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灵的诗歌
一 、
人群
不存在
它是一个幻觉
舅舅乡下蓝宝石的湖泊
沉默着
闪烁一些靛蓝的光
那些安详的日子
舅舅坐在院子里啃着兔子的小骨头
遥望那条通往湖泊的路
必须进入到黑暗中去
必须进入那个感觉不到出口的隧道
2017年8月,叙灵新诗集《舅舅的湖泊》出版,我在阅读中有感于《舅舅乡下的湖泊及幻觉》这首诗使我想起达里诺尔湖傍晚的一个画面,离我不到两米远的地方静卧着一片湖水,芦苇、蒲草、荇菜、水葱、海菜花、水莎草、狐尾藻、花叶燕子等水草围绕在湖畔,静静地开着花。远处的水那么白,那么亮。亮得发黑,发冷。湖里有很多鱼,很多鸟。它们频频活动,湖水不时泛起粼粼波光或窜起白花花的水柱。岸边有几条产籽的鱼,在水草丛中挣扎。鸟儿寻声而来,在空中围着那些不知死活,在泥沼中露出身形,弄出哗哗声响的鱼飞来飞去。有只鸟眼尖,胆大,不怕岸边伫立的人。它的翅膀是雪白的,翅尖有两点黑,飞翔的样子像一支弓,当它一个猛子扎下来的时候,就像一支箭,稳准狠地扎在鱼背上,接着一个旱地拔葱,腾空,翦起一阵风,抖落一串水珠,惊得湖面和草地嗖嗖震荡。
很长时间,我都在想,湖边那个伫立的人究竟是谁?是我吗?还是叙灵?或是叙灵的舅舅?
正如叙灵诗中描写,画面中那个伫立的人“不存在,只是一个幻觉”。但我知道,这个人是有感知的。他能感知到肉体的寒冷,心灵的痛苦。除了这些,还有不为人知的寂寞与孤独。
诗人叙灵是寂寞孤独的。
他的诗,也是寂寞孤独的。
从我认识他的第一天起,他带给我的孤独感,就像达里诺尔湖的水草,湿漉漉地长在我心里。随着他的诗歌风行大地,那疯狂的野草铺天盖地,无法遏制。
《孤独》:他站立|葫芦河边|看着他的影子|投在河面|宛如那些树影|偶尔|青涩的芦苇丛|二只|或者三只白的或黑的鹭|没有更多|它们寻食似的惊起|盘旋、低飞、上升|翅膀颤动的空气声音|也有几个朋友|住在似乎遥远的城里|有事才通点短信|那几只鹭|飞了几个来回|便像水面树的倒影|消失在一片静谧中
在极端孤寂的创作中,诗歌是他为我们呈献的静谧。每一个字,就像淡淡的夕阳投在湖面,给湖水镀上一层琥珀色光影。天黑了,光影渐渐淡去,自然万物归于宁静,大地在倾听他内心发出的声音。
《下山时,月亮突然爬上山岭》:那只鸟|在枯黄有积雪的草丛间|跳来跳去|突然草丛间|一阵簌簌响声之后|天就暗了下来|前面的路仿佛完全被黑鸟的翅膀遮住了|密实的黑暗里|没有一丝透亮|你就像一个盲人|摸着沿路尖硬的石头|一路下山|经过满地都是一层积雪的空阔林时|一阵光|忽然照亮了前面的路|而这时|一轮从未有过如此皎洁的发光体|已骤然爬上|我视网膜中的山岭
这些年,背负诗歌的使命,他常常疾行于山川林间。背景是一年四季不同的风云变幻。有时候,他独自站在旷野,极目远眺,静静地观赏日出日落和晚霞在天幕中由烟波浩渺缩小成一张餐桌。而他,就在这张餐桌下与白云苍狗一道,从容优雅地共进晚餐。
徒步万里,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饱尝生活的磨砺和苦难。这些,都不是我的臆猜,而是诗人在《身体静静腐烂在山谷》中已经写明:你住在哪儿|我的回答有些悲哀呵|这些年飘忽不定|90年那个炎热而又漫长的夏天|山村公路|两旁开满了紫色的紫荆花|在回荡寂静的山谷|我一个人独自沉想|如果我没有从这条山村公路走出去的话|我的身体就会在山谷中|静静地腐烂掉
二、
诗人从麻阳县一个小山冲里走出去的供销社营业员,变身北京名校的资深编剧,就是通过“走出去”而改变命运。如果说诗歌是他的精神家园,灵魂归宿,那么行走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的蜕变和升华。他以这种特殊方式,将生命全部意义融进对诗歌绵绵无尽的追求。
他的诗,清澈、简约。语言特殊,结构独特,就像北疆的风,凛冽、寒冷,也像南方的湖泊,深邃、灵性。
《磐锤峰山顶上一只隐修的鹰》:山顶|有一只鹰|在寂静的空气中|一动不动地|举着它的翼|二十天前|曾在终南山目睹这样的场景|一个隐士|在积雪清冷的早晨的圆形木桩|他长时间站在那里|双眼微闭|纹丝不动|他像这只内心平伏的鹰一样|平举双翼|在积雪缩紧的木桩上|学习那种舍弃、宁静、无欲|以及彻底的遗忘
这首诗看上去是一种燃烧过后的宁静。这只鹰,也许挣脱了某些羁绊,内心平伏,是时候睡去了。但它终究是一颗鹰的心。它会醒来。醒来的时候,会把空气搅动,把雪山照亮。实际上,诗人就像那只鹰,内心对精神理想有着难以熄灭的渴求。
他是先锋派诗人,也是实力派编剧。他的诗被选入2013年与2016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所编剧本《马口鱼》入围北京电影学院第九届金字奖。
