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王妍丁

唯美的行走

――诗人王妍丁印象

2010-05-22 作者:戴墨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今年三月到鲁院读书。没想到,妍丁这小女子在北京的新居与我读书的地方就隔着10分钟的距离。重温她对朋友的那份热情是件很自然的事情。除了来鲁院送书,送水果,她还时常把我喊去喝咖啡,品茶,参加她朋友圈儿里的各种聚

    今年三月到鲁院读书。没想到,妍丁这小女子在北京的新居与我读书的地方就隔着
10分钟的距离。重温她对朋友的那份热情是件很自然的事情。除了来鲁院送书,送水果,她还时常把我喊去喝咖啡,品茶,参加她朋友圈儿里的各种聚会。
看过她的新居,重温“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简直妙不可言。
 
一个唯美的女人,家中断然少不了熏香,音乐,烛台,咖啡,做旧的桌椅,书山,壁画,各式洋酒。就像她们的颈项断然不能少了某一个挂件,香腕上也断然不能少了某一个镯子。挂件与镯子并非随意为之,那是需要与外套的款式颜色质地相映成趣,是要烘云托月,是要欲说还休的。若问她有多少这样的饰物,她肯定说不清。某日心血来潮,替她略作清点,仅就其家中现有物件足可开间当铺。若男人嗜烟,女人面对这些零零碎碎的诱惑向来也是把持不住自己,且出手大方。她在吃上向来比较节俭。她最爱的一种小吃大概叫麻酱蒜汁毛肚,在四两还是半斤上她每次都“左顾右盼”,最后还是狠狠心用了减法。为此我没少笑话她。她却笑嘻嘻自我解嘲:我现在不是没工作嘛,得学会过日子呀,哈哈。
不知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这样。这小女子最大嗜好是爱旧。她高中时的初恋男友“离家出走”都十多年了,到现在她还完好保存着他送给她的照片,他90年代初送她的一条白纱巾。还有她准备在他生日那天送他的牛仔裤,T恤衫。十几年间,这小女子先后搬过三四次家了也不肯将老房子的电话号码消号,她就那么“一根筋”地固守着自己的满腹心事。在她眼中不只人是旧的好,东西也是旧的好。我不说,大概你也想像得出这小女子家中的陈设肯定都跟一个旧字有瓜葛。其实,那些做旧的家具都是比较贵的。我总觉那小女子钱花得大头,经常横拦竖挡不让她买。她表面敷衍我是有点贵哈,嘴里说着不买不买肯定不买,手却伸过去像突然得了宝贝,连那笑都变得特暧昧。以我对她的了解,我知道等我一转身,这嗜旧的小女子一准儿会折回店去。只要她看上的东西哪能隔夜,否则她会失眠,担心她喜欢的那老木椅或老桌子明天被别的人买走。诸如她家里那些老陶罐,油纸伞,羊皮书,画框,钟表,灯具,等等等等,大都是这小女子不惜力气从新疆,云南,陕西,上海,广东,江西,青海,但凡她涉足的地域,山高水长地背回来的。而且,每数落起她的那些“货色”都是乐颠颠跟捡了大便宜似的。别看这小女子有时风风火火背着硕大的背囊满世界淘宝,饿了吃口面包,渴了买瓶矿泉水就可打发自己。平日若是在家里,那也是相当自恋的。一个人在家吃饭也难免兴师动众。像模像样自己“侍候着”自己。要铺上整洁的餐布。杯,盘,碗,筷,刀,勺,叉,垫,也都讲究着呢。那些个物件市面上都不大见得到,腾挪闪移间仿佛透着那么一种魔幻,让你突然间觉得眼神都不大够使了。东西摆放也不似我们平常那般随意,哪怕一杯一筷也要各有千秋。一双筷子一定要浮在鸳鸯的背上。杯子的取舍说道就更多。喝红酒要用红酒杯,喝咖啡有咖啡杯,喝水有水杯,喝洋酒也有专门的洋酒杯。我去她那儿十有八九要搞错。反正都是喝,用哪个还不是一样。这小女子就嘲笑我怎么能一样?
想想也是。人和人怎么能一样呢?这一天和那一天又怎么能一样呢?现在,即使把她屋子里的东西全都拷贝下来,这屋子也不是那屋子。屋子和屋子的确是不一样的,就像人。
跟这小女子在一起你会感觉很放松,很惬意。在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背景里,你领略到的是一种文化,尽管你可能是粗心的,甚至会不屑地漏掉某些细节,可回过头来,那样一种生活会像一缕熏香不知不觉渗透到你的肌肤毛发,常常让你怀念。
如果对面换一个人,是不是就得绷紧神经戴好面具,说些言不由衷的空话套话甚至假话,还真不好说。不过她不用。也不喜欢。正因为这小女子从骨子里不喜欢,甚至也看不起那些媚俗的人,她被这个热闹的社会“边缘化”化了。
其实,凭她的学识,才气,能力,人脉,完全可以过一种很舒服的生活。可能社会上这样“自讨苦吃”的人也不只她一个吧。理想,唯美,自我,不肯弯腰媚俗。一个人太真实,自然就暴露出他人的假象。唯美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她不是不懂。我们鲁十三班有个女生很喜欢她。一天早饭,她突然自言自语,我也想过王妍丁那样的生活,就是没有她那样的勇气。
我哑然良久。咀嚼。第一次知道,“她那样的生活”需要与勇气相连。
 
