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国领

平和的激情

——读张国领长诗《血色和平》

2017-01-08 作者:陈峰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平静不等于平淡。相反他这种意象跳跃幅度的巨大,与语音节奏的平缓形成了反差,更形成了一种审美的张力,从他拟的三章题目《和平的翅膀》《和平的重量》《和平的代价》,就可窥见这无疑是他“个人爱情”的“心灵史诗”。



  老实说,我这些年来诗读得不多,不是因为不爱,而是无法去爱。然而,在这个冬雪初下的美丽时节,翻开国领的这本厚厚的长诗《血色和平》,这才发觉自己的偏误,生活中并不是没有激情和诗,而是自己的淡泊和遗失。

  记得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抒情时代就是青春。……作为一种文学类型,抒情诗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因为千百年来人类就具有抒情态度的能力。诗人就是它的化身。”所以,国领的这首长诗内含的激情,无形中吸引了我,唤起了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可以这样说,体现平和静穆之美的文学精神从八十年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差不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文学的潮流。在诗歌也出现了所谓的“零度写作”和“冷面叙述”,在那里摒弃激情、淡化历史、不说未来,这些在国领的笔下处理得更为特别。“……那是一群叫做日本鬼子的魔鬼/样子和中国人异常的近似/但心却黑了/黑得连笑容都长满了牙齿/至今在中国的大地上/还随处都能见到/深深的齿痕。”值得注意的是,他这种压抑着自我情感,用近似版画刀刻般的手法,提炼出“鬼子们”的要素,用“黑与白”两种色调,抒发着自己的内心感受。那是一种中原大地上的乡村男孩以单纯眼光在野地里寻着的伤疤,那是一个晚生刻骨铭心的疼痛,那是一种一直没有停息的悲伤。像这样没有修饰的诗句,更能荡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更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将硝烟深深吸进胸腔/然后/吐出一片洁白的云朵”“我的生命是不属于鲜花的/但我必须为鲜花而生存/在所有的鲜花和叶瓣间/写满祝福的词汇”这些也正像严阵老师对国领的评介:“战士诗人”。当然,国领的这种写法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情感的自我抒发,相反却更加添置了情感的内涵,增加了语言的张力。

  我所认识的生活中的国领,其实是个性情中人,没有多少特别的喜悦,亦没有太多的愤怒,是个从不张扬的人,他这首《血色和平》是为了纪念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轰炸而作的,这种感情不是一种冲动,而是战事渐渐被人们遗忘后,在人们渐渐回到物欲世界后,他作为一个军人和诗人的自我沉淀,他蒸发许多情感的泡沫,以一个军人的正义和一个中国人的良心吐出的心声:“这些日子不同于其它日子/一种感应从很远的地方/日夜不断的源源传来/时刻轰击着我的灵魂/原来长久渴望的两个字/竟是如此如如此的脆弱/以至于我作为军人/穿着笔挺的凡尔丁军衣/都被大街上那灼热的目光/划剥得体无完肤”他是为一场被称作“意外的战事”而写的,然而他又不止写这场“战事”,而是写出了一代军人内心对和平的理解和渴望,虽然他一直在回避自我情感的外露,但字里行间却抑制不住有关国家无法回避的悲情。

  我从《血色和平》中读出了诗人张国领对国家命运,乃至对人类整体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的严重关注。试看他用隐喻的描写的和平渴望“一切的幸福/都是在死亡的恐吓中/小心生长的小草啊/怎样才能阻止/强盗之手的任意蹂躏”。再是他对所谓“高科技战争”的理解“……杀伤力/只要往空中或地上随意一掷/像农民撒下玉米或黄豆一样/就有大片的死亡长出/并快速在地球上蔓延”这种没失身分的呻吟,也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所固有的性格,也极大地灌溉了儒家思想,关键的是他没有完全沉没于斯,而是表现出一种军人所固有的对战争的理解。

  昨天,我读到一个著名作家的自评,开篇写“现在,战争已离我们远去,成为历史。一度曾大放光彩的英雄主义也同样离我们远去见不到踪迹。”我怎么也不明白,他能写出远去的战争,对眼前的硝烟却那么熟视无睹,光彩的英雄主义果然离我们远去不见了踪迹?国领的这长诗或者说就是对正在进行时的战事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英雄”这个概念的重新界定,对“英雄主义”的重新描绘。在通篇中我没有听到他对和平的祈求,只有一股执着的对和平的向往。作为军人来说“无战事”是国家的昌盛,作为父亲来说“无战事”是小家的温馨,作为诗人来说“无战事”是自我的幸福。所以,他带着一种三重的心态写出《女儿,我真的不愿告诉你》:“女儿啊,你说你迎着天的湛蓝扑上去/去捉那阳光撒下的花瓣/你张开蝴蝶般的小手……”

  再读“我的女儿啊,你还太小/我知道我不该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你的童话般的世界/以我成年人的高大身躯/打扰你正在放飞的心灵/但请你原谅/原谅你爸爸此时的冲动……咱中国人的血流在了遥远的土地上……”

  再读读“当你在晨鸟的歌唱中醒来的时候/平静地睁开眼睛,你会看到爸爸的眼眶里/涌满了泪水/请不要问我/请你千万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在五月的清晨暗自哭泣/如果你从我的泪水里读出了愤怒和仇恨/请不要担心/不要担心我理智的堤坝/会被情感的洪水冲破/我的泪水中映射的痛苦/会降低我做人的标准”。

  实实在在说,这一节也是我最为喜欢的,他真正地道出一个平日里操枪弄炮的军人“二律背反”式的细腻的内心世界。

  可以想象,他如此坦然将大爱大恨直言,关注芸芸众生的欢乐与痛苦,诗句中饱含着生命的体验和呼唤,这本身就大大区别于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亦区别于那些个人恩怨的小情感,正像诗评论家吴思敬所说的那样“更重要的是青年诗人们由过去对现实的漠视、回避,转入对现实存在的状况的敞开与关怀。”或许,在这个方面,国领的这首长诗便是最好的佐证。

  国领这部《血色和平》意象丰富生动,诗意浓郁隽永,确切地说表现他对历史、现实、国家、个人进行不断深化的思考与追问。他这种拒绝激情、拒绝抒情,追求寂静的境界,表现沉默的气质,并不意味着国领的诗平淡无奇。平静不等于平淡。相反他这种意象跳跃幅度的巨大,与语音节奏的平缓形成了反差,更形成了一种审美的张力,从他拟的三章题目《和平的翅膀》《和平的重量》《和平的代价》,就可窥见这无疑是他“个人爱情”的“心灵史诗”。

  我相信,诗人张国领会像他后记里所写的那样永远“心中有诗”,永远做个优秀的“写诗的男人”,因为他有这样的信念:

  作为军人,恩,不能忘记!

  作为军人,仇,也不能忘记!

  作为军人,爱,不能忘记!

  作为军人,恨,同样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