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黄海

青年苏东坡——明月与变法的心电图(卷二11章)

2025-04-14 作者:黄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黄海,蒙古族,海口中学学生。系海南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诗网签约作家。
1.凤翔槐树考——官帽总被风吹歪
2.家书背面的月亮——把弟弟画成络腮胡的夜晚
3.惊堂木开花了——公文折纸船的陈希亮
4.梳齿间的十年——亡妻变成茶叶梗
5.未批完的朱砂——父魂藏在戒尺里
6.青苗法的味觉实验——荆公新法掉进羊肉汤
7.乌鸦辩论赛——党争的杂耍班子
8.奏折里的桃花源——新政风暴中种海棠
9.致陛下的水调歌头——给皇上写情书
10.乌台诗案——监狱野餐
11.贬谪路上的野餐——流放成了美食探险
 
 
 
1.凤翔槐树考——官帽总被风吹歪
 
凤翔府的屋檐翘得太高 
苏轼的官帽总被风吹歪 
他踮脚去够那片晃动的影子 
踩到师爷刚晒的账本 
墨迹未干的数字爬满台阶 
像一队搬家的蚂蚁 
 
衙门的老槐树最有见识 
见过五代十国的官服 
现在它把落叶撒在苏轼案头 
每一片都写着前朝旧事 
砚台里冻住的不是墨水 
是整个关中的冬天 
 
陈太守咳嗽声传来时 
苏轼正偷啃祭神的冷馒头 
不得了噎住了 捶胸的声音 
惊飞檐下避寒的麻雀 
文书上未干的朱砂印 
蹭红了袖口的云纹 
 
春汛来得比邸报快 
苏轼赤脚踩进冰水里 
捞起漂走的公文匣 
匣底还粘着半块糖糕 
那是昨夜批卷宗时 
老仆偷偷塞给他的慈悲 
 
签押房炭盆冒着青烟 
烤糊了某份弹劾奏章 
苏轼用火钳拨弄灰烬 
笑出声 那些蜷曲的字迹多像 
父亲教他临帖时的颤抖 
 
后园残雪 化得很慢 
苏轼在泥泞里发现 
半片前朝留下的瓦当 
图案是衔着铜钱的貔貅 
他把它扣在竹简上 
压住那些躁动的赋税数字 
 
夜市炊烟升起来时 
苏轼估着俸禄买羊羹 
一枚铜钱有豁口 
像被谁咬掉的半轮月亮 
卖胡饼的老汉说 
这钱在凤翔流转了百年 
 
更夫敲着梆子走过 
苏轼案头的灯花爆了 
他盯着跳动的火焰 
想起眉山祠堂的烛光 
那时他写的策论 
如今正躺在奏折最底层 
 
黎明前落了一阵急雨 
苏轼梦见自己变成 
公文里爬出的蠹鱼 
啃食那些发黄的律令 
醒来发现官服下摆 
真的被老鼠咬出破洞
 
 
2.家书背面的月亮——把弟弟画成络腮胡的夜晚
 
苏轼半夜被雨声吵醒
发现枕头底下压着
去年子由寄来的信
字迹被他的鼾声
洇湿成一片模糊的月亮
 
窗外的芭蕉叶
把雨滴数成更漏
他想起眉山老宅
竹席上并排的两个凹痕
像他们小时候
啃剩的瓜皮
 
砚台里剩的墨
刚好够写三行诗
第一行歪了 第二行被飞蛾扑乱
第三行干脆画成
子由笑起来时的眼角纹
 
厨房飘来煮粥的糊味
苏轼光脚跑去抢救
锅底粘着的米粒
让他想起守岁时
母亲总把焦黄的锅巴
留给他们兄弟
 
官靴里倒出沙粒
是从凤翔城外
一条小路上带来的
他盯着那些细小的石头
觉得其中一颗
很像蜀江边的鹅卵石
 
案头公文堆里
藏着半块没吃完的饼
蚂蚁正沿着饼屑
排成汴京到眉山的路线
苏轼用笔尖轻轻一拨
就让它们改道去了杭州
 
晾在院里的官服
被风吹成鼓胀的帆
他盯着袖口脱线的云纹
想起子由去年 替他缝补时
留下的那个滑稽的结
 
黄昏时收到新家书
拆得太急撕破了 最后那个安字
只剩半顶宝盖头 像他们老家屋檐下
被风雨剥蚀的旧灯笼
 
苏轼在回信上 滴了一滴蜡油
假装是故乡的梅花落在纸面
又闻到自己袖口
沾染的羊肉汤气味
 
后来他画了张
歪歪扭扭的自画像
胡子多画了几根 又在旁边添个
更歪的笑脸
那是记忆里十岁的子由
 
信使来取件时 苏轼抢了回去
在背面补了句
记得把爹的酒坛子 埋深些
墨迹未干就卷了起来
 
夜雨停歇后 他对着空酒壶唱起
小时候吓跑过 邻居家公鸡的调子
房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像一场微型雪崩
 