人常说,宁可得罪君子一千,也不得罪小人一个。言外之意,与小人交锋最后吃亏的是自己。但凡龌龊之事大家心知肚明。只是聪明人更习惯背地里说怪话,发牢骚。她在这些事情上总是傻得如同一把匕首。耿直,无畏,裸露着痛快的锋芒。弄得一些人很怕,甚至很没面子。说起这小女子惨遭失业的故事就跟她这直性子有关。她多年前工作的一家刊物搞“改革”,对外招聘刊物主管。这年头,“文学被商业承包”早成为业内潜规则。文学也得吃饭嘛。本来刊物每月印刷就几千份,可新官一上任就对外吹嘘杂志发行十几万份。人家愿意吹就吹呗反正也累不着你。可这小女子嫌人说假话,做人太不厚道。诸如一些稿子明码实价给钱就发的事她就更看不过眼。刊物质量滑坡让它滑去你又没拿那操心费管它干嘛。人家都能睁只眼闭只眼,只她不习惯“文学走向堕落”,非跟那新官儿当面理论理论。什么人家不懂办刊啦,一脸商人气啦,刊物没品位啦等等。这小女子也不想想她说这种话是多么“没脑子”,如今这年头你不会跟领导“来事”,人家都借故炒你呢,你还敢跟领导“整事儿”,那你不就是领导眼中的“恐龙”嘛。不让你下岗,那领导得多大的度量。果然,就在人们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新年之际,这小女子被人迎头一棒斩断了“粮草”。俗话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想不到这小女子的“过年饺子”竟吃得如此“窝心”。想想有些人做事还真是够绝的。只是他太不了解这小女子的个性,区区“五斗米”哪能折了这小女子的腰。再说,就那一脚都踢不倒的钱我们早都劝她别干了,就凭能力素质和副编审、国家二级作家职称到哪儿还不吃饭。每月800元工资,这之前她在这个杂志社每月还拿过600元和400元的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都一直自己缴纳。听着简直都像是闹着玩儿。但在她,每月拿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工作单位离家近,前后院。同事之间都相对纯净,而且不用每天坐班。作协有些领导对她也不错,以前曾多次劝她把工作关系落进来,那样工资待遇等都会改善很多。但她怕受束缚,天南海北行走惯了,自由永远比金钱更有意义。
起初我们曾担心这小女子在“新年新气象”的日子突然遭遇下岗,心里一时会承受不了。有人甚至想用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痞子哲学激励她。结果没用上。她十分平静,“跟这种没文化的小男人共事也真是没劲儿。”“就是,这种浅薄的家伙迟早得被钱活埋。跟他叫板既浪费青春又浪费才华咱还是省省吧。”一帮人赶紧随声附和。
不过那段日子,我还是觉察到这小女子心灵深处的落寞和孤单。眼见她消瘦下去我们都很心疼。一帮肝胆相照的哥们都公然表态,今后有我们吃的就有你吃的,有我们用的就有你用的。谁知这小女子灿然一笑说放心吧不差钱。90年代初在外贸公司做进出口部经理和自己开公司那会儿赚下的银两足够养我一辈子,我只是想不明白在目前这个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小人总能得志。如此刚烈女子,连憔悴都带着某种硬度。说真的,我喜欢。
后来这小女子“弃文从商”。在一条街上开起了“酒吧”。那酒吧少说也有一百平方吧,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新贵气息。我想这小女子一定是把酒吧当成了另外一种文学形式。看得出,从酒吧装修到经营都透着一种美好的文学理想。端庄,美丽,温婉。不像是在做生意,倒像是某一个艺术展区。我们暗自惊叹,这小女子还真有天分。酒吧开张后,很多朋友以及这小女子的粉丝终于有了表现机会,经常呼朋引伴到酒吧大把消费。什么人头马XO、极品蓝山咖啡、黄鹤楼1916,专挑贵的整。朋友们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个活得干净,真诚,正直,唯美的小女子能在现实生活中少些俗世的羁绊,多些快乐与轻松。
