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嘶鸣着走过梦的荒原

———读绿岛诗集《叛逆者》引发的阵痛

2025-04-12 13:55:34 作者:刘朝东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朝东,笔名黑浪。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三本诗集。
  读诗人绿岛新近出版的诗集《叛逆者》,心潮澎湃,感慨良多。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文字倾泻奔涌而来。
  对于这本厚重的诗集,我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细品慢嚼,感觉自己在丰富的美食下,体重慢慢的增加,打开的视野更加的辽阔,每天好似都在登高远望,穿林踏云,赏天光水流。结痂的时光也在阵痛中,拉开帷幕。
  
  “谁葬我于苍茫的大地之上
  谁就是我一生一世的爱人”
  
  从“画太阳”开始,到“布老虎”,再到“爱,另一种生命的召唤”,分行排列的文字带着伤痕和暗影,一次又一次让牵着风筝奔跑的脚步时疾时缓,牵挂的心在飞翔,是看到天边的彩虹,还是远方霞光的诱惑,身下的万物随着情绪四季变幻!色彩和温差相互更迭。梦以不同的角色呈现在诗意中,脚步扬尘,甩开的手臂改变着风的走向,靠近的阳光时而锋利、时而柔缓、时而瀑布般倾泻、时而显现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借采茶姑娘的手指一一采摘,晾晒出来,在天光云影间,用目光煮茶,慢慢细品!
  众多对梦的解析延续着一种义到情知的现场氛围。诗人情绪反转催生给读者另一种认知,来平衡与现实的反差。
  梦的引入,相搭配的夜色和月光及星辰就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物,陪伴着一些黑夜呈现在情感所需的植物和动物身上,就有了动态的流动的浓墨一样奔涌的河流———诗意的肆意流淌。植入诗人灯塔一样的主题“叛逆者”,叛逆于黑夜里的所有表象,以及自己扶梦前行的信念,渴望黎明和曙光,整本诗集类似于一部悬疑电视剧,每一首诗歌都有精彩的后续,相连相拥相互渗透,五线谱上,无数个小精灵舞动各种色彩,奏响一曲又一曲优美浪漫的音律,篝火里的松枝点爆万里星空。
  还有很多梦的意向诗句,彰显节日礼花一样的斑斓夜色,攀高的心曲收拢情感中最后的圣洁,留下一地的碎片,诗人一次一次从碎片的尸骨中站立起来,完成自我救赎。
  对于偶像诗人绿岛,我崇拜太久了,第一次见面是在四川诗人崔荣徳的作品研讨会上,好友京味儿作家刘辉(文军),(我叫辉哥)同诗人绿岛很熟悉,在彩虹一样的桥梁上,我们相识,彼此加了微信。
  1996年我出版发行第一本诗集《歌声在窗外流动》,是大诗人峭岩老师写的序言,诗人绿岛称峭岩为老师,我想峭岩也是我的老师,我们都是峭岩老师的学生,知道了这层关系后,我在微信中和见面后,都称呼大诗人绿岛为岛哥,提升了自身的价值和名气,感觉自己很无耻,借梯爬高,把自己外表装修得金碧辉煌,现实中的内心确是枯枝败柳,直到岛哥把这本《叛逆者》诗集寄给我,这一想法才得以解脱。
  我只是节选了岛哥诗集里一些关于梦的诗句,就已经雾化了我所有认知的提升,借助于这样一种场景,来实现自己的一种愿望,或者一种情感情绪的净化,或者对于一种现实版视觉中嘈杂污浊的洗礼,从而达到一种圣洁,这也让我隐隐的感觉诗人的无奈和无助,就如诗人在《叛逆者》自序中阐述的“诗人和他们的诗歌同样的卑微,在强大的物质和欲望的冲击下,他们卑微的就像草芥一般不能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即使这样,当“远方有梦的篝火和诗歌的尊严在不停地召唤。”时,诗人还能疾步前行和一路追赶,这是初心的使命必达,更是点燃血液后,诗人能够让情绪一直沸腾的动力!
  窗外暮野四合,蜡烛点燃,从一首《垂钓》开始,走入诗人绿岛的情感世界。
  
