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的境界中敞开心性之门
——读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
2024-08-04 作者:邢海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5888 次
《隐秘飞行》是一部重要的诗集,充分显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写作实力。施施然的诗敞开了博大的心性之门,襟怀舒展,没有拘谨和局促,写出了内心的深切之思,达成了生命的大境界,她的情思和意蕴之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远方。
一
施施然的诗,有一种清醒和凛然之气,通透、果决,不是温吞水的方式,时而发出金属的声音,常有警句凸显于字里行间。追求人生经历中的独特感受,诗的内蕴具有超拔的精神质地,明显地呈现出矫矫不群的个性和思想深邃的质地。
开篇第一首《宿命》给我留下的印象便是诗人的思想力道,尤其开头的六行让我感受到一种单刀直入的凌厉锋芒:
我需要回归,所以
我不停地出走
我需要圆满,所以我
不停地打碎自己
我需要建立因此
我破坏,破坏!
其中的断句和衔接就表现出一种急促,你必须毫不犹豫才能完好地接受诗人掷来的诗性思考。回归、圆满、建立都有反向的结果:出走、打碎、破坏。快速推进,相反相成,充分构建了反思、思辨的哲思境界,与女诗人们常见的柔弱和温情不能同日而语。诗的后半部分是这样的,“我出走又回归。我打碎我/又黏合起来。我是一个匠人//我们都是匠人。测量,砍伐,重铸/爱,恨,长出新生//我们立在我们的废墟中/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造物”,承接先前的思路,仍是相反相成,凸显了“回归”与“重铸”的主题。
可以看出,施施然的诗明朗、简洁,没有拖沓和缠绕,诗思深远、通透,能够排除叙述中的混乱和驳杂,扎实而持重,自然从容的叙述使诗的语境如行云似流水,舒展流畅,而不是拖泥带水。比如《只有空茫的大雪配与我对饮》就是一首清寂孤高的诗,诗境超然,语势饱含着锐气,读来有足够的痛快淋漓之感。这样的诗表达的是内在的真性情,不吐不快,一抒胸中之块垒。诗人说,“我喜欢写诗,让针刺进/日渐崩塌的心灵/我喜欢行走/有责任替死去的母亲/把身影拉长在更大的版图/我喜欢柿子高高挂在/路旁的树枝上,小鸟啄破的地方/更猛烈地吸收着大自然的能量”,面对世界和人生,每个人都有许多欲说又难说的苦楚,诗人该如何选择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这考验着言说者的心性修为和艺术的历练。施施然在一种独到的视角中采撷“我喜欢”的典型性镜头,构成诗意空茫的境界,与题旨中的“大雪”情境暗合,形成自然景观与内在心境的通达、融洽。诗人对于“我喜欢”的诗性发挥是循序渐进地加深浓度、加大力度,从“写诗”“行走”的自我人性到自然世界的“柿子”高挂在树枝上,其中母亲的离世和“小鸟啄破”都含有一定的悲剧性因素,思想性的潜质使诗有了沉重感。诗的后半部分是对内心世界的更大敞开:
我喜欢爱人是温柔的,在我之后
再挂断电话。我也爱我的国家
虽然还未曾赞美它
喜欢流泪
喜欢在伤口愈合的部分撒盐
但绝不哭泣
我喜欢在下雪天饮酒
只有空茫的大雪配与我对饮
我没有仇人。即使
你将我视为眼中钉
诗人在“我喜欢”的推进中不断强化情感的力度,以充分的具象方式来表现心中的不平和对人生命运的反思深度。爱人、国家,自有灵魂之痛,“喜欢流泪”“但绝不哭泣”,一个坦然、坚强的自我塑型。面对世界人生,诗人对漫天大雪举起杯盏,她选择的是直面空茫,“我没有仇人,即使/你将我视为眼中钉”,在一种孤寂中傲然独立,向远而行,情怀和襟抱可见。
二