 
3.惊堂木开花了——公文折纸船的陈希亮
 
陈太守的咳嗽声
总比晨钟早半刻
苏轼数着窗棂上的光斑
把朝服带子系了三次
第一次太松 第二次打成死结
第三次终于像样了
如果忽略左边
那截倔强翘起的尾巴
 
衙门石阶缝里  蚂蚁在搬运
昨夜苏轼掉落的饼渣
陈太守的乌靴准时出现
蚁群立刻改道
爬进他刚批完的公文
墨迹未干处
多了几行歪斜的足迹
 
签押房的茶
苦得像煎过的药渣
苏轼偷偷加了几勺蜜
被陈太守瞪得手抖
有一勺全洒在 弹劾他的奏章上
这下好了 连皇帝都能闻到
凤翔府的槐花香
 
后园比试射箭时
苏轼的箭矢 掉在了老梨树上
陈太守挽弓的手
稳得像他判案的朱笔
箭尖却故意偏了三分
钉住苏轼刚掉落的束发巾
 
暴雨冲垮河堤那天
他们并立在泥浆里
陈太守的官袍下摆
吸饱了浑黄的河水
苏轼数清楚上面有七处破洞
比他文章里的
用典错误还多两处
 
中秋宴会上 陈太守
把最油的鸡腿夹进苏轼碗里
说吃饱才有力气 继续写那些
气死老夫的策论
烛光跳动着  照亮他胡须上
沾着的饭粒
 
苏轼在值夜时
发现陈太守偷偷用朱砂笔
修改他文中的狂生之语
砚台边沿还留着
半块啃过的胡麻饼
形状像被月亮
咬了一口的潼关
 
离任那日清晨
陈太守往他行囊里
塞了团凤翔酒
坛底压着当年苏轼考进士时
那份被批太狂的试卷
边角已经磨出毛边
显然有人经常
在灯下展开重读
 
苏轼的马车驶出三里地后
才发现酒坛下面还粘着张字条
下次奏折 少用些典故
多写点人话  落款画着
歪歪扭扭的松树
比衙门匾额上  那棵工笔的
生动百倍
 
暮色染红官道时
苏轼想起  始终没告诉陈太守
那株被射中的梨树
第二年结的果子 特别甜
 
 
4.梳齿间的十年——亡妻变成茶叶梗
 
王弗梳头时
掉落的青丝还缠在梳齿上
苏轼早晨醒来对着铜镜发呆
发现自己的胡子
比昨天又翘得更嚣张了些
他伸手去摸镜面
碰到冰凉的雾气
那里面映出的脸
变成十年前四川小院里
新娘低头咬断绣线时的侧脸
 
厨房飘来煮糊的粥香
苏轼赤脚跑去掀锅盖
锅底粘着的米粒 排成古怪的图案
像王弗生前总爱在沙盘上
教他认的生僻字
他想起她总说慢些喝
可如今 没人会
在他狼吞虎咽时
往他碗里添一勺
解烫的凉水
 
书箱最底层压着件春衫
袖口密密的针脚
是王弗熬夜缝的
苏轼把脸埋进去深吸一口气
闻到的是凤翔府衙门的樟木味
窗外下起急雨  雨点打在芭蕉上
他想起来,她病中咳嗽的节奏
 
孩子们在院子里追打
笑声撞在晾衣绳上弹回来
小不点孩子举着风车跑过时
苏轼恍惚看见
王弗撩起门帘张望的身影
他伸手去扶 只接到一片
被风撕碎的梧桐叶
叶脉纵横像她临终前
在他掌心画的那个没写完的字
 
夜半烛花爆得特别响
苏轼惊醒时发现
案头堆着没批完的公文
最上面那卷摊开处
墨迹晕染成奇怪的形状
像极了王弗眉间那点朱砂痣
他伸手去抚 手指沾到的
却是今早审案时犯人
画押的红印泥
 
后园新栽的海棠突然开花
苏轼蹲下来数花瓣
数到一半发现蚂蚁
在花蕊里搬运花粉
这些小东西排成的队伍
多像当年迎亲时蜿蜒的山路
他折下一枝插在砚台旁
转头就看见墨汁里浮着的花瓣
正慢慢沉入黑色深渊
 
集市上卖胡饼的老汉换了人
新来的小伙 把芝麻撒得太豪迈
苏轼捧着烫手的饼子 想起王弗
总把最香脆的边角掰给他
自己啃中间发硬的面团
现在整张饼都是他的了
咬到第三口却噎得眼眶发烫
 