  “只是因为江河不语/钓者从此寡言/江河可以不管兴亡事/钓一缕斜阳/伴淡淡的哀愁//最后再垂钓自己/风化作一樽清瘦的雕像/披一蓑烟雨/饮半世炎凉/供奉满江满湖的往事与风情/钓者以波涛为家/直到把自己变成一条//沉入水底的鱼/钓者是阴阳之上的三千弱水栖息在梦的另一边”
  ——(《垂钓》)
  
  “夜行两湖八百里/酩酊于一场生死的游戏/是谁在梦里//向人间借一把杀人的刀/男人走旱路女人走水路/肩挑日月,一双赤脚赶春秋/斜阳已醉血染阡陌/梦里炊烟暮为霜壶里乾坤大/那是因为老爷的腰里//别着一把杀人的刀/大漠西行梦回吹角连营雪上无痕/都是些陈年旧事/猎黄昏碾碎多少滴血的年轮/刀头添血/晓月如钩醒后闻鸡起舞/两肋插刀/兄弟歃血为盟冷刃森森却不斩无罪之人”
  ——(《秋辞》)
  
  
  “江河不管兴亡事”,诗人能摆脱什么呢?在时光的河流中,诗人就是“三千弱水”之一,甩出的诱饵无法垂钓尘世良俗,只能垂钓自己,“一条沉入水底的鱼”即使“栖息在梦的另一边”也无法解脱孤冷的心境。
  在《秋辞》中,诗人的孤冷染上了滴血的残阳,“向日葵有生以来就是一个沉默的汉子,被割掉了头颅之后,他依然用挺拔的躯干高挑着一轮红日趔趄地走下山岗”。充满血色、残酷、悲壮,近乎极致的凄怆、悲凉之美,跃然纸上。用挺拔的躯干高挑着一轮红日,趔趄地走下山岗,举着自己的头颅怎能照亮尘世黑暗。诗意的无限放大和升华,跨越时代,超越了情感,直入人性的土壤。
  高挑着的红日落山了,接着是《梦里炊烟》再度染色不同的诗意境地中,夜雾弥漫,星火朦胧。
  这是一种豪气、豪迈、豪放的倾诉,江湖侠客带来的影视镜头般悬疑色彩的烘托,是我不曾拥有的,也是我写诗的短板,这首诗歌对于我身体缺少的维生素得到瞬息的补偿!我的现状禁锢了我的思维和诗意的拓展,无法超越季节冷暖带来情绪陈酿的醉意!也就缺少了李白仗剑天下斗酒酩酊的豪爽!天生我才,枯于一隅,泪光映天!
  慨叹太多,容易失意和失神,没有离开过家乡的我,被诗人《故乡的云》带走,带回童年的故里,月入西楼,孤影迷蒙:
  
  “云的心在天上//故乡在云的心里/故乡是天堂//天堂在云朵之上/人世间的事总是喜欢放逐梦想//年轻的能已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在,云朵就在//云朵之上有我们的空房子”
  ——(《故乡的云》)
  
  “骨头是笔梦是墨//涂抹了时光空空荡荡的天空/江河是泪高山是火焰//云蒸霞蔚着一个一个日子的色泽/那些在土地上爬行的身影//倒映成天空洁白的云朵/庄稼们在广袤的田野上行走//有人把故乡设置在一幅水墨画的内部/最后,我们让诗歌高高地飞翔//孩子们就可以在青青的草地上歌唱/梦有多远时光就有多//可你为何让我背负那么多的思量/蔚蓝的天空之下//是蝼蚁们在歌唱”
  ——(《时光笔墨》)
  
  “可以把从托举成向上攀援的/目光了/去告别一条河流/你就是拿鹰的翅膀高挑着一片//孤傲的天空/把故乡供奉在祥和的云朵之上/梦是六月的雨/淋湿了爬满年轮的诗行/那就把往事/填充进生命的夹层把/而我只是在你慈祥的目光里//打坐成仙/夕阳下我看见了你匆忙的身影/妈妈,在春天来临之前//我要伴着你回家/其实,有多少个奔跑的黄昏/就有多少个倔犟的黎明复活”
  
  ——(《奔跑的黄昏》)
  
