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呼岩鸾

包容冰佛诗和佛教十二部经

2025-08-04 作者:呼岩鸾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呼岩鸾,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佛教(及成熟的一切重要宗教)和文学是人类两个不同的观念形态和文化实践。但佛教经典里有文学,文学也表达着佛教教旨。佛教和文学就在佛教文学这一意识形态中实现了统一。

  中国佛教文学有四类。

  (1)汉泽的佛经经典作品基本上都是文学作品,在佛学研究界有定评。如佛教十三经的《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

  中国民间基层众生创作的弘扬佛教的通俗诗词、曲子辞、讲经文、变文、宝卷等等,也是佛教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中国历代众多诗僧诗禅创作的无量佛诗禅诗,和弘法僧团人士创作的一些“释教辅教之书”(鲁迅语),自然在佛教文学之列。

  (3)文人中信奉佛教的在家居士,如谢灵运、颜廷之、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轼、黄庭坚、李贽、袁宏道三袁、龚自珍等等创作的诗文,是佛教文学的无价珍宝。

  (4)宋元以降兴起了宣扬佛教的小说和戏剧。如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短篇小说《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关汉卿、王实甫、郑光祖、高明、汤显祖的戏剧《窦娥冤》《蝴蝶梦》《临川旧梦》等,开辟了中国佛教文学的新天新地。

  当代佛教诗人包容冰梅川居士赓续了历代诗僧诗禅居士诗人的弘法精神;得蒙近现代大德高僧杨文会、敬安、虚云、印光、丁福保、弘一、苏曼殊、太虚、印顺、赵朴初、丰子恺等人士佛风禅雨的熏沐;发扬了胡适、鲁迅、周作人、沈尹默、陈垣、汤用彤等亲佛文人对佛教悉心研经辨析佛法为我所用的谦逊尊重的风范;在四十年间以弘法为唯一目的,写出佛诗四千多首,出版佛诗诗集五部八大卷,引领当代佛诗写作阔步前进。

  包容冰佛诗已成为当代中国佛教文学的一个巍峨存在与象征。

  包容冰佛诗得到了众评如潮。王珂主编评论集一部,陈明火评论专著三部,王爱红主编评论集一部,呼岩鸾评论专著两部。还有发表在众多纸刊与网络上的评论文章未编集。对包容冰佛诗的评论文字,总字数已达一千多万字以上。另外,还举办了一次全国性包容冰诗歌研讨会,与会的著名学者教授博导和诗人作家近四十人。

  对包容冰佛诗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评论的国内外作者,前后约略近三百位,其中有教授学者,专业评论家,诗人作家,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普通的读者,如偏远农村的知识农民。

  当代这一包容冰佛诗现象,在古今诗界是绝无仅有的。

  此一现象,只能在包容冰取为写作资粮的福田——他所日日经不离口的佛经中,得到圆满的有效解释。铺天盖地的佛诗集群吸引渴求信仰的人心;自发趋奉,自发发声。

  评论中对包容冰佛诗的赞美褒扬与指陈缺欠,可在定义佛经文体,概括佛教教旨核心,总结诗艺技法的“佛教十二部经”中,得到圆满的有效解释。

  以佛教十二部经判断,从佛经经文到包容冰佛诗,来龙去脉清晰可辫。被指为强项优势者,被指为弱项羼劣者,皆非诗人所能自控,不能不如此只能如此,如此才能证明佛诗的渊薮源头,诗人自觉改变势所不能。

  佛教十二部经亦称“佛教十二分教”,指佛经体例上的十二种类别。

  《大智度论》卷三十三,介绍十二部经如下:

  (1)修多罗(契经)。即经文中的长行直说,是佛经散文。

  (2)祇夜(重颂,应颂)。与修多罗相配合,重宣教义,采用颂体,即佛诗。

  (3)和伽罗那(授记)。佛预言菩萨未来功果的散文经文。

  (4)伽陀(讽颂、孤起颂)。采用偈句组成经文,长篇佛诗组诗。

  (5)优陀那(佛无问自说法)。佛主动宣说教义的散文经文。

  (6)尼陀那(因缘)。记述佛说法教化的缘起的散文,如佛经的序言。

  (7)阿婆陀(譬喻)。经文中采用的各种譬喻,数量海量,新异生动。

  (8)伊提目多伽(如是语经)。即本事,佛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散文经文。

  (9)阇陀伽(本生)。佛说自己过去世因缘的散文经文.

