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包容冰

一首诗的两种解读

2024-09-22 作者:包容冰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包容冰诗歌一首,附呼岩鸾、陈明火评论。

写给何公胜江先生 
包容冰 
 
1
 
如果没有前世的深厚善缘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怎能相遇
首次在兰州造访你,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墨香氤氲的居室摆满书画。恁多古代的
现代的名家字画怔住了我苍茫的眼球
怯怯地游弋在四面皎洁的墙壁
 
聆听你侃侃而谈,见多识广
我仿佛是一个前来问道的学徒
敛声屏气。一盅盅功夫茶功夫不浅
瞬间消解了我旅途的焦渴与燥热
 
2
 
悉心赏读你龙飞凤舞的墨宝
蕴含传统与现代杂糅的人文情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你人生坎坷的艰辛
饱经风霜的磨难。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幅作品就是你人生阅历跌宕的再现
 
我沉浸在一位当代书家的书房
流连忘返。耐心倾听你讲解每一幅
明清字画的来历,欣赏每一幅高古的作品
沁人心脾的意境。用一个诗人的眼光
打量几个朝代文墨骚客宁静安谧的心态
 
3
 
你拿出赵朴初大师的四页信札
内容确实令人震惊。当知朱德老总
亲近三宝,是一个不折不扣世尊的弟子
我兴奋异常。原来有智慧者,都不离圣途
 
当看到于右任的几幅对联
蒋介石的亲笔信札,以及一包包,一箱箱字画
整个上午,我才看了你收藏冰山之一角
除了大饱眼福外,剩下的全是深深地惊羡……
 
4
 
一个走出通渭缺水干旱的农家子弟
一个文武双修,尊圣敬孝的意气书生
一个天资聪颖,善于读书思考的赤子
一个游离名山大川造访书坛文坛大腕的人
一个深信因果,听经闻法,修持望远的贤者
我不敢小觑,不敢怠慢。用十二分的崇敬
往来于金城。见未所见,听未所听——
 
5
 
每一次造访,听仁兄谈天说地
耳目一新。你从不谈凡间琐事。从高僧
大德谈到历史和现实,从书画收藏谈到人生命运
从过去谈到未来。把红尘中的一切名闻利养
富有贫穷,高低贵贱,看得一清二白
 
谦逊是你走访天下的有效资粮
在一字难求的世间,你的大方与慷慨
常令我满载而归。《岷州文学》走到今天
有你功不可没的鼎力相助,深深铭记
 
6
 
何公胜江先生。之所以称你为仁兄
是你把我看作一个诚实的老弟
无所不谈,出谋划策。你的金点子熠熠闪光
只是我悟性欠缺,条件所限,只能暗自喟叹
 
在斯文扫地的时代
我的如许分行文字,一文不值
除了慰藉苍茫的心灵,打发孤独的时光
惟有远方的挚友,看到我内心放射的光芒
 
7
 
先生年逾花甲,名副其实——
历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三届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诸多耀目的光环
不是虚设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
世人高山仰止的巅峰,实属不易……
 
我在岷州仰望天空,背靠岷山刷脸
忽一日想起何公胜江仁兄,情不能已
于是赋诗曰——
 
何愁不开悟,
胜迹印佛途。
江河归沧海,
恒一达九衢。

  :何胜江:字恒一、必达,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硬笔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刻字与硬笔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艺术教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三届连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简牍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政协甘肃省十届委员,河北美术学院甘肃校友会名誉会长,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政协定西市常委,定西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陇原书社顾问。河北美术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安思源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曾担任甘肃省青联常委,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

  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四十多年,其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西部首届、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书法千人千作展、全国百名书法家作品展等国际国内大型展览三十余次。并代表国家书法代表团先后赴日本、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梵蒂冈、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进行书法艺术交流和作品展出。多篇专业论文、散文、诗歌和书法作品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书法》《艺术中国》《飞天》等专业报刊发表刊登。出版《中国书法博览——当代名家何胜江书法卷》。甘肃卫视曾以“笔墨情怀”做了专题片。分别获得甘肃省和定西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中共定西市委连续三届确定为行业拔尖、领军人才。
 