他在《我们都是黑人夏甲的孩子》中说,“如果一生都呆在这个地方,让自己腐烂下去,我们的命运就会是,黑人夏甲的孩子。”
这是一种刻骨的深邃。人注定为生活而受苦。生活的法则既冷酷又徒劳,他从很多人身上看到命运结局,却帮不了别人,也无法使自己相信奇迹。他的诗,是生命与灵魂的对话,这种内心的喃喃自语,似乎比叩问更加伤感,深刻。
他的《鲸鱼马戏团》表达出同样的深刻和伤感。“许多年前|有人说我将会成为一头鲸鱼|可能吧|或许存在某种可能|我将变成一头鲸鱼|一头将在马戏团里|表演孤独、饥饿、抑郁、焦虑、失业等节目的|陆地鲸鱼”
这样写诗是伤心的。伤痕累累的心,流泪、流血、结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跳动和疼痛,依然保持一颗初心。
我希望他可以把这颗受伤的心忘掉。
我也希望他通过行走、写诗,使他的这颗心永远活着、醒着、亮着、纯洁着。
这希望有些矛盾,但它是我内心真切的声音。
他说过,诗歌是尘世的一束光。他相信这束光会出现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里。他为之梦想、等待、追求,甚至听从它的召唤。我相信,他的心一定会被这束光照亮。
三、
时光荏苒。
2021年11月,叙灵的又一本诗集《一个幻觉》搁置我案头。
这是继《孤独的声音》(2004年北京华艺出版社)、《舅舅的湖泊》(2017年摩西文化)之后,他的又一个里程碑。
叙灵这一生走得不易,诗歌也写得不易,掐指算算,我有五年没见他了。
因为有微信,时不时会关注一下他在干什么。
大部分时间在山里行走和隐居。
汲泉、劈柴、砌墙、灌溉、提水。
从诗歌中看到他“有十几年,都没抬过头,遥望夜晚的星空。”“每天,他在一棵浓阴婆娑的山玉桂下,只重复三个动作,搬运青石,码齐石头,然后用抹泥刀抹平石头上的水泥(《砌墙》)”
路越走越长,诗越写越短,这是我对他的评价。读他2017年之后写的诗,我读到最简单的句子,四个字一行,两个字一行,最长不超过十个字。我不明白,他这样写诗,是处于稳定状态,还是动荡状态,是尊崇内心秩序,还是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结构?
“劈柴其实很简单
把柴平放在木墩上
轻松挥斧
整个动作
简单
直接
柴啪的一声
从中
分开”(《劈柴》)
感觉他在使用两个字的时候充满力量。
甚至感觉他已经成了文字的主宰,从他嘴里发出的指令,有种权力和力量的象征,还有一种象征权力和力量的冷漠。
许多人写诗,还在为“诗眼”苦恼,他已经完全不需要了,闭着眼睛写就好了,打开心眼就是技法,就是诗眼,去繁求简也是技法。说到底,一切文字只为了叙事,简单才是“高颜值”。
譬如《汲泉》,通篇就只是将汲泉的过程平实无华地记录下来,每行不过三五个字,最多一行也就是十个字:“水桶会时不时碰击腿部”。
再譬如《劈柴》和《寻隐者不遇》,在我看来,接近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或贾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风格和境界。他的诗语言几乎就是线性白描,散淡、安静、空灵、干净,完全是一种“三千浮生若水”“不问花间谁是主”的物我两忘境界。
他的诗写得更好了,我很是喜欢。说实话,我初学写诗,就是跟他学白描,后来觉得学不像,但依然喜欢,说不出更多的道理。
我们时常有交流,关于诗学素养方面的。他也时常给我推荐一些好诗,都是当代顶流诗人的作品。我认同他的几个关于写新诗的观点。1、写新诗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只有一条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独木桥可走。女性新诗的模样,也只是把西方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重新走一遍。2、写新诗的诗人普遍缺乏一种思想与文化背景,他们几乎在一片废墟上建筑诗的庙宇。他们缺乏思想与文化的积累及训练,在自身没有开悟得智慧的前提下,其作品除了个人感觉与情绪之外,亦无深刻的顿悟,是无法上升到智慧与光明的阶段的。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有时候,认真拜读和领会他与诗人们的对话,很受启迪。
2017-10-08日至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