经历了世事的沧桑,这小女子似乎也更愿意呆在家里。和朋友网上聊聊天,在酒吧搞搞文学沙龙和聚会。她喜欢生活中的简单,纯净,爱和温暖。这小女子的足迹曾遍布过许多国家,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韩国、墨西哥。她的眼界、思想都是开阔的。所以,她一直心存希望。希望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美好,人人平等,人人珍爱环境,人人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社会进步与人的文明程度总是有差距的。历史的车轮有时也会表现出对这种差距的无奈。譬如,那些一边开着高级轿车,一边摇下车窗往外乱扔东西的家伙。那些穿着挺体面和时尚却满口脏话随地吐痰的人,都让她看不惯。不讲公德或挥霍浪费的事情就更让她生气。遇到这些事,她总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见过这小女子发火的样子。真像个“狂人”。不过,她也曾让我十分佩服,都气成那副模样了脑子一点不乱,每一句“讨伐”都占着天理。我担心她某一天会在这些琐事上吃亏,什么人没有啊,万一遇到痞子流氓可就惨了。就违心地批评她,让她少管这些破事儿,痰又没吐到你家里。就像每次出去洗浴她都要替人家关水一样,遭了多少白眼啊。水资源是世界的,的确每个人都没有浪费的权力,可一些人的素质没达到那个高度,她认为花钱洗澡活该浪费,谁说谁就是她的敌人。我本来好心,没想到又成了“没有责任心和道德良知”的人被这小女子揪住只好接受她的再教育——我是希望通过这些道理,让他们能有一些思考。这个世界不是你一个人的,也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的。你可以没文化,但不能没修养。你也可以不懂,但告诉你了你要修正自己。你可以不富有,但你精神上不能贫穷,要富有责任感和爱心。
没办法,这小女子仿佛天生就为管闲事来的。每次和她出门我都提心吊胆。我不怕事,我是怕她。当诗人们用美丽的文字构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爱的理想时,这小女子显然是想把自己也变成一首诗。
一首像镜子一样明亮的诗篇。
一首像葵花一样灿烂的诗篇。
一首像匕首一样锋利的诗篇。
不记得是谁在某一篇文章里说过的话了,大意是,在这个一不留神就得屈膝妥协和懈怠的世界里,我们缺少信誉拒绝承诺,目光躲躲闪闪,做任何一件事我们都觉得气短,腰杆慢慢就要弯下来。会看到这样一群梗着脖子生活的人。无论任何境遇都能够把自己的神经和身体绷紧,对别人对这个世界理直气壮地说出他们的理想……
我听见一个并不强壮甚至还显孱弱的小女子,对这个世界毫无保留地说出了她的理想。她无私地帮助那些没有维权意识受了欺骗也只能自认倒霉的朋友和邻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借钱给仅一面之缘的民工回家过年。她去孤儿院看望那些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听到哪里受灾,即使没有工资收入也要从积蓄中支出钱来捐助。
在她的行走中,我读到了一个诗人心底那么干净,那么明媚,又那么自信的诗句。
前几天我去她那遇到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儿给她送花。我乐得挤眉弄眼说瞧诗人这魅力“粉丝”都追到家里来了。等男孩走了,这小女子才告诉我男孩是四川来京打工的,同她的侄子一样大,是到家里给家具上漆认识的。我一下跳起来,说你了解这人底细吗?怎么敢让他来家里也太没防范之心了吧?没想到,我的好心又换来这小女子的一通数落——社会上就是你这种处处设防把人都看成是坏人的人太多了,人与人之间才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有信任感。你不信任对方,怎么让对方信任你?你不尊重别人,又怎么要求别人尊重你?