梅川居士对恒一居士说
呼岩鸾
 

  中国佛教与中国佛教徒,和中国书法是天然具有深邃周全,又契合圆融的机缘的。

  中国高僧如玄奘等从印度取经回到中国,或天竺番僧携经来到中国,为传布弘法计,都必须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佛经。汉语经文都须译场抄经手抄成一页页经文,每一页都是美轮美奂的中国书法。

  三藏法师唐僧玄奘从印度带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组织团队译经二十年,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天竺高僧鸠摩罗什,来到中国率弟子译经八年,译成汉语经书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

  中国四大佛教译经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或义净),所译出的佛经手抄本,一页页都是美妙绝伦的书法,可惜已经失传,只存在于佛教徒和书法家的想象中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僧人、居士和亲佛人士的佛教书法作品。

  印光、印顺、太虚、敬安、弘一、苏曼殊等等圣僧的佛教书法作品永垂不朽。

  杨文会、欧阳竞无、丁福保、赵朴初等等高僧居士的佛教书法作品世代留传。

  沈鹏、王爱红等等亲佛人士书写的一个一个佛字,宣示了当代文化精英的精神宏愿。

  佛教和书法,根本枝叶花朵特投缘,佛教书法是至圣书法。

  佛教诗人佛弟子包容冰,倾情书法中的佛心,仰慕佛心饱满同为陇人的书法家何胜江,交往多年,倾情倾心。有一日,梅川居士包容冰向恒一居士何胜江倾情倾心说了一番至情至心的话。

  所谓居士,指已经皈依三宝,接受五戒十善居家修行的佛门弟子。男居士称优婆塞,女居上称优婆夷。

  梅川居士向恒一居士如是说话,在在从心出发,驱笔发为诗:《写给何公胜江先生》。共七节,立于过去七佛,六十四行,坐如六凡四圣。依此解读梅川居士全诗,佛法人道,则畅通达诂了无障碍。

  其  一 

如果没有前世的深厚善缘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怎能相遇
首次在兰州造访你,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
墨香氤氲的居室摆满书画。恁多古代的
现代的名家字画怔住了我苍茫的眼球
怯怯地游弋在四面皎洁的墙壁
 
聆听你侃侃而谈,见多识广
我仿佛是一个前来问道的学徒
敛声屏气。一盅盅功夫茶功夫不浅
瞬间消解了我旅途的焦渴与燥热

  首次见面,包容冰热情相投,何胜江诚恳相迎。突出一个雅字。不在酒楼饭店,而在书房书斋;不见山珍海味,只有书画满案满墙;茶香更比酒气怡人。何年长见多识广,包谦逊自称学徒。相遇皆缘定,呈现一诚字一雅字,人生相见大欢喜有诚有雅足矣。

  此是非生活饥寒意义上的另一种望门投止,实是渴望进入艺文丛林沐浴文化雨露的望门投止,且被主人真诚迎入,功夫茶中的笔墨丹青功夫,消解了来访者的焦渴燥热,而如坐春风遍地清凉。

  其  二
 
悉心赏读你龙飞凤舞的墨宝
蕴含传统与现代杂糅的人文情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你人生坎坷的艰辛
饱经风霜的磨难。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一幅作品就是你人生阅历跌宕的再现
 
我沉浸在一位当代书家的书房
流连忘返。耐心倾听你讲解每一幅
明清字画的来历,欣赏每一幅高古的作品
沁人心脾的意境。用一个诗人的眼光
打量几个朝代文墨骚客宁静安谧的心态

  知何胜江其人者,包容冰也。
  知何胜江其书法者,包容冰也。
  包容冰欣赏评价何胜江的书法,不说“计白当黑”、“苏黄米蔡”的一套术语套话,而是看出了何胜江书法中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幅作品都再现了书法家的坎坷艰辛人生。包容冰看何胜江书法时,瞬间眨眼,成了一个具有肉、天、慧、法、佛“五眼”的人了。