洗衣妇在河边
捶打官服的声音传来
苏轼低头看自己衣襟上
新沾的酒渍
若是她在 定会一边唠叨
一边用湿帕子轻轻擦拭
现在这团污渍
渐渐干成地图上的无名湖泊
他蘸着茶水去擦
反而晕开更大一片
像极了那年她眼泪打湿的枕巾
 
黄昏的光线斜斜切进书房
苏轼发现书架最上层
那本《庄子》里夹着干枯的茉莉
王弗生前最爱把它别在衣襟
如今轻轻一碰就碎成粉末
飘落在刚写好的悼词上
那些字句突然活了
在纸面上四处逃窜
怎么也捉不回来
 
更夫敲过三更
苏轼对着烛火举起酒杯
发现杯底沉着细小的沙粒
他想起王弗
总说酒要滤三遍才干净
现在这杯浑浊的液体里
倒映着天上残缺的月亮
一饮而尽时
喉间尝到的不知是泥沙的涩
还是眼泪的咸
 
 
5.未批完的朱砂——父魂藏在戒尺里
 
苏洵的笔 搁在砚台上
再也没动过
苏轼盯着那半截干透的狼毫
想起父亲总说
写字要像老松扎根
现在这笔却像折断的树枝
横在未写完的《易传》第九卷
 
守灵的油灯 总在半夜爆出灯花
苏轼数着火星坠落的次数
比数父亲额头的皱纹还认真
灵堂外的蟋蟀叫得比唢呐还响
它们不知道屋里躺着的人
曾经用咳嗽声
吓退过整片草虫
 
整理遗物时发现箱底藏着
自己十岁时写的歪诗
每个错字都被朱笔圈出
旁边还画着气得翘胡子的脸
现在这些红圈像小小的太阳
灼得他眼眶发烫
 
弟弟从汴京赶回那日
苏轼正在煮父亲最爱的芥菜羹
锅铲碰着陶瓮的声音
变得和父亲敲戒尺时一模一样
子由站在门口不敢进来
手里攥着的官帽
沾满了驿站马匹的汗味
 
出殡那天突然下起太阳雨
抬棺人踩滑了青苔
苏轼下意识伸手去扶
只抓到一把潮湿的泥土
里面混着半片碎瓦
像是老宅屋顶
那年被风吹落的
 
书房里的藤椅还在吱呀作响
仿佛有人刚刚起身离去
苏轼抱着父亲的旧羊裘躺上去
闻到墨臭里混着药香
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棉絮
像他们父子辩论时
飞溅的唾沫星子
 