  (10)此佛略(方广)。佛说方正广大佛理的散文经文。

  (11)阿浮陀达磨(未曾有)。记叙佛种种神通的散文经文。

  (12)优波提舍(论议)。问答和议论佛法意义的散文。

  在十二部经中修多罗、祇夜、伽陀三类,是佛经的基本体裁,是用得最多最重要最有成效的最终实现了佛教立法弘法使命的宣说方式。佛经历数千年积累聚集无比丰盈浩如烟海,在各种宗教经籍中独称“经海”。新编《中华大藏经》收录佛经4200余种23000余卷,主要采用修多罗、祇夜、伽陀三类体裁,辅以其他九类体裁完卷。

  “经王”《法华经》,有多首长篇偈颂,如《弥勒菩萨偈》《文殊师利偈》《比丘比丘尼偈》《舍利弗偈》《火宅偈》《逃子偈》《药草偈》等等;又有数十篇短篇偈颂。一部佛经一个诗歌海洋,佛波佛浪起伏,慈航普渡众生。

  当代佛教诗人包容冰佛诗4000余首,也是一个诗歌海洋。究其源,主要采用祇夜、伽陀(长短偈颂),辅以其他十类体裁成诗,形成佛教思想和佛教艺术完美结合的诗歌特色。

  包容冰短诗相当于短篇偈颂,千篇百篇集群出现醒人耳目。长诗相当于长篇偈颂,如《读西藏生死书》《描述:生命流程》《回首:苍芒岁月》《觉行慈航》《光寿无量》《生死可怕,轮回路险》《父亲,母亲》《仿佛是歌唱,也是忧伤》等等近百篇,把人性菩萨性佛性深之微之和盘托出,把时代相社会相生活相上之下之暴露无遗。

  古天竺佛教诗人马鸣根据十二部经中的阇陀伽(本生),写出了约九千三百行四万六千字(汉译)的《佛所行赞》,讲述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生平,佛祖光辉灿烂的历史插上诗歌的翅膀行以致远,诗化的释氏佛教家庭万世楷模。

  中国当代佛教诗人包容冰,根据十二部经的阇陀伽(本事),写了百千行千万字的陇中岷县梅川镇马家沟行政村茶住录自然村包氏佛教家庭建佛基立佛业的一部家庭佛史记。佛之大缘嚆矢于饥饿、贫穷、与人性恶的扦格。包容冰借助于苦苦菜喊苦,借助于红嘴鸦呐喊发表求生的愿望;然而打碗碗花凋谢了,饭碗破碎了,苦人儿好像乞丐走进佛门,阿弥陀佛拥抱了他们。包容冰佛诗弘法的神力全拜朴素无华的原生态的十二部经所赐。包容冰唯依佛而立,包容冰诗歌唯倚佛诗而立。

  诸佛经采毗佛略(方广)的散文,说出方正广大的佛理:因果报应,六道轮回,西方净土,十善十恶,戒杀护生,众生平等,无常无我,贪嗔痴三毒,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解脱涅槃,西方极乐世界……

  包容冰以诗歌代散文,把种种佛理当代化:现世说法,进出人心,结合着生活苦乐的住世菩萨说法,老百姓听得进,信得过。

  诸佛经有种种阿婆陀那(譬喻),无譬喻不成经,喻本在佛陀,喻体在众生,一个譬喻八万四千里,不放过一个人心,不放过一个魔心。

  包容冰佛诗普及了这些佛喻,又自创了种种新异警策的佛喻:航母慈航,活动板房,活期存折,大山夬经,土豆开花……

  诸佛经说某一佛义先说尼陀那(因缘),相当子序言,由此及彼,真理在后。

  包容冰佛诗巧用尼陀那(因缘),风雅颂不离比兴赋,先兴起再展开。如《驿路向西》:“悬崖勒马,驿路向西,向西”;《何期自性》:“我证得永远不死的法门/信愿持名,得生净士”;《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念一声阿弥陀佛的名号/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念到了”……

  诸佛经采用优波提舍(论议)的散文,问答议论佛法十方三世的意义,极乐世界不可缺佛,人间浊士总得有法。

  包容冰佛诗以诗歌为优波提舍(论议),短诗长诗庄严宣告佛法净化浊世的功果。

  诸佛经采用和伽罗那(授记),预言了常不轻菩萨、常精进菩萨诸多法王子成佛。

  包容冰佛诗采用和伽罗那(授记),预言了父母亲、二叔、祖父母等位住世菩萨往生极乐世界,在玉树莲丛中享受人间不曾有过的幸福美满生活。

  诸佛经采用伊提目多伽(如是语经,即本事),记述佛向弟子说他们过去世的因缘,坚定他们解脱涅槃成佛的信念,走佛路多么艰险绝不回头。

  包容冰佛诗采用伊提目多伽,诸佛现身给世人解说因果隔世报,苦乐自有佛意的道理,切莫暴殄天物,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要做到苦来苦过,乐来乐过,坚持修行以取正果。

  诸佛经采用阿陀达磨(未曾有),宣说佛在天上人间显示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神通:救灾救难;惩恶扬善;驱魔打鬼;率领众生建设太平盛世。此种佛境,世间不曾有,必须有,将来有。

  包容冰佛诗采用阿陀达磨(未曾有),把佛的神通变成佛诗的神力:“我在明亮的想想里找一点黑/我在黑暗的世界里寻一丝白/摁亮内心的光芒”《内心放射的光芒》,佛诗光芒照亮全世界。