  名闻陇上名闻全国乃至在国际上亦露出峥嵘头角的何胜江书法,是在多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生活修为中萌芽发育壮大起来的;就像包容冰震撼佛界俗世的诗歌,是在苦难夹缝中横空站立一样。他们都是陇中苦寒之地的受苦人,都战胜了早年的饥寒困境成就了自家的茂林修竹。

  包容冰欣赏何氏书法是沉浸式体验,把汉字的一点一划都应和着

  自己的心跳脉博,形成同频共振,至此境界方知汉字何以为艺。我亦品读过一些书报杂志包括《岷州文学》上刊登的何胜江书法,其美妙境界将我一把拉进,似有幽灵推我回归四十年前的回忆:我在通渭农村遇到一个背着洋芋给农人写对联中堂条幅赚钱谋生的读书人,我叹息曰:舌尖上的中国何如笔尖上的中国壮美——彼时此时同理。

  何胜江给包容冰讲解他收藏的字画的年代、文脉、意境,包容冰耐心谛听,心领神会。一个书法家引领一个诗人走了一遍中国字画长征路,流连忘返。既返诗人的眼光提升了亮度,令所写诗歌的每一个汉字都臻于艺术高境。

  其  三
 
你拿出赵朴初大师的四页信札
内容确实令人震惊。当知朱德老总
亲近三宝,是一个不折不扣世尊的弟子
我兴奋异常。原来有智慧者,都不离圣途
 
当看到于右任的几幅对联
蒋介石的亲笔信札,以及一包包,一箱箱字画
整个上午,我才看了你收藏冰山之一角
除了大饱眼福外,剩下的全是深深地惊羡……

 

  观摩恒一居士的字画藏品,梅川居士又提升了正知正念正觉正思维:大凡智慧者,皆走佛路圣途。他看见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四页蝇头小楷信札,俊美小楷内蕴博大精深佛法蕴藉,道明朱德元帅亲近皈依三宝事迹,内涵志在解救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众生,惊叹不已。

  包容冰亲见的民国书坛泰斗于右任居士的好几副对联中,不知有没有我曾读阅的《题蒋经国联》:“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廖承志1982年7月24日致蒋经国信,曾引用此联以开悟对方。此联语本佛语,《金光明经》护国佑民之意。

  包容冰还看见了世人难得一见的蒋介石亲笔信札。何氏的字画藏品珍稀又丰富,当日所示者只是冰山之一角,却饱了包容冰的眼福,又使包容冰大得现实之福报,他主编的每期《岷州文学》上,都彩印发表恒一居士所提供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字画。二居士合作之功至大矣,得许多读者好评滔滔。

  2024年《岷州文学》春季卷上,发表了律宗第十一世祖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佛教对联:“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引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愿所有的三宝弟子应以此共行共勉才对。

  其  四
 
一个走出通渭缺水干旱的农家子弟
一个文武双修,尊圣敬孝的意气书生
一个天资聪颖,善于读书思考的赤子
一个游离名山大川造访书坛文坛大腕的人
一个深信因果,听经闻法,修持望远的贤者
我不敢小觑,不敢怠慢。用十二分的崇敬
往来于金城。见未所见,听未所听——

  在包容冰眼中,何胜江是一个这样的人物:从贫瘠山区走向世界的农家子弟;寸管尺剑仗义行侠仁义孝悌的书生;天秉异赋一心于艺的赤子;游走山川遍访名家问道求学的高士;信奉佛法修持未来前途的贤者——名至实归,佛子语真实不妄。

  五种社会身份,五种艺术品格,五种精神求索;五个形象,五个标识,五个意象;五合于一,合于何胜江一个人身上,树起了当代一个闪亮的文化符号。

  包容冰十二分地崇敬何胜江的人品、艺品、书品,首访后续往访不断,只为听取他的言传身教,补益自己的精神文化资源,助推诗道勇猛精进。

  中国文人自古相轻相贱相诋相毁甚而相杀,于今为烈。古代李白和杜甫,现代鲁迅和胡风惺惺相惜的为数不多的文人榜样,被当代何胜江和包容冰学习继承光大。他们交流互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相扶相携共同进步,成就各自专擅的事业。就像佛教世界的一个佛和一个佛,一个菩萨和一个菩萨,他们两个居士,在人间世共构建了六合同春,人和人心无芥蒂,皆生莲花。