清代学者纪昀曾说过:“诗本性情者也。人生而有志,志发而为言,言出而成歌咏,协乎声律。其大者,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次亦足抒愤写怀。举日星河岳,草秀珍舒、鸟啼花放,有触乎情,即可以宕其性灵。”(《冰瓯草序》)施施然的诗乃“性情”之诗,触目世界人生,生机盎然,精力充沛,性灵源自本真,大气凛然,诗的境界非常开阔。《风与爱情》虽然体量不大,却是一首立意高远、思想深刻的诗作。站位极高,鸟瞰人生世事,充溢着终极之思,抵达了极深邃的“虚无”之境: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
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吹到的风
都是同一场风
同样,我们这一生
爱过很多人
其实都是同一场爱情
风吹过来
弄乱了你的头发,和心
你们在廊下拥吻后来
爱情无影无踪,像风
这是一种大体验、大情怀,如果没有对于命运的切肤之痛,就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怀。这是一首从一个独特角度看取世界人生的诗,哲思深邃,“风与爱情”在思辨中指向了终极的目标。“同一场风”“同一场爱情”寓含着一种形而上的概括,具象中有抽象,是从人生的“爱情”万象中超拔而起,形成了高屋建瓴的俯视之姿。近在眼前、身临其境的生命常态,在诗人笔下却是足具了玄学品性。“风吹过来”是命运不可回避的走向,可以“弄乱了你的头发,和心”,人生逃不过,美好之中,或许暗藏着某种劫难的因素,简明朴素之中不乏深刻的思想洞察。尤其最后两句“你们在廊下拥吻后来/爱情无影无踪,像风”,从“拥吻”到“无影无踪,像风”,既是实在,又有虚无,水到渠成地揭示了爱情美好但又是易碎的本质,有时悲剧源自美好。这是一首包含着大哲理,又是发自于心的性情之诗。诗的体量虽小,但有具象又有抽象,感性与思辨同在,看见诗人施施然“举日星河岳”“宕其灵性”,有着一种高拔、凛然的大气象。
读《隐身飞行》诗集中的诗,有许多篇章都是要言不烦、掷地有声的力作,既善于取象寄情,又能沉入深度之中,抓住“思”而提升诗意。像《死亡是一种教育》《戒律》《刺猬》等诗作表现出敏锐的悟性,既善于在从物象到意象的营造中实现主体性的情境目标,又能从容、自然地提取独特感受进入沉思和理趣,避免了在事物的表象中浮泛行走的缺失。比如《想和你在爱琴海看落日》就是一首情境和美感充盈、诗思深刻悠远的优秀诗作,诗的开篇这样写道:
是的,就是这样
把你的左手搂在我的腰上
你知道我愿意将最满意的给你
手指对骨骼的挤压,和海浪的拍击
多么一致。在爱琴海
你是现实。也是虚拟
诗人一边呈现具象的图景,一边把诗推向思辨的深度,主客观的融合,人与大海呼应,从思念入手,着力表现内心的冲撞,进而形成了一个相亲相爱的画面。诗人没有按照惯常的思路前行,而是进入一种亦真亦幻的“想”,“你是现实。也是虚拟”,从现实的场景中超脱出来,走向内在的心性之维。接下来诗人写爱情之思,精致而准确地揭示了“爱”的矛盾性。“海面上空翻滚的云,生命中曾压抑的激情/像土耳其葡萄累积的酒精度/需要在某个时辰炸裂/相爱,相恨/再次灰飞烟灭。原谅我,一边爱你/一边放弃你/鲸鱼在落日的玫瑰金中跃起/又沉进深海漩涡的黑洞/那失重的快乐啊,是我与生俱来的/孤独”,写海上的乌云,写压抑的激情,又以一个出人意料的比喻——“土耳其葡萄累积的酒精度”如激情爆裂,暗指包括爱情在内的命运的无常。“相爱,相恨/再次灰飞烟灭”,美好的爱情也不是永恒的,美好与危机或许也会相伴相生。“爱你”“放弃你”皆是冷静之思,进而走向辩证的人生境界,鲸鱼跃起与沉入黑洞对举,失重的快乐和与生俱来的孤独并见,其中寓含的哲理令人深思。
施施然的诗直接,不是绕来绕去,但又不是“直言其事”,诗人是在含藏和内蕴中形成一种诗性的张力,让人进入突破表象的深度中去。
三
暖风擦拭西湖。那起伏的镜面
曾照出伊人艳丽的身段
但此时没有。杭州的长空
已藏起蛇的闪电——
那些伸手抓不住的美
最接近
美的本质。比如
箫声从油壁车的珠帘溢出
比如这一大片随风摇摆的樱花草
下面,汹涌的暗物质正托起
一个咯血者的香气
这是否,你从虚无深处探出的话语?