  诸佛经采用优陀那(无问自说),记述佛在无人发问的情况下,主动宣说某一佛义。佛经经文此种段满常常出现,慰藉忧愁的人心。

  包容冰佛诗采用优陀那(无问自说),写出一篇一篇无数篇佛诗弘法,不待人问主动说法劝人学佛。包容冰是个责任心最强的佛弟子,经常见人见事见物触动佛思,即刻口吐莲花,吟诵佛法,佛法漫天漫地浸润人心。

  当代佛教诗人包容冰,跟着佛经经文前行,效法经文,采用佛教十二部经,写出了佛诗四千。

  佛经主要采用长行直说的散文修多罗和长短偈颂,宣说无所不包的佛义。包容冰佛诗采用独一的诗体宣说佛义,但他为了弘法大计,叙事欲望特别强烈,表现在诗歌上也呈现出修多罗式长行真说的特点。不念佛不读经的人难理解,认作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歌缺陷:叙事抒情散文化;主题重复同质化;缺乏诗体意识;对非佛异象妖魔化不施悲悯;直抒胸臆不内敛不含蓄;同一意象反复出现,变化不多,造成意境芜杂沉闷;很多诗句缺乏朗朗上口的节奏感……甚至有人谈佛色变谈佛诗色变,讥包容冰为二三流诗人(当即有识家抨击此说,力挺佛诗)。

  佛诗识家自识包容冰佛诗特点之由来与不得不为。但佛诗作为诗歌本体,给人的上述感觉仍应引起诗人重视,宜应求变向更良质发展,就像中国佛教本身在变化发展中一样。佛诗跟着佛教走。

  西汉末年,天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得到发展,隋唐达到鼎盛,形成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密宗、三阶教等宗派,直至禅宗实现了中国化。后又禅净合一,出现“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景,佛教普及于全民。佛教又接受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三教并立为中国文化主流。近现代以来,太虚首倡人生佛教,后太虚、印顺、赵朴初发展为人间佛教,作为中国佛教主体教旨,写入中国佛教协会章程。又有净慧大师提倡生活禅,变佛教为大众佛教。大众佛教在人间为大众。

  禅宗对佛教中国化功劳独大,随之涌现的禅诗,也成为中国佛诗的一脉主流。

  当代中国佛教繁荣昌盛,佛教中国化建设成果累累:编印世界第一的《中华大藏经》;给佛教弟子传授佛学的学校增多;众多佛教刊物积极弘扬佛法;僧人年轻化知识化;高学历僧人渐多……但存在问题比太虚大师当年痛斥的更为严重。腐败僧人多有;寺庙上市商业化娱乐化;假和尚行骗时有发生;权贵私蓄僧侣护佑求权求财种种不一而足。整顿赖万钧佛力。

  佛教诗人包容冰正当写诗壮年,壮心未已,理应写出更多更好更适应时代、社会与人生现状等符合众生心愿,守正创新的新形新质佛诗,特向诗人包容冰提出三点建议。

  (1)直面,契入,圆融,提炼当代社会形态与当代佛教形态,化作佛诗的健康内核与良性要素。云计算驾驭商品经济考验众生济的初心;AI智能制造的伪真理企图败坏佛门;古代三武一周灭佛运动被腐败遮蔽,自我堕落是更可怕的魔波旬凶器。但中国化坦途中的佛教是能在末法时期挺立不倒的。觉悟了的芸芸众生必会踊跃进入包容冰佛诗中尽情歌唱,用强劲铿锵的节奏和优美曼妙的旋律。都是未曾有的。

  (2)直面,契入,圆融,提炼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从中挖掘开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佛诗主题。佛教文化包含虔诚不渝的佛陀信仰;四海皆准包罗万象的佛教思想;左右逢源遇桥遇津的人生准则。佛教文化汲取了儒家文化与道教文化已成钢中精钢金中纯金,必助佛诗出动五百罗汉,打退九十六种外道;宣说佛教英雄烈士可歌可泣;以现代科技助长极乐世界九品莲花更上一品。佛诗逢佛教文化甘露,必更枝繁叶茂。

  (3)直面,契入,圆融,提炼中国禅宗的无量禅诗,从中取得禅语、禅理、禅趣、禅法、禅性,形成别致无二的诗艺诗技。佛诗是佛在语言前面说话,禅诗是佛在语言后面说话。佛诗禅诗化后的佛诗,佛法不立文字不离文字,以心传法,直指人心。黄袍佛国泰国的“小诗磨房”诗人们,六行内小诗说禅而有佛。中国台湾周梦蝶写好佛诗终见禅。痖弦、洛夫、非马等大诗人诗中见禅使诗新生。包容冰被佛法三薰三沐而金刚化身的佛诗,得禅附体别开生面,弘法更无远不至无人不至。

  包容冰带着他的新佛诗出来了。他和众生打成一片,但不会混同一个老百姓;他不忘自己的阶位梯次和使命——永远写佛诗的诗人。

  人们为什么喜爱包容冰的诗歌?

  我说了,念佛的人会懂的。

  因为包容冰诗歌中,有一个佛,有无数个佛。佛微笑着,看着我们安慰我们开悟我们。佛离开诗歌出来了,招呼了我们,就带领我们走向净士。

2025年6月24日,深圳仿佛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