  其  五
 
每一次造访,听仁兄谈天说地
耳目一新。你从不谈凡间琐事。从高僧
大德谈到历史和现实,从书画收藏谈到人生命运
从过去谈到未来。把红尘中的一切名闻利养
富有贫穷,高低贵贱,看得一清二白
 
谦逊是你走访天下的有效资粮
在一字难求的世间,你的大方与慷慨
常令我满载而归。《岷州文学》走到今天
有你功不可没的鼎力相助,深深铭记

  包容冰和何胜江交谈,绝不涉及卑俗琐屑;只见口吐莲花,满是人生与艺术的芬芳。令人想起《金刚经》记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所谈的三十一项人天至理。恒一与梅川二居士实已证悟“六如倡义”,并实现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悟“六如”且“三心不得”者,可得心无挂碍来去自如了。

  何胜江凭借仁义、谦逊走访天下,与人分享厚积薄发的文化资粮。包容冰见识过的书法家很多,有的长宽标价,无钱一字难求。唯何胜江视汉字为普世公器,大方慷慨。《岷州文学》的书画特色,期期卷卷一新亮眼,实赖何胜江的佛心法施,拈花者微笑者俱在一列。

  其  六
 
何公胜江先生。之所以称你为仁兄
是你把我看作一个诚实的老弟
无所不谈,出谋划策。你的金点子熠熠闪光
只是我悟性欠缺,条件所限,只能暗自喟叹
 
在斯文扫地的时代
我的如许分行文字,一文不值
除了慰藉苍茫的心灵,打发孤独的时光
惟有远方的挚友,看到我内心放射的光芒

 

  何胜江视包容冰为弟,包容冰视何胜江为兄,契若金兰。此精神谱系的兄弟,同列文化艺林,灵犀所牵,串珠挂贝,牢不可破。

  何胜江扶助包容冰办刊,《岷州文学》的出彩出色处,都有何胜江的金点子在闪光。对未贯彻实施处,包主编徒唤奈何。

  斯文扫地,弃诗如屣。包容冰诗歌放射的内心的光芒,不但远处的何胜江必能看到,还有慧眼识珠的人看到并受益匪浅。时代不幸诗家幸。

 其  七
 
先生年逾花甲,名副其实——
历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三届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诸多耀目的光环
不是虚设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
世人高山仰止的巅峰,实属不易……
 
我在岷州仰望天空,背靠岷山刷脸
忽一日想起何公胜江仁兄,情不能已
于是赋诗曰——
 
何愁不开悟,
胜迹印佛途。
江河归沧海,
恒一达九衢。

  包容冰不但看到了何胜江在书法艺术上所登上的高峰,更看到了他攀登所遗留的一个一个显赫的脚印,标识登峰者的喘息挣扎奋力不止,实属年逾花甲荣名光环不虚不空,号召后继者发心发力勇猛精攀。

  包容冰在岷州仰视着远方的挚友、知己,依偎岷山“刷脸”验明正身,准入何公艺术与信仰的殿堂,诗兴大发,向何公奉上自然天成的佛偈一首。

  此偈为藏头诗。诗句第一二三行第一字连读为“何胜江”,引出第四行“恒一达九衢”。祝贺恒一居士已然大开悟,走向胜利的足迹拓印在光明的佛路上而到达艺术与信仰的“九衢”通途境界。四通八达,八衢加一衢,九衢通九天。

  由此可见,包容冰对仁兄何胜江用心用情何其真诚;对位列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诸多学术高位的何胜江的人品、艺品的理解何其精准;对何公胜江先生的未来期望何其殷切!