而你从西泠桥走向坟茔的弧度
短如桃花飘零的一生
或许,这就是当我俯下身去暮色突然
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升起的原因
凭借具象的描摹,诗人游走于情与思之间,笔下的西湖是当下的情境,现实与历史在思绪中轻轻叠印,伊人不再,只有诗意间的梦魂一缕。擦拭西湖的暖风,长空中蛇的闪电,经过极富个性化的诗意跳跃,由想象之间的萧声,以及“咯血者的香气”,进而营造虚无之境,在西泠桥、坟茔的弧度中,画出一道形而上的暮色。生死之间,此岸与彼岸,可以读出空阔无边,感受到茫茫无际的空旷和失落。
性情之为诗,被宋代张耒称为“至道”,他在《东山词序》中这样说过:“文章之于人,有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者,皆天理之自然,而性情之至道也。”施施然的诗意构成趋向于“性情”之至道,心性开阖,可以读出天然的意趣,深藏着内心本色的理性锋芒。即使是在《初雪》这样一首带着即兴意味的诗作中,诗人稍加点染,便有了一种深切的“性情”况味,把人带入渺远的生命思辨之中,“它轻盈地落下来,在屋顶/树枝,和纵深的街道上/声势浩大的白/白得仿佛不谙世事//车辆和行人消失了/田野也空旷起来/墙角几枝晚开的月季/花蕊顶着薄雪/宛如僵住的笑容//多么陌生而新鲜的世界/纵使不久后,雪会消融/就像爱情,从虚无中来/又向虚无中去”,由雪的“轻盈”实景导入人生爱情的“虚无”之境,就像一种滑翔动作,顺乎自然,是性情的意趣天成。
出之性情而又写得沉稳扎实,这很不易,尊重内心的激荡之思,又能撷取触目的实在物象,进而达成内外兼容,没有流于无效和浮华。从《隐身飞行》中的诗作来看,诗人在简洁明晰的诗歌话语中追求诗意表达的通透与质朴,不是在缠绕中释放温吞之水,而是秉持一脉清流的走势,深刻、锐利,有锋芒,有发自于心的感悟。施施然注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深思和远致,她该是一个得诗之真味者。
四
《春日,阳宗海》等一类诗篇是现实性较强的作品,我很欣赏诗人处理现实题材的虚化方式。虚化是诗意创造的主要手段,世界人生的物质内容作用于诗人的感官,无疑具有实在性,物质的声貌形色将被诗人的心性所主观化、诗化,其实就是化实为虚的过程。施施然善于利用直觉的作用来把虚化的过程缩短,就像按动快进键一样省去了诗意表述的纠缠,很直接地把遮蔽的大门打开。
诗人进入了虚化的通道,而此时的诗就是世界与心灵的距离,施施然深深地领悟了这一点,诗的美质,诗的深度都与此有关。在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上,诗人注重在写实的细节中打开一个“裂口”,比如《关索戏》中的一节“杀出来了”的描述:
气压忽然就低了一下:
花脸的张飞杀出来了
铜钟般的黄忠杀出来了
粉面含春的百花公主杀出来了
从小失去父爱的
关索,也一身白袍杀出来了
面具即是灵魂。传承在
戏里的阶级,比现实更坚固
戏剧所传承的文化内涵,是由人物的具象性传达出来的,但除了生气灌注的写实之外,还需要诗人在虚化中加以“点睛”,诗人俯瞰世界人生,进行了哲学式的大概括,把许多散点凝聚起来并加以提升。“面具即是灵魂。传承在/戏里的阶级,比现实更坚固”,诗的思考从戏的面具里荡开,拓展了一个更为宏阔的思辨界面,这隐性中的虚化,使诗走向了含藏和深度。
面对生活、时代、现实、人生的诸多景观,施施然作为诗人,总有一种波澜不惊的笃定,她的心性可以从容地收纳、融化一切,诗人主体精神的作用力不是悬浮于想象的表面,而是潜隐在文字的深度里。《阿乃村》《电缆无声地连起万家灯火》《滇越铁路》等一系列诗作,经过提炼的细节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主体心性的范畴,而且十分轻巧地化而为诗,就像泉水一样透明而率性地流动着:
锈蚀的铆钉抱紧枕木的枯寂
两条铁轨向视线外的山脉延伸
在这里,历史曾呼啸着
经过马粪、野菊和苇草
经过三家村、水塘站、阳宗海
再铺展到红河深处
现在,春风引来了我们
——《滇越铁路》
深入自然及物类的思悟境界,不是沉迷于自我的从容与达观的表述方式,让诗的语言在某种卸去负重的超脱中获得了自在和自由。通过枕木、铁轨以及路边风物的描述,把时间、空间与生命意义的提示生动地融为一体。诗人那么巧妙地把历史、现实引入到“现在”中,为“我们”找回了春风的来路。
应该说,对于诗人施施然的整体创作,《隐秘飞行》是一部重要的诗集,充分显现了作为一个诗人的写作实力。在思辨中的深度追求,可以看出思想的淬炼和人生经历的磨洗以及诗性表达的修为,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施施然的诗敞开了博大的心性之门,襟怀舒展,没有拘谨和局促,写出了内心的深切之思,达成了生命的大境界,她的情思和意蕴之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远方。
很赞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