这道理都懂,只是生活让我们浮躁得已没耐心去思考。
那天,这小女子跟那男孩聊天,给他洗水果,煮咖啡,朋友一样。男孩走时叫她姐姐,说出来几年了这一天是他人生中最温暖的一天。想到男孩的话,我突然笑不起来了。眼前这小女子竟让我顿生敬意。那一杯咖啡显然已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种尊贵的文化符号,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照。人与人之间本来都可以这样简单,我们却因自己的复杂而错失了简单。
回想那天在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个特蕾莎修女。1901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特蕾莎,一生都在无私地帮助穷人。她喜欢说,为一个目的去工作就是幸福”。这小女子不是特蕾莎,但我知道她同样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美好。热爱生活,喜欢自然平等,有着自己的关于道德关于爱的认识和信仰,不妥协,也不失望。也许正是这种朴素的坚守和唯美的诗心,她让那么多爱她和她爱的人牵挂。文坛前辈屠岸,谢冕等不只对她怀着那样一种欣赏,更有对她生活上的关心和创作上的关注。这小女子尤其提到鲁院给她的心灵烛照,我听了都替她感到温暖。去年七月,她在鲁迅文学院第1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结业后,准备留在北京发展。她通过北京很大一家中介公司在北京朝阳区看好一处二手房并和中介公司及房主签了合同,付了中介费,也给房主交了定金。就在回沈阳把酒吧和房子都卖掉回北京准备收拾新居时,却突然遭遇房主毁约。这对突然要面对“无家可归”之窘境的小女子来说,其心情可想而知。人在最无助的时候,往往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小女子那几天发给我们的短信只说事情有点麻烦,一切尚好,就没了下文。直到我来鲁院读书才听她说起那段辛酸史。她说多亏了鲁院。从院长到老师都给了她亲人一样的爱。我能想像得出,当院长和老师们说妍丁有什么困难尽管说鲁院就是你的家时,那小女子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泪雨滂沱。她对我说过,鲁院不只是她心目中的“文学黄埔”,更是她的“精神黄埔”。可能在她一生的行走当中,她都会怀抱那样一份感恩去面对生活。如今她已在北京安居下来,除了受邀参加各种文学的采风创作活动,她的朗诵天赋也得到极大施展。就在几天前某行业搞的一个大型诗歌朗诵会上,给这小女子的“出场费”竟然已经约等于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价。我说这还“了得”嘛,立马“熊”她请客。这小女子竟然也学会了“谦逊”,哪里哪里,都是大家关照。一个没工作的人大家都不想让我饿着嘛,哈哈。谦逊归谦逊,这小女子还是请我“大吃”了一顿酸辣粉儿。把我酸得一塌糊涂。
这些年之所以跟这小女子走得很近,甚至彼此间私密一点的话有时也会拿出来分享,很大一部分缘于这小女子的真。我总觉得“真”是做人的根本。没有“真”你还谈什么美,谈什么爱。再一点让我与这小女子“臭味相投”的是我们都有一种“过滤”生活的本领。把快乐的留在心里,不快乐的留在心外。耐得住寂寞,不愿应酬,喜欢安静独处,喜欢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现在,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读书写作画画听音乐。这之前,她已出版了好几部诗集。