琳大姐是深受人们爱戴的果园诗人,直到她去世,碧碧才在大量悼念文章中得知资中是她们共同的故乡,顿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失落,她用赶在诗人下葬前写作的《芬芳之门》,表达对这位大姐的倾慕:“没有谁能逃过这凄风苦雨的摧残和零落”,“唯有她写下的诗篇,似长春藤∕永不凋谢,留住了她美丽的容颜∕她爽朗的笑貌∕就像世界用最昂贵的琥珀和钻石∕留住了我们的时间和爱情”“天堂从此有她婉转的歌喉,灿烂的梦境”。
在此必须强调,关注诗人之死,使碧碧的这组诗在当下诗坛显得出其不意,卓而不凡。诗里一咏三叹,有情意,有胸怀,有思想,也有自己孜孜孜不倦地艺术追求,值得朋友们欣赏和赞叹。而这个意义上,我对她的努力也同样充满敬意,愿意为她推波助澜。
刘立云,江西大学哲学系毕业,《解放军文艺》原主编。2015年一2018年任《诗刊》主编助理(特邀)。出版诗集《红色沼泽》《黑罂粟》《沿火焰上升》《向天堂的蝴蝶》等;长篇纪实小说《瞳人》,长篇纪实文学《莫斯科落日》等20余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新作品特殊贡献奖、《萌芽》《诗刊》《人民文学》《十月》年度优秀作品奖、闻一多诗歌奖,获得鲁迅文学诗歌奖。
宇宙音韵搭配的神力
他的冷艳,眩目
从未间断地折磨着我
无羁的灵感,悬挂深渊之上
行走于圣地,恋恋不忘
如宇宙爆发的孤寂
真不知道是谁的前世今生
在怎样的神遇中
与他有过三教的“因果”之迷
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耶路撒冷,因为他拥有世界上
唯我独尊的“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圣墓教堂,苦路,耶稣墓地,死海和哭墙……
这些一直刀刻在
我内心深处滴血的疼痛
以色列,意为“与神角力者”
囯名,源于《圣经》阿拉伯语
犹太人祖先,神(天使)的更名
历史铭记,曾经死于德军集中营
六百万犹太人的亡灵
血淋淋的十字架
高悬于古教堂的时空交错之中
为永恒的苦难而哭泣
至今,令他们后裔
站在上帝的面前
双眼仍然蒙上忧郁的烟云
古怪绵延,冰冷
而坚硬的曲线,哭墙背后
圣墓教堂的苍穹,直插云端
蓬荜生辉,庇佑信仰众多神灵
注视着墙前骆驿不绝的
那些神秘面纱,身体
源源不断,虔诚匍匐着祈祷
戈兰高地的雪莲正艳
本塔尔山和瞭望的眼泪谷
一见倾心
置身中东战役废墟
瞬间亲身历经硝烟四起的战争洗礼
眼前,尚未停息的涌动
变幻莫测的加利利湖
有无数冤魂的哀叹
“如果一艘船
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
那么,任何方向
吹来的风都不会是顺风”……
听从犹太人的圣经《塔木德》
那些古老预言篇章
徐徐吹拂着命运的箴言指路
这个流离失所了两千多年民族
却没有一个乞丐的传说
耶路撒冷
唯独三教合一的圣地美誉
城堡之巅,仿佛永恒炫舞的雪莲
一直刺痛我
十字架的圣火
比特拉维夫市~雅法古城
白垩纪断崖上那盏永远闪耀的明灯
更加漫烂、延绵、悠远……
刘立云诗评:
碧碧是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又是一个满怀悲悯的诗人。她的诗歌写作胆大心细,曲径通幽,执着但不轻浮,飘渺但不虚无,常常冷热相煎,冰火两重天;透过她多少有些沉醉和迷狂的诗句,对生命,对俗世,对心灵,对天堂,对人间的万事万物,你能感到一种彻骨的悲凉和“梦里不是身是客”的茫然。在她看来,人类“从外部身体,到内在宇宙∕挣扎在黑暗的洞穴”,“只有爱情或死亡如大海在呐喊∕挣扎于心”。但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拒绝和回避。特别是诗人的死,无异于“勘破世事,辞别红尘∕带上你一生的苦和痛,抵达永恒”。因为诗人们“天生有双慧眼的翅膀∕灵魂出窍,不仅限于诗与远方”。