翻检藏书时抖落许多纸条
有的写着 此处不通
有的画着气鼓鼓的小人
最多的是重写二字
墨色深浅不一
记录了二十年的咬牙切齿
 
子由在院子里烧纸钱
火光映着他新长的胡茬
苏轼想起父亲说过
兄弟俩一个像炭一个像冰
现在炭火和冰块
一起在青烟里融化
 
夜半苏轼偷喝父亲的藏酒
坛底沉着几粒枸杞
像小小的眼睛望着他
醉眼朦胧中看见墙上影子
多出一个清瘦的轮廓
正举起虚拟的戒尺
 
清晨收拾砚台时
他发现父亲常用的那方
墨池里结着薄冰
哈了几口气才化开
写出的第一个字
自己都不认得是什么
 
下葬时 飞来一只灰雀
停在墓碑上理羽毛
苏轼想起小时候父亲说过
人死后会变成各种东西
现在他很想问问
这只鸟是不是来收作业的
 
 
6.青苗法的味觉实验——荆公新法掉进羊肉汤
 
汴京的晨雾还没散尽
王安石靴底的泥
已经干在政事堂台阶上
苏轼数着那串脚印
每个凹坑都蓄着半勺倔强
 
青苗法的文书摊在案头
墨迹未干就被风掀起一角
露出底下被覆盖的
农户押田契的红手印
苏轼的茶碗里浮着茶叶
几片下沉
几片在打转
 
御前辩论那日 王安石的襥头
激动得歪向左边
他每甩次袖子
殿角的铜鹤就缩一次脖子
苏轼发现自己的笏板
不知何时裂了条缝
 
市易司门口排起长队
商贩的算珠声比蝉鸣还密
一个卖梨老翁的秤杆
折成两段 半截飞进苏轼怀里
带着青梨的涩香
 
春日的垂拱殿
燕子衔泥掠过龙椅
王安石奏对时
有片柳絮粘在他胡须上
官家忍笑的表情
让苏轼想起眉山茶馆里
听评书憋尿的孩童
 
变法账簿上的数字
蚂蚁般爬满绢纸
苏轼盯着那个万字
它张开的四条腿
正把石字踢到角落
户部侍郎的朱笔
在边缘打了个颤
 
城南的瓦子比平日热闹
说书人把方田均税法
编成了狐仙故事
听众席里的小吏
边嗑瓜子边校对
自己昨日造的田册
 
苏轼夜归时发现
书房窗纸破了个洞 月光漏进来
正好照在王安石的来信上
顿首二字特别用力
把信笺戳出两个小凸点
 
尚书省的梅花开了
王安石折了一枝
插在装满新墨的瓶里
苏轼经过时看见
花瓣落在《三经新义》上
盖住了某个被驳斥的论点
 
暴雨冲垮汴河堤岸那日
两人的官轿在巷口相遇
王安石卷起裤腿
苏轼提着靴子 浑浊的水流中
漂过一页青苗贷契据
 
黄昏的翰林院
苏轼发现自己的奏折
被批注挤到了边缘
空白处画着个圈
墨色淡得快要消失
像孩童游戏时
画歪的太阳
 
 
7.乌鸦辩论赛——党争的杂耍班子
 
御史台的乌鸦叫第三声时
程颐的象牙笏板
掉在了殿门缝里
司马光弯腰去捡
露出官服后摆沾着的
御厨房桂花糕碎屑
 
苏轼的奏章
被传阅到第七位大臣
边角已经卷成蜗牛形状
一个朱批的墨汁晕开
把新法二字泡成了
池塘里游动的红鲤鱼
 
政事堂的茶水分外烫嘴
王安石吹开浮沫
茶叶梗竖起来指着
范纯仁刚放下的奏本
那叠纸的厚度刚好
够垫平桌脚的高低差
 
西园雅集变成辩论场
李定说话时
他腰间的鱼袋不停晃动
里面装的不是鱼符
是某份弹劾奏折的草稿
被汗水洇湿的边角
粘着一片牡丹花瓣
 
国子监的学生们
把朝堂争论编成杂剧
扮演司马光的瘦子
总忘词卡在祖宗之法处
台下哄笑中 有人往台上
扔了颗带露的梨
 
苏轼发现自己的名字
在弹劾名单上被写错了偏旁
那个站着的车字
歪歪扭扭像是
喝醉的蚂蚁在搬家
 
尚书省廊下的蚂蚁
真的排成了队伍
搬运着糕饼碎屑
路过被雨水泡发的奏本残页
它们绕开了所有变法字样
 
宫门落锁前
苏轼看见王安石独自
在石阶上磨墨
砚台里映出的月亮
比宣德门上的更圆
墨锭磨出的声响
惊飞了柏树上的夜鹭
 
夜市说书人增加新回目
两相公赌棋惊圣驾
听众里的三省小吏
互相使着眼色 把花生壳排成
中书门下枢密的方位
 
暴雨夜苏轼的灯笼
照见程颢在桥头
用伞尖勾画太极图
水涡旋转的方向
与白天在朝堂上
争论的完全相反
 
意外的发现是
御赐的荔枝蜜饯罐底
沉着张皱巴巴的小纸条
上面画着两个小人
互相揪着胡子
墨色淡得快化进蜜糖里
 
 
8.奏折里的桃花源——新政风暴中种海棠
 
开封府的桃树还没开花 
青苗法的告示 已经贴满第三轮 
衙役刷浆糊的刷子 
在墙角画出了 
比米芾还狂放的线条 
 
苏轼的靴子陷进春泥 
拔出来时带着 
抗议民众掉落的铜钱 
其中一枚滚进沟渠 
