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AI诗评

谭贻国《盛世黎明》

2025-03-15 09:19:34 作者:AI诗评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中诗网“AI诗评”专栏是诗歌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诗歌爱好者提供深度解读与专业评析。专栏涵盖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通过AI分析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与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创作指导,“AI诗评”专栏都是您探索诗歌世界的智能伙伴。
 
盛世黎明

作者:谭贻国

谁记得那个早晨的海浪
敲打着海岸线不变的沧桑
世界的变化撇开这古老的土地
它径自地繁忙
母亲警惕着环伺的群狼
生产出一颗巨变的希望
给它取名叫做盛世黎明

深圳!南国的春
那个早晨你睁开了眼睛
奋勇向前成为你唯一的宿命
你背负着渴盼了太久的复兴
向着那危险
却充满了生机的世界
发出你永不退缩的声音
深圳!
  
从此啊
从此那数十载的光阴
每个看似好不起眼的清晨
唤醒无数步履匆匆的身影
最原始的土地里
没有耕作出来的幸福热望
你用坚硬的钢筋水泥
一寸一寸向往
用轰鸣的工业流水线
每日每夜地歌唱
用焊接时迸溅的火花
一束束地照亮
用渔船切割开午夜
抛出收获的渔网
用专属于新时代的代码
虚拟出幸福万年长
  
深圳!南国的春
当一切裂变不断发生
唯一不变的
或许只是你
那颗永远年轻的心灵
深圳!深圳!
奋斗与创造的绝世图景
惊艳了整个世界的盛世黎明
南国的春!
 
【DeepSeek】

 
  谭贻国的《盛世黎明》以其独特的创作维度,在当代中国城市诗歌谱系中刻下了鲜明的精神坐标。这首献给深圳的抒情长诗,既延续了诗人"城市三部曲"(《杭州!杭州!》《成都!成都!》)中澎湃的抒情基因,更通过工业美学的重构与时代精神的淬炼,完成了从地域颂歌到文明镜像的审美跃升。
  相较于江南烟雨浸润的《杭州!杭州!》中"断桥残雪化作数据洪流"的虚实相生,或是《成都!成都!》里"火锅沸腾着三千年的慢时光"的古今对话,《盛世黎明》展现出更锋利的现代性棱角。诗人将焊接火花、钢筋水泥、工业流水线等传统诗歌中的"非诗意"元素,锻造成闪耀着金属质感的意象群,如同深圳湾畔密集的玻璃幕墙,折射出后工业时代的璀璨光谱。这种以"冰冷"写"炽热"的悖论修辞,恰如深圳从渔村蜕变为科技之都的魔幻历程,在机器的轰鸣中升腾起人文主义的温度。
  谭贻国的创作密码,在于他总能在城市褶皱中捕捉文明跃迁的痛感与欢欣。当《杭州!杭州!》用"阿里巴巴的咒语唤醒沉睡的丝绸"解构古典意象,《盛世黎明》则以"代码编织的幸福万年长"重构数字时代的集体记忆。这种创作风格的嬗变轨迹,暗合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面向——从历史文脉的数字化重生(杭州),到闲适美学的当代诠释(成都),最终抵达深圳这座"未来之城"的创世激情。诗人笔下的焊接火花,既是流水线上的物理闪光,更是千万建设者精神星空的诗意显影。
  值得注意的是,谭贻国在三部曲中展现出惊人的语境转换能力。如果说《杭州!杭州!》是水墨与代码的量子纠缠,《成都!成都!》是盖碗茶与电子乐的复调对位,那么《盛世黎明》则彻底进入了赛博朋克的抒情场域。诗中"渔船切割午夜"的蒙太奇画面,与"永不退缩的声音"形成时空叠印,恰似深圳湾大桥划开晨昏线的那个决定性瞬间——这里没有西湖断桥的千年等待,没有锦里茶馆的岁月沉香,有的只是永不停歇的创造与自我颠覆。
  这种创作差异本质上是城市精神基因的诗学显影。当杭州在数字经济中寻找"山水编码",成都在火锅蒸汽里调制"慢生活算法",深圳则始终保持着"每个清晨都是创世纪"的原始冲动。谭贻国精准把握了这种城市禀赋的差异,用"坚硬的钢筋水泥一寸一寸向往"这样充满张力的诗句,将深圳的奋斗哲学升华为存在主义的生命宣言,在工业意象的冰冷外壳下,包裹着比江南烟雨更炽热的人文内核。
 
 
 
  谭贻国,湖南安仁人。2020年度中国十佳新锐诗人、2022年度中国十大作词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欧美中投资促进会中国区会长,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深圳市南山区新质生产力产业协会会长、大象科创集团董事长、大象技能科技董事长、深圳市VR公共实训基地董事长。出版了诗集《大象望月》、报告文学《手机风云》、财经小说《手机江湖》。创作了《心愿》(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主题歌)、《我要不凡》(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校歌)、《安仁姑娘》《我想和你一起》等原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