  两个兄弟会不约而同念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主贤客多,客贤成林。此林非生存竞争丛林法则之林,实乃中华诗词书画文化之林,千株万棵枝繁叶茂花盛开。有一知己而聚天下英才皆为知己,一己为天下众英才知己。二居士文人都是胜友如云了。

  天下谁人不识君。

  哪一个书法家写了佛字,包容冰就给那个书法家写诗,以自己的佛心佛德为佛友开光随喜赞叹,聚光回向尘世。

  他给弘法颂佛的中国当代书法大师沈鹏写了追思悼念诗,顺祝大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立于八功德水中的莲台上挥毫,笔走龙蛇。

  他给把佛当成指点笔划的哲学家的书法家王爱红写鼓劲加油诗,希望他发扬草根雄力,狂草狂长创造新草书世界。

  他给以岷山为案洮砚磨墨,写岷州大乡土书法的书法家包福同写乡梓同愿诗,要一起看到众乡亲永别贫穷苦难,快乐幸福地生活。

  他给历朝历代僧禅居士书法家和亲佛书法家写诗,写了四千多首佛诗。那个一年一次刺臂血书《心经》一篇的老僧,读得悲心大恸大放光明。

  直到他给陇中兄弟,一笔天上佛一笔人间菩萨的书法大家何胜江写诗,一口气写七节前七佛立,写六十四行六凡四圣坐;这一个佛子的赤诚心意,那一个佛子必能心知——我再提七佛六四,也是佛意。

  何胜江在包容冰心上化为纤细尽露的镜像。包容冰把本相照镜实写,把何胜江写活了,立体感地走到广大读者群里去了。他说话,他思考;他给你奉茶,他给你挥毫……

  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个枕堆书册,千秋圣贤并头;肩画山河,一统乾坤在手的艺术界高人雅士。

  他虽然门前多鸿儒,但也乐于和白丁往来,他身下大地,地气都很旺,不断滋壮着他的身心。视众生平等的人,众生才称他为大家大师大手笔。多么好的气场:茅舍人来三杯酒,锦堂客至一盏茶;佛舍禅室的法会道场也是如此一般的。

  包容冰把他的仁兄何胜江写出了历史感。从英才的出处,写出英才的伟业,写到英才的无尽未来。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出于一。何胜江亦有三个身份:书法大家、社会贤良、三宝弟子。何胜江的三身分合于市井与书斋;聚散于瓦含与庙堂,各有作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在精神信仰,万物在艺术门庭,万物在现实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渭。
  吉人天相——通渭。
  人杰地是——通渭。

  上个世纪后半期四五十年间,我作为轮换了好几个身份的职业人,经常来往于通渭。三大红军会师处;毛主席吟诗厅院;人民军队北上抗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独裁政权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富强的新中国……每到通渭回顾这些历史片段,总感慨不已。在小饭铺吃碗臊子面,看到墙上挂着本地人士的书法,就想如果这个书画之乡能出一个大书法家就好了。我在宣传部时的一个前同事,我在出版社时的一个前同事,都下放到通渭县去工作,柔软的黄土应该填平了他们脚下的坎坷了吧。

  而今,通渭县果然出了大书法家何胜江。

  何胜江不但是书法家,还是一位作家,他的散文写人物写风土人情,都有着书法般严谨的布局谋划,存留着陇中乡民的音容笑貌与五谷杂粮的芳香馥郁。许多名人如贾平凹在他笔下,言行生动真实,足以存史启后。他也写书法评论,鞭辟入理,言之有物,切中肯綮。他又是书画收藏大家,藏品包罗丰富多为珍稀,鉴定之精确使赝品无逃,代表一代最锐利的鉴宝眼光。

  诗歌书画属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其升降进退。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学艺术本应也发达才对,但也大奇怪,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出几个诗人书法家;反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通渭县成了中国书画之乡,出了一个大书法家何胜江;岷县成了中华诗词之乡,出了一个著名佛教诗人包容冰。原因是文学艺术有着显豁的独立自主性和绝地求生意志,天生就能对经济基础发起大反弹,取得存在感发展权,往往成功。诺奖文学奖会被吃不饱肚皮的非洲地区的诗人、作家得到,也会被富得流油的欧美日本诸国的诗人、作家得到,这全靠文学艺术自己争气不争气。