惊散了正在排队的蝌蚪 
它们游动的队形 
酷似新颁的保甲制 
 
市易司的算盘声 
吵醒了库房的老鼠 
它们啃食账册的速度 
赶不上造册官员 
朱笔圈出的数字里 
蹦出只蟋蟀 
触须上沾着官印红泥 
 
王安石的书房夜夜亮灯 
窗纸上映出的影子 
总在子时变换形状 
有时像倔强的老农 
有时像摇晃的麦穗 
有天清晨 苏轼发现 
那窗棂握着一片 
被晨露压弯的竹简 
 
御街上的马蹄印 
深了三分 驿卒背囊里掉落的 
不是军情急报 
是一个县令 
用血泪写成的歉收奏本 
墨迹被雨水晕开 
变成一幅写意山水画 
 
国子监的早课内容 
从《周礼》换成新法释义 
老博士讲解时 
总把均输念成君书 
学生们低头偷笑 
砚台里的墨汁 
悄悄结成了薄冰 
 
苏轼的朝服腰带 
莫名短了一寸 他怀疑是那些 
日渐增加的奏折重量 
把丝线都压得收缩 
每次系紧时 都能听见竹简的叹息 
 
西园池塘里的锦鲤 
学会排队转圈 
喂食的老仆说 
自从上月宰相来过 
这些鱼就改掉了 
散漫游动的旧习 
 
离奇的是礼部 
那株百年紫薇 今年开花时 
所有花瓣都排列成 
整齐的方田格 
园丁偷剪枝条时 
发现树皮内层 
刻着小小的均字 
 
暴雨冲垮南郊祭坛那夜 
苏轼看见王安石 独自在积水里 
捞起散落的礼器 
他的襥头漂浮在水面 
像艘倔强的小船 
载不动那么多沉甸甸的青铜 
 
黄昏的政事堂 
最后离开的书记官 
总在废纸篓里 发现被团皱的诗词 
一展开竟是 
东风未肯入门的草稿 
纸角还粘着 
半粒没化开的饴糖 
 
 
9.致陛下的水调歌头——给皇上写情书
 
五更鼓 敲到第三遍时 
苏轼的奏折已经修改七次 
砚台里的墨汁结了冰 
呵气融化的水珠 
把民间疾苦四个字 
晕成了流泪的模样 
 
紫宸殿的铜鹤香炉 
今日吐烟特别曲折 
像被什么哽住了喉咙 
官家的手指在案几上 
敲出青苗法的节奏 
停住问内侍 
今年御花园的蝴蝶 
怎么少了三成 
 
苏轼的笏板在袖中 
偷偷长出霉斑 
那些没说完的话 
在竹纹里发酵成 
酸涩的酒糟味 每次出列启奏 
都惊飞殿角 打瞌睡的麻雀 
 
政事堂的屏风后 小黄门数着 
被朱批退回的奏本 
厚厚的那叠边缘 磨出了毛边 
像老农皲裂的手掌 
轻轻抓着 大宋的袍角 
 
御膳房飘来的香气 
混进炊饼焦糊味 
官家皱眉时 苏轼看见窗缝里 
挤进两根麦穗 芒刺上还挂着 
陈留县的晨露 
 
午门外等候的官员们 
把影子叠成塔状 
底层那个始终在微微颤抖 
苏轼数到第九层时 
发现自己的幞头正在融化 
 
黄昏的翰林院 
诏书草稿被风掀起 
露出背面孩童  歪扭的涂鸦 
画着戴官帽的兔子 在啃食 
巨大的萝卜 
 
宫灯初上时 苏轼的毛笔 
自己走动  在废纸上写出 
东海若知明主意 
吓得他赶紧团成球 
扔进炭盆 火苗窜起的形状 
酷似御史台的飞白体弹章 
 
奇怪的是 夜值的老太监说 
最近御沟流水 总在子时倒灌 
水花溅湿的奏本 第二天准会 
出现在龙案最上层 
 
苏轼离宫时 月光把身影 
拉得比白天 在殿上陈述时 
还要长 影子头部的位置 
恰好盖住 新法石碑的 
第一个字 
 
 
10.乌台诗案——监狱野餐
 
御史台的乌鸦集体搬家那天 
苏轼的茶盏突然裂成两半 
左边那片浮着新摘的龙井 
右边那片沉着 
李定袖口抖落的墨汁 
 
诏狱的墙壁会唱歌 
每到子时就哼起 
苏轼在密州写的猎词 
狱卒的钥匙串 在廊下排出 
平仄分明的韵律 
 
审案的青石板 
长出了人脸形状的苔藓 
到昏天暗地次提审 
苏轼发现那苔藓的胡子 
长得比法官还威严 
每次惊堂木落下 
就吐出个泡泡 
 
抄家的差役很困惑 
书房里每本书 都自动翻到 
有讽刺嫌疑的篇章 
最老的那册《庄子》 
甚至用蝴蝶翅膀 
盖住了变法二字 
 
牢饭里的沙粒 
会组成奇怪的诗句 
有颗特别圆的 总在碗底保持 
明月几时有的姿势 
狱卒添汤时 不小心把它冲成了 
把酒问青天
 
半夜老鼠来听课 
排成乌台诗案的座次 
较胖那只总蹲在 御史中丞的位置 
用瓜子壳 批改苏轼的梦话 
 
最神奇的是枷锁上的木刺 
会自动排列成 蜀地童谣的旋律 
苏轼手腕转动时 就哼出不合时宜的 