说不出为什么,碧碧近年如同走火入魔,对诗人写作的死亡诗如瓦雷里的《海滨墓园》和诗人自身之死,到达了一种乐此不疲,沉迷而不醒的程度。她继许多年前写过祭奠霍金、海子、陈超、英子和洪烛之死的诗歌作品《霍金之死》《海子,我想对你说》《诗人之死》《英儿之死》和《泪始干……》之后,这两年又为陶春之死和傅天琳大姐之死,在悲愤难消中,以火山喷发和江河泄地般的激情,写了《此去,与缪斯同在》和《芬芳之门》。她不仅通过这些诗表达了对这些她熟悉或不熟悉但从内心敬仰的诗人之死的哀伤,而且打通生与死的界限,以诗歌柔软而又坚韧的触须,深入到他们坎坷而不可挣脱的命运之中,如泣如诉地抚摸他们的灵魂。她这样写读《海滨墓园》引起心灵的震撼:“远处笼罩难以言喻的痛泣∕撕裂般的呻吟”“在诗人瓦雷里经过墓碑林立处∕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来自神一样的诱惑”;这样写跳楼而死的著名现代诗人兼诗评家陈超:“当你视生命∕如闪电∕敢于直面惨淡的苍穹∕一片死寂之晨∕倾斜的世界∕秋叶纷纷坠落如雪”。天才诗人海子甘当诗歌烈士,以卧轨早逝,她情不自禁地赞叹他的才华:“当他结束生命∕千百个海子,就在此时∕以诗人永恒的命题复活”。最后以女人的温柔告慰他的英灵说:“今晚,唯有姐姐,是你永远的女人”。终生未娶的青年才俊洪烛是女诗人多有接触并结下浓厚友情的朋友,他不幸英年夭折,让她痛心疾首,在诗中她写道:“从火焰中流出的一滴泪∕滚烫的一滴泪∕把我在这个春天∕痛疼之麻木的心∕烫出一个窟窿”。曾经与顾城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因顾城和他的妻子谢烨暴死而背上两肩骂名的英儿,在女诗人心里获得了让她倍感温暖的理解和安慰:“那些年代∕若没有一颗盛开的诗心∕爱情的欲望之树∕去消磨、占据那些单调无聊的时光∕无花开,亦无花落∕白活着,勿宁下地狱”;陶春是个才华横溢的小弟弟,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几乎与作为姐姐的碧碧朝夕相处。她赞赏他的为人,也喜欢他现代意味强烈的诗歌创作。他的猝死,让碧碧柔肠寸断,即使他躺在花丛中,她仍感到他“那朵永远凝固的笑靥中泛出层层涟漪”。然后她替死者告慰世人:他是“等不及了,急着去赴约∕与上帝展开一场永恒的对话∕陶春,与缪斯同在”。傅天琳大姐是深受人们爱戴的果园诗人,直到她去世,碧碧才在大量悼念文章中得知资中是她们共同的故乡,顿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失落,她用赶在诗人下葬前写作的《芬芳之门》,表达对这位大姐的倾慕:“没有谁能逃过这凄风苦雨的摧残和零落”,“唯有她写下的诗篇,似长春藤∕永不凋谢,留住了她美丽的容颜∕她爽朗的笑貌∕就像世界用最昂贵的琥珀和钻石∕留住了我们的时间和爱情”“天堂从此有她婉转的歌喉,灿烂的梦境”。
在此必须强调,关注诗人之死,使碧碧的这组诗在当下诗坛显得出其不意,卓而不凡。诗里一咏三叹,有情意,有胸怀,有思想,也有自己孜孜孜不倦地艺术追求,值得朋友们欣赏和赞叹。而这个意义上,我对她的努力也同样充满敬意,愿意为她推波助澜。
刘立云,江西大学哲学系毕业,《解放军文艺》原主编。2015年一2018年任《诗刊》主编助理(特邀)。出版诗集《红色沼泽》《黑罂粟》《沿火焰上升》《向天堂的蝴蝶》等;长篇纪实小说《瞳人》,长篇纪实文学《莫斯科落日》等20余部。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新作品特殊贡献奖、《萌芽》《诗刊》《人民文学》《十月》年度优秀作品奖、闻一多诗歌奖,获得鲁迅文学诗歌奖。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