  反过来说,通渭的书画会带动通渭的经济发展的;岷县诗词会带动岷县的经济发展的。而房地产业发展了,在光得平整洁白的墙壁上挂上一幅幅字画会让人心平气顺不生暴戾之气,快买字画去吧。盛大的岷州笔会的诵诗声韵与嘹亮高亢的洮岷花儿,会扯动远方客人的耳朵与心旌,来岷县旅游避暑观光消费。

  我深知书画诗词有摄动人心的力量。二十年前,我在岷县城看到一个通渭人在卖字画,一个岷县老乡停立良久观赏,最后把准备买酥皮点心的钱买了一幅中堂。我也深知洮岷花儿有澄明心境的力量,五十年前文革期间我在岷县邻县临潭县工作,一日阅报后心境很灰,遂走进山林散步,见一个牧马女子在唱花儿“两怜儿”调,激情热辣,撕被裂肺,纠缠不息,似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那几匹马儿也都静止不动似在谛听,我心遂渐开朗大放光明了。我深知的岷州当代诗文与佛教诗歌慰藉心灵的力量,我都写在百万多字的评论里了。

  包容冰对何胜江是用诗语说话的。他的诗语是佛语。他的佛语是真语、实语、如语、不诳语、不异语。包容冰说的是呕心沥血过的心里话,不是假话大话空话,不足谄语谀语。佛教诗人包容冰能把一切词语变为诗语变为佛语,那些方言士语市井语典籍文言语,甚至网络词“翻脸”等类,都进入了他的佛诗成了诗语成了佛语。要知道,梵文佛经语言,原是当时当地的通俗流行语言,由阿难“如是我闻”说出后,再由佛僧照实记录的。却在汉译过程中,变成了文言文,由易懂变成难懂了。包容冰现代自话文自由体佛诗,有着佛经本意的众生本相,佛和菩萨与众生是能无障碍对话的。陇中二居士且有着苦难、解脱、求三智的共同语言:艺无止境,谊无止境。

  包容冰对何胜江写的诗,是艺术本家兄弟的真话,是艺术本家兄弟的心里话。这些话也是代表《岷州文学》编辑团队和广大作者、读者说的。

2024年9月7日,深圳仿佛窠

  简介﹕呼岩鸾,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诗集《四季流放》《飘翎无坠》《呼岩鸾世纪末诗选》《碎片》《金沙粒》《呼岩鸾新世纪诗选》《世说新诗》《呼岩鸾长诗集》《佛痕禅迹》《日落时分》《口头禅》《日落编年》《日落返照》《心头禅》《包容冰诗歌论》《读包容冰诗集〈驿路向西〉》《上上下下》《走走看看》《有有空空》及文学评论等若干部。诗歌、诗评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延河》《诗潮》《山花》《重庆文艺》《岷州文学》《火花》《中文学刊》等诸多报刊。曾供职于省级宣传部门和出版社。
 

一往情深 ,到底“深深深几许”?
——读包容冰长诗《写给何公胜江先生》

陈明火

  9月2日晚锻炼毕,我带着“秋老虎”的余威归来,读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佛教诗人包容冰发来的微信语:“这首诗是写给何胜江先生的,他的书法很好,三届省书协副主席,中书协理事,并且是书画收藏大家,笔名恒一,必达。岷州文学‘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栏目都是他供稿。他对我们《岷州文学》支持特别大,我只能用诗表达敬心,以表谢意!您看能写篇评论吗?这样就更好些。若可以,一并在冬季卷刊发”。紧接着,又读了微信电脑版上的分为七个诗章的长诗《写给何公胜江先生》( 2024.08.20),真的是心醉神迷、感慨良多。

  诗人包容冰的微信“我只能用诗表达敬心,以表谢意”的“敬心”、“谢意”与长诗中的“整个上午,我才看了你收藏冰山之一角/除了大饱眼福外,剩下的全是深深地惊羡……”的“深深地惊羡”、“《岷州文学》走到今天/有你功不可没的鼎力相助,深深铭记”的“深深铭记”,一下子就让我有了一个带着四个“深深”、“深深”进入长诗内部的着意追问——写者对被写者的一往情深,到底“深深深几许”?