麦浪千顷调 
 
牢窗外的梧桐 
把落叶写成申诉状 
每片都带着 不同州府的印泥香 
风来的时候 整个监狱飘满 
未盖章的奏折 
 
苏轼发现 自己呼出的白气 
在空中结成 水调歌头的轮廓 
看守伸手去抓 
却接到满掌汴河秋夜的凉 
 
出狱那天 官袍上的虱子 
排队爬上枷锁 摆出送别的阵型 
为首的举起前腿 挥了挥 
像极了当年 殿上持笏的同僚 
 
阳光重新照到苏轼的睫毛时 
整个世界都在 
微微颤抖 仿佛刚经历 
一场不够彻底的刮骨疗毒 
 
 
11.贬谪路上的野餐——流放成了美食探险
 
汴京东门的柳枝 
学会挽留 每根都缠住苏轼的行李 
扯出三丈长的棉絮 
比御史台的弹章 
还要絮叨十分 
 
老马识途往回走 
缰绳在苏轼手心 
烫出两道红印 
像未盖章的贬谪文书 
车辙里挣扎的蚂蚁 
举着他昨早掉落的 
半块芝麻烧饼 
 
黄河在拐弯处 打了个喷嚏 
浊浪里翻出 半页没烧尽的诗稿 
墨鱼趁机吐汁 把圣明二字 
染成深秋的茄子色 
 
驿站墙壁上 前任旅人的题诗 
被苍蝇爬成会动的注释 
苏轼添酒时 整个屋子开始摇晃 
梁柱吱呀念着 
应似飞鸿踏雪泥
 
夜宿农家那晚 灶王爷的画像 
偷偷眨了下眼 苏轼的粥碗里 
浮出汴京宫墙的倒影 
喝到最后才看见 碗底沉着 
半粒没化开的盐 
 
田埂上玩耍的孩童 
用泥巴捏出官轿模样 
轮子却是歪的 转几圈就散成 
苏轼再也拼不回的 
崇政殿旧梦 
 
渡口的摆渡老人 认出了贬官身份 
故意把船划出 比律诗还工整的波纹 
水底游鱼列队 摆出送别的仪仗 
最胖那条举着水草做的节杖 
 
山神庙的供桌 积着厚厚的灰尘 
苏轼用手指写下湖山居士 
蜘蛛立刻过来 补上暂代二字 
墨色是刚吐的丝 
还带着潮气 
 
暴雨冲垮官道时 
苏轼的靴子长出两丛蘑菇 
伞盖上的花纹酷似中书省 
最新颁行的印花 
 
最离奇的是每个歇脚处 
茶汤都会自己结成小漩涡 
转七圈半停下 正好是汴京到黄州 
水路的总弯数 
 
月光洗白驿丞的胡子 
那老头醉醺醺说 昨夜梦见苏轼 
在云朵上写判词 惊雷劈下来 
变成御厨房的 糖醋鲤鱼香味 
 
晨雾散去时 苏轼发现包袱里 
多了块京师城墙砖 
棱角磨得圆润 像被无数个 
欲言又止的早朝 
抚摸过的良心
 
2024.5.28于海南创意文学院小禾写作班 


附:《苏东坡长诗》(长诗16卷180章1.5万行)
 
目录
一.少年苏东坡——眉山明月光初现(长诗12章800行)
1. 祠堂照墨香——族谱上写诗的蚂蚁
2. 父母双亲——书斋燕泥与针线 
3. 宋祚平蜀——改朝换代的童年影像
4. 顽童戏学——逃学爬树与青梅
5. 少年初成——弹弓打翻北斗勺
6. 蜀道行难——父子跋涉求学远
7. 见个张益州——忐忑识显贵
8. 金榜题名——贡院蚊子都考八股
9. 丧母锥心——灵前烛火背孝经 
10. 南行远游——离乡的江湖 
11. 老父求官——苏洵仕途的坎坷 
12. 殿试对策——天子面前才华展 
 
二.青年苏东坡——明月与变法的心电图(长诗11章700行)
1.凤翔槐树考——官帽总被风吹歪
2.家书背面的月亮——把弟弟画成络腮胡的夜晚
3.惊堂木开花了——公文折纸船的陈希亮
4.梳齿间的十年——亡妻变成茶叶梗
5.未批完的朱砂——父魂藏在戒尺里
6.青苗法的味觉实验——荆公新法掉进羊肉汤
7.乌鸦辩论赛——党争的杂耍班子
8.奏折里的桃花源——新政风暴中种海棠
9.致陛下的水调歌头——给皇上写情书
10.乌台诗案——监狱野餐
11.贬谪路上的野餐——流放成了美食探险
 
三.尘鞍诗官——苏轼杭州通判三年 (长诗11章800行)
1.官印丈量西湖畔——满湖孤鸿鸣
2.卷着公文进禅房——西湖湖寺寻僧
3.苏判官憋笑划重点—— 监试乡举 
4.西湖里找奏章——挖出白居易的脚气 
5.富春山捡到鱼钩——挂着前朝宰相的乌纱 
6.朱砂远离红裙——酒渍不染免税名单  
7.灾民碗里浮诗句——米粒排成平平仄仄 
8.红烧肉炖官文书——西湖砌着六井砖铭   
9.荷花拽断乌纱——临别顺走一抹西湖云彩
10.药罐子煮着圣旨——超然台上打瞌睡
11.密州蝗虫啃律法——苏太守半夜烤蚂蚱 
 