  离开故乡数载的诗人绿岛,被思乡之情困扰,只能仰头望天,也许是歌手费翔的那首《故乡的云》引发诗人对故土的思念,饥渴的感觉只能用一首诗歌来填补和慰籍,诗人的情怀与我的现实情感合拍,一首短诗带来无限的眷恋,仰头望天,故乡的云在心里,低首,“年轻的梦已迷失了回家的方向”,“云朵之上有我们的空房子”,等待灵魂和肉体的回归。
  诗歌带来凄美、冷傲、春蚕破茧般的诗意依附,诗人不是在自我剖析,而是一种更高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被《时光笔墨》巧妙的转接移植,诗境无限,马蹄踏月而至!
  从字里行间就能感觉到,诗人自己就是蝼蚁一样的诗人,即使歌唱也不能带来浮动万物的风和温暖的阳光,更多的是无助和失落!镜子里的写意,镜子外的人生,一首诗歌涵盖了众多意向。
  诗人绿岛写给峭岩老师的诗歌《奔跑的黄昏》,一下把我领到更高的山巅!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辽阔和博大!
  这是诗人写给诗人的诗歌,立意高远,血肉相连的魂找到共同的光源,即使“告别一条河流”,也能“高挑着一片孤傲的天空”,逆本追源,风光无限,一句“妈妈,在春天到来之前我要伴你回家”。让人泪奔,母亲已远,爱的微光再现,是故土的召唤,被埋藏的黑夜和白天,在春天到来之前,就要破土,“有多少奔跑的黄昏,就会有多少倔犟的黎明复活”,这是诗人峭岩老师的人生写照,即使进入老年,一首又一首佳作,灯塔一样照亮幽暗的现实,为初春干裂的土地布雨。
  雨过天晴,就是《残荷倩影》带来宋词般的幽怨与温婉。
  
  “洗尽了红尘的芳华之后
  你说梦有些微凉
  在寂寞中听一江的孤傲
  饮人世的悲欢
  无需太多的思量
  
  午后,我的爱人在汪洋之上
  竟拿纤柔的顾盼
  赠我以霜露之后消瘦的诗句
  佛说,五百年后
  我就是你曾经隐逸的芳魂
  和孤独的倩影”
  
  诗人借“残荷倩影”表达对爱人的眷恋,即使在延续五百年,也“是你曾经隐逸的芳魂和孤独的倩影”。孤苦被放大,那些“生死相依,海枯石烂”生硬的汉字,被解冻后依然没有温度和光亮,诗人站立在池塘岸边的身影,被寒风吹着,与残荷一起抖动!
  
  “他们在一千米的地下拿了充血的目光
  挖掘冰冷的太阳
  他们也曾以坚硬的骨骼
  支撑着幽暗阴森的
  巷道
  在通向死亡的路口
  他们,只能用粗糙的肉体匍匐前行”
  
  诗人用怎样一个低沉哽咽的情绪,叙述矿工们的工作状态,每一个字都在滴血,诗人用文字的光来照亮这些沉默的生命!
  在疫情里,诗人发自心底的呼声,为万民请愿,为苍天祈福,深层次的解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初衷,表达出当代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无私的胸襟!
  绿岛诗人在诗集的最后附言,“我不想去揭示什么,更没有去预言明天和未来的能力,我只是企图用诗歌的方式去证明一种当下与未来的临界乃至于过渡的种种意念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这也是我写诗的理念,读绿岛的诗歌常常给我带来灵魂的阵痛,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完成自我的救赎。
  在我看来,绿岛的诗歌是石头,是钢铁,是大兵压界的窒息以及奔腾着的河流的喘息。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无不折射着生命的辉光,而这种锐利的芒和刺,却直接穿透人性的铠甲,给人以弘大的悲凉与无尽的沧桑之美感。
  
  简介:
  刘朝东,笔名黑浪。北京市平谷区东寺渠村人,北京作协会员,出版过三本诗集。《歌声在窗外流动》、《抚摸爱情》、《站在月亮后》。
  出版发行两张光盘,一张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影视中心制作的DVD光盘,《江山多娇》,诗配世界地质公园摄影作品,由知名演员配乐朗诵,并在全国巡展。一张是由中国广播影视音像出版中心出版发行的刘朝东朗诵诗专辑《让风流泪》100首。由北京作协组织召开两次作品研讨会,一次作品首发式,平谷文联组织召开过一次作品研讨会,北京电视台做过三次专题片。
  从1989年至今分别在《诗刊》、《当代》、《北京文学》、《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散文》、《散文百家》、《福建文学》、《地球》杂志《美好生活》杂志,及十几家报纸副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和评论。《亚太文学》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