  “深深深几许”,来自于欧阳修《蝶恋花》的“庭院深深深几许”。

  我觉得在理解诗人包容冰的四个“深深”、“深深”之前,有必要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三个“深深深”作点探讨。我曾看过一些评家对“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剖释,如“选用三个‘深’字,极言亭院之幽深。‘几许’,约略估计之词,意为若干、多少。这里以疑问语气出之,是为了加重‘深’的程度,与下文‘帘幕无重数’相映成趣”(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词典》第31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上阙一开端即描绘出思妇所处的典型环境,三个‘深’字,极见亭院之深邃了”(见《古诗文网》——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对此,我不敢苟同。若说“庭院”的深幽,用一个或两个“深”就够了,为何要用三个“深”,甚至还加上“几许”呢?不用说,词人在借“亭院”之幽深、深邃之“深深深几许”,为下文女主人独处的孤独寂寞之状而创设了景之深、情之深、意境之深的诗意氛围。在此,我们若仅仅是停留在“选用三个‘深’字,极言亭院之幽深”、“三个‘深’字,极见亭院之深邃了”,就会稍觉评者的剖释没有完全到位或是没有真正理解词人运用叠字的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之特别用意——这“深”的庭院,其实隐藏的是一个女子内心“深深”的落寞。

  窃以为词人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亭院”,类似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的“大江”(含有时光东去、时代东去、岁月东去、英雄东去、人生东去等),是不能只视其字面之意的一个思情万千、包蕴无限的超级大词或巨大的意象。同样的,我们理解包容冰诗中的“深深地惊羡”、“深深铭记”之四个“深深”、“深深”,亦要从“我”情不能自已的“深深深几许”里去研读、去凿掘。

  诗人包容冰对书法家、收藏大家何胜江先生的一往情深,到底“深深深几许”呢?

  长诗《写给何公胜江先生》一诗,自会作答——那就是诗人包容冰的意重情深,虽不似词人欧阳修那样以一个中心句或主题词凸显“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主旨,却能在不同的诗章里任意挥洒如梦似幻、浮想联翩的“深深”、“深深”中的一见倾心、情意绵绵与深情厚谊。

  诗之第“1”章:造访之“情深”——“聆听你侃侃而谈,见多识广/我仿佛是一个前来问道的学徒”。

  《岷州文学》的每一期,都有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作家、书画家的作品。这,与诗人、作家包容冰的人格魅力与豁目开襟分不开。此诗写“我”在甘肃兰州“造访”了书法家何胜江先生,就是最好的见证。他以“如果没有前世的深厚善缘/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怎能相遇”的一种特定式的假设,强调了“我”与知者、觉者之“相遇”,成了“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晏子春秋· 问上十一》)的“问道者”,甚至是一个“问道的学徒”。“我”的这种谦谦君子的自谦,暗寓着从何先生那里获取了探询艺术真谛、人生真理、思想境界等珍贵罕见之秘笈的无限感激之情。

  诗之第“2”章:分享之“情深”——“字里行间,流露出你人生坎坷的艰辛/饱经风霜的磨难。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幅作品就是你人生阅历跌宕的再现”。

  何先生是书法家,自然让“我”分享了“龙飞凤舞的墨宝”与“墨宝”里深蕴着人文情怀、人生坎坷的艰辛与饱经风霜的磨难。在“我”超然的感觉里,何先生的书法中的每一个字都藏有一个动人故事,甚至“一幅作品就是你人生阅历跌宕的再现”。“我”的这种不一样的艺术感觉,悄悄地诠释了西汉文学家杨雄“书,心画也”,或是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里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其“情深”,尽在不言中。