四.密州月照少年狂—苏轼的超然台野蔬(长诗11章700行)
1. 蝗虫啃剩的判决书----抗蝗记趣
2. 射歪了豪放词----小老夫聊发少年狂
3. 亮掉进酒壶----中秋诗用月光快递子由
4. 弃婴收养所----密州育儿所轶事
5. 野菜熬成人参汤----东坡羹诞生记
6. 骂跑龙王暴雨来----祈雨闹剧
7. 乞丐住进超然台----流浪艺人收容令
8. 石碑藏诗----三绝碑史记
9. 老鼠啃空州府----财政崩溃录
10. 花猫尾粘离别单----别密州那点事
11. 车轮碾碎穷账本----赴任徐州前传
 
五.黄楼记事——苏轼在徐州那些日子  (长诗10章700行)
1. 东园梅花慢慢开----作客东园琐记
2. 墨冻住了笔尖----谏用兵书那点事 
3. 鲤鱼游上了书案----徐州大水 
4. 抢砚台----秦七黄九趣事 
5. 官帽挂上铜铃----黄楼会 
6. 参寥子数错了念珠----诗僧来访
7. 文同的竹子----知州笑笑先生 
8. 霉斑里长出西湖----重游江南 
9. 一封信硌了苏轼牙----苏辙黄楼赋 
10. 瓦当想回黄河去----苏轼黄楼赋 
 
六.乌台十日谈 ——苏轼外放黄州 (长诗10章600行)
1.沈括的星图与陷阱——乌台诗案始作俑者沈括 
2.御史们的文字狩猎——御史台围剿弹劾 
3.太湖泪——苏轼湖州被捕 
4.老鼠看的绝命诗——狱中绝笔 
5.赦免 ——太后的药方 
6.金陵来信——王安石的弦外音 
7.三十九片落叶 ——牵连名册
8.乌台宾馆畅游——百日牢狱 
9.火焰中涅槃——诗文化蝶 
10.驴背上的新年——雪地黄州路 
 
七.谪居的江月——苏轼黄州诗钞(长诗8章1200行)
1. 破衫裹着云朵睡——初到黄州 
2. 龟背种文字——垦荒东坡 
3. 猪肉香进词牌——发明东坡肉 
4. 雁影踩过——孤立于风雨沙洲 
5. 赤壁真相——赤壁前后赋 
6. 诗书里的寒食节——寒食帖 
7. 蓑衣比官袍体面——定风波 
8. 与乞丐平分月光——结交农夫 
9. 脚印硌疼诗行——育儿趣事 
10. 铜钱串成的风铃——穷到记账
11. 黄泥捏的赤壁——黄泥坂与赤壁 
12. 三间茅屋的争吵——临皋•东坡•雪堂
13. 田埂上的奏折——忧国老农 
14. 迟到的赦免令——神宗的救赎 
15. 行囊里的江湖——离黄州调令
 
八.求田问舍——苏轼飘泊常州 (长诗8章600行)
1. 草鞋踏云记——游庐山题西林壁 
2. 兄弟对账本——筠州访子由 
3. 药炉上的家书——殇子 
4. 棋局里的旧账——金陵会王安石 
5. 江豚查公文——真州暂居 
6. 求田问舍——落子常州 
7. 驿站算盘珠——南都来去 
8. 地契发芽了——阳羡新炊 
 
九.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风雨京华十一幕(长诗11章900行)
1. 新朝旧墨——元祐更化 
2. 蚂蚁打架——调和与冲突 
3. 朱门咬人——不到中书不是官 
4. 白胡子发芽——范镇的讣告
5. 蜡烛告密——学士院风波 
6. 尿床小皇帝——经筵与驱程 
7. 牡丹长刺——元祐党争 
8. 笏板开花——象牙吐蕊
9. 考棚变戏台——试院抡才 
10. 金莲烛流泪——御前独泣 
11. 马车吃撑了——自请外放   
 
十.汴京浮世绘——京华遗梦10章(长诗10章600行)
1. 珠帘外的冻梨核——高太后惜才记
2. 朱笔下的醉蟹印——做皇帝秘书
3. 灵堂诗僧——拟司马光葬礼辞
4. 墨鱼啃新法——拟贬吕惠卿诏
5. 茶烟缭绕——苏门四学士聚汴京
6. 砚台游动的黄河鲤——龙图阁学士记事
7. 诗赋当饭否——皇帝不懂苏诗
8. 出头鸟——党羽妒忌苏诗
9. 浪尖上——赤壁赋在长江西湖东海南海荡漾
10.奏请外放——回西湖写诗去
 
