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清明寄怀(十首)
2022-04-04 作者:熊诚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著名作家熊诚诗词作品选。
一
风吹柳絮舞京城,懂我梨花泪纷纷。
疫情阻隔扫墓难,荧屏网络传哭声。
二
月影花枝掩棂窗,寒轻雨细泪湿裳。
清明不能回江南,唯登西楼望故乡。
三
一年一度又清明,万语千言血脉情。
坟前不能磕个头,他乡祭祖泪花盈。
四
无奈疫情祭品赊,回家路阻望天涯。
且借一掬清明雨,不打梨花打纸花。
五
曾经家贫度日难,吃糠嚥菜少衣冠。
今时儿孙过得好,父母九泉可得安。
六
清明时节叹春深,遥想坟前顿失神。
祭祀何须焚香烛,诗词歌赋慰先人。
七
百姓千家祭清明,春烟入眼送亲情。
鲜花爆竹寄哀思,寂寂天堂若有声。
八
梨花似雪三月晴,唤起哀思愁绪萦。
惆怅东风化成蝶,人生感慨数清明。
九
萋草茔头散青烟,春山有语说从前。
未将祭品碑前敬,托付轻烟到九泉。
十
冬去春归草木青,坟前松柏绿成荫。
清明时节起思念,不信牛羊会克侵。
备注: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2、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旧俗清明节前一日起禁火三日,称断火。《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鄴州 俗,冬至后百五日,为 介子推 断火,冷食三日。”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寒食》:“禁其烟, 周 之旧制;不断火, 魏 之新规。”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因近期我的老家-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疫情比较严重,管控严格,区、镇政府部门派专人,逐个发信息,劝阻在外地谋生的人不要回家扫墓。所以,今年清明节我就不能和往年一样回家扫墓了。特作一组打油诗,聊以慰藉。 5、图片中俏像是我已故多年的父母,是我亲自画的。后来拿去景德镇烧成了瓷版画。母亲生前有一张照片,我用九宫格临摹的。父亲一生未留下照片,是我凭自己的记忆画的。我哥哥、姐姐说画得像,我妹妹说不太像。 6、其他几照片是我往年清明节回家扫墓的留影,与众位亲友分享。 2022-4-2 早晨七点十分-熊诚于北京城东寓所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