其中一部诗集还入选了中国作家协会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对于她的诗歌创作,文坛大家屠岸,白桦,谢冕等都曾为她写过序或评论。2007年春,由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由雷抒雁、韩作荣编选在中央音乐学院礼堂演出的“我爱这土地——诗歌美文朗诵音乐会”上,朗诵了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近20位诗坛名家的诗,新生代诗人的诗只选了舒婷等3人的,而她的诗歌代表作《如果老了》名列其中。近些年,她还受邀参加过很多重要诗歌活动,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诗歌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中韩诗歌学术会议、东亚五国国际诗会,中央电视台诗意华山大型诗歌音乐会,纪念艾青诞辰100周年诗歌朗诵会等等。作品也被收入国内外多种文学选本,《中国诗歌年选》、《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精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韩中诗集》、《最后的净土——中外著名诗人眼中的青海》、《共和国60年经典诗歌——祖国,为你而歌(1949——2009年)朗诵诗选》、《诗歌精选: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体每每看到这些有关这小女子的好消息,我们都为她感到由衷的高兴和祝福。最近,她又出了一本新作《在唐诗的故乡》。对这部诗集,著名诗评家张同吾先生曾有如下评介:她的诗歌世界和谐而温馨。每个篇章都流动着爱的心曲,这种爱是人道主义精髓的凝聚,处处闪耀着人性光芒。在人性光芒幅照中,她升华了另一种价值取向。是悲悯情怀以善为本,便产生永恒的精神滋养。《在唐诗的故乡》的交响曲中,爱情诗篇是感人肺腑的华彩乐章,不是司空见惯的男欢女爱,不是通常意义的海誓山盟,而是至纯至美的爱的感觉、爱的心曲、爱的梦幻、爱的向往。只有她的诗才会让人体验《爱到高处》的灵魂飞升。《等我老了》和《如果老了》是享誉诗坛的姊妹篇,多次配乐朗诵,都令人心热血热神魂激荡,这才是超越尘俗的圣境。诗的艺术风格是除却粉腻呈风骨,朴素中含绚烂,热烈中有平静,以锦心绣口倾吐爱的真容……而著名诗评家谢冕先生也说道,妍丁的诗总是这么美丽。和妍丁相识久了,读她的诗如对挚友,诗不仅是一种享受,而且是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温暖,是一种手挽手,心连心的温暖……
我知道先生们捕捉的不只是诗人诗作的精髓,更是对诗人个性人生的激励与叹赏。
我很喜欢这小女子在《白百合的爱情》一诗中所表达的:
它有自己的理由 开在白天还是深夜
即使哭也要哭得好看 
有一种优雅的转身
一个人不出声 像一块石头
 
一个小小的雨滴 落下
一片叶子 在垂落中向上
和一座山一样 沉默也是向上
和一只苍鹰一样
它偶尔的一低头 也是为了向上
 
我骨子里也是那样渴望的
渴望 孤独的向上
偶尔的哭泣或悔恨 抱怨或挣扎 
甚至还有一点点的疯狂 
都是为了活得 向上
 
“都是为了活得向上”。我似乎读懂了这个唯美的小女子内心那种无比干净又无比澄澈的爱

  戴墨,女,出生于60年代末,某军区报社副刊编辑,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省十佳记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曾出版 诗集《最初的梦》、《沉香》, 散文集《心比路远多少》等。鲁迅文学院第1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