十一.二次治杭——苏东坡治杭纪要(长诗13章1000行)
1.清湖记——西湖疏浚始末
2.筑堤记——苏堤建造九百日
3.修井记——李泌六井修复
4.放生记——中国首家公立放生池
5.医坊记——中国首家公立医院
6.赈济记——江淮大旱救济1
7.施粥记——江淮大旱救济2
8.访禅记——与参寥子辩才交游
9.题诗记——竹寺题诗风波
10.奏湖记——乞开西湖状
11.还朝记——奉召回京
12.破琴记——雷琴碎梦的隐喻
13.东府记——新政旧党
 
十二.东坡治三州——颍州·扬州·定州(长诗14章1000行)
1. 雪粒在河堤跳舞——清河治水
2. 粟米梦见蒲公英——赈济雪灾 
3. 欧阳修的酒壶——与赵令畤唱和 
4. 芍药仙子——废除万花会 
5. 天圣年的欠条——奏免积欠风波 
6. 平山堂喝月光酒——题壁怀欧阳修 
7. 铠甲们——整顿边防 
8. 契丹使臣的箭书——拒辽使挑衅记 
9. 丑石在雨坑——雪浪石 
10. 菊花拒绝开放——初和陶渊明 
11. 城门嚼碎车轱辘——二次还朝
12. 御史台里讽刺剧——再被围攻 
13. 白梅之灵——丧偶之痛 
14. 宫漏停摆——太后去世流放惠州 
 
十三.东坡的岭南烟火——惠州流人 (长诗14章1000行)
1. 官帽挂在杨柳梢——贬向惠州 
2. 热风专咬穷光蛋——翻山越岭 
3. 燕子说黄州话——初到惠州 
4. 箭靶画着儋州——明枪暗箭 
5. 教蚂蚁认秤星——为民操劳 
6. 炼丹炉打喷嚏——养生趣事 
7. 断线念珠——朝云离世 
8. 渊明酒泡惠州月——和陶诗记 
9. 奏折留白处——白鹤新居 
10. 和尚茶饼——方外交游 
11. 蚂蚁书稿——著书立说 
12. 拔秧凳子木头马——推广秧马 
13.不辞长作岭南人——日啖荔枝 
14. 椰子说下次贬往月亮——再贬海南 
 
十四.南荒烟火——东坡流放儋州(长诗17章1200行)
1. 椰树浩荡命运——海南风物
2. 蚁国翰林院——筑桄榔屋
3. 吃芋头像啃奏折——南荒食单
4. 飓风吹起房顶——茅屋春秋
5. 教八哥背圣旨——桄榔学堂
6. 酒浪拍醒的诗行——载酒堂
7. 老百姓误食毒菇——采药救人
8. 墨鱼吐纳星斗——南溟制墨
9. 海胆牡蛎的乡愁——父子庖厨
10. 罗浮星斗坠椰杯——交游方士
11.书里爬出馋虫——桄榔夜读
12. 棉田生长的诗行——南荒学农
13. 教水牛学《周礼》——文化下乡
14. 浪尖上的策论——学子课业
15. 箭毒椰雕——黎峒习俗
16. 泪潮冲刷归途——儋州别
17. 老骨丈量海图——北归渡琼州
 
十五. 东坡漂流记—北归十四幕(长诗14章1100行)
1. 吃路边摊——雷州会秦观
2. 挤爆廉租房——羊城会子
3. 在韶关服务区——韶州行脚
4. 赣州小旅馆——虔州夜泊
5. 野导坑假茶——庐山云雾
6. 导航失灵绕圈子——归程何处是
7. 南京住院——金陵染病
8. 蜗居——终老常州
9. 爆红上热搜——民间封神
10. 儿孙众筹——修族谱
11. 表情包刷屏——身后网红
12.网红打卡点——三苏祠堂
13. 海南分校——东坡书院
14. 机器人讲解——东坡纪念馆
 
十六. 诗和远方——书斋内外(长诗15章1100行)
1. 朝堂与书斋——文忠公
2. 烟火修行——
3. 田园志——东坡居士
4. 苏门家事——全家福
5. 文墨交游——苏门六君子
6. 知己之情——王巩
7. 文房四友雅集——文友画友书友
8. 诗词唱和——文人诗人词人
9. 市井交游——农友商友工友
10. 笔墨丹青——书法与国画
11. 养生修道——瑜伽与炼丹
12. 诗酒宴游——宴游和谐谑
13. 文人意趣——书斋文物
14. 进退之间——谦退之道
15. 心系黎庶——百姓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