  诗之第“3”章:惊羡之“情深”——“整个上午,我才看了你收藏冰山之一角/除了大饱眼福外,剩下的全是深深地惊羡……”。

  何先生的收藏颇丰:有赵朴初大师的四页信札、于右任的几幅对联、蒋介石的亲笔信札等名人字画。另外还有名人轶事,如朱德老总亲近三宝……“我”除了感叹大德高才的何先生“原来有智慧者,都不离圣途”外,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深深地惊羡”之情。这种因收藏的珍贵价值而生发的“惊羡”之情,暗寓着收藏家的艺术境界与学养深厚。

  诗之第“4”“5”“6”章:崇敬之“情深”——“我不敢小觑,不敢怠慢。用十二分的崇敬/往来于金城。见未所见,听未所听——”。

  何先生的人生经历非同寻常。诗人包容冰用五个“一个”,叙述了何先生为“农家子弟”、“意气书生”、“赤子”、“造访书坛文坛大腕的人”、“深信因果,听经闻法,修持望远的贤者”。何先生的才德兼备、超凡脱俗,不得不让“我”于高山仰止里“用十二分的崇敬往来于金城”,一次次地“见未所见,听未所听——”。这种带有“十二分的崇敬”的叙述,极言何先生学富五车与“从书画收藏谈到人生命运/从过去谈到未来。把红尘中的一切名闻利养/富有贫穷,高低贵贱,看得一清二白”满腹经纶。其间,多的是“《岷州文学》走到今天/有你功不可没的鼎力相助,深深铭记”。尤其值得我们看重的是,“诗人在第“6”章里,以“我”的“暗自喟叹”与“我的如许分行文字,一文不值”的自谦,烘托或暗衬了何先生“出谋划策”、“金点子熠熠闪光”的高瞻远瞩、鉴往知来。

  当然,诗人包容冰也以宕开一笔、点石成金的笔意,点到了“惟有远方的挚友,看到我内心放射的光芒”——其实,“我”(即诗人包容冰)也是《被佛诗包裹的舍利》(执仗,2024年7月4日为昨日收到《包容冰诗歌名句赏味》一书作),值得“远方的挚友”送来深深的敬意:

  你的体内,岷山依着洮河/洮河偎着岷山/当你敞开一件件般若的袈裟/山水里的黄芪、当归、流珠儿……/愿化为佛诗/而后,由一些质朴的佛诗/一一讲述自己/怀抱着洮河的清醒、岷山的觉悟/当然,有一点不需要讲/那就是外面的世界都已知晓/二十世纪的岷州/有一颗被佛诗包裹的舍利

  诗之第“7”节:嵌名诗之“情深”——新诗、古诗同台亮相,大展神采。

  我在岷州仰望天空,背靠岷山刷脸
  忽一日想起何公胜江仁兄,情不能已
  于是赋诗曰——
  何愁不开悟,
  胜迹印佛途。
  江河归沧海,
  恒一达九衢。

  在一种“情不能已”的情状里,诗人包容冰面对家乡的岷山想到远方的“仁兄”何胜江先生。而后,以诗(即新诗)中之诗(即古诗)——让不押韵的新诗与押韵的五言嵌名古诗之交相辉映,表达来自内心的无限深情。

  诗人包容冰的嵌名诗用了平水韵上平七虞的“途”、“衢”,不失一个优秀古体诗人用韵的水准。除此之外,他将“何胜江”三个字与笔名“恒一”、“必达”之“达”,分别嵌于四句诗之前,非常自然得体。我们若从横方面的看,“何”、“胜”、“江”与“恒一”、“达”,均以一般的字义灵动于诗句里;从竖的方面看,每一句诗的第一个字,组成书法家的姓名与笔名;从每一句诗的首字与第四句连在一起看,就是“何胜江,恒一达九衢”(在全诗二十字里,有六个字来自于姓名与笔名,可说是十分罕见的)——即自始至终坚持走自己的书途、“佛途”,以“不是虚设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登上/世人高山仰止的巅峰”而名响“九衢”以及“九衢”之外的大千世界;从整首诗的内涵与外延看,凭借“开悟”、“佛途”等,暗示了书法家、收藏大家何胜江成果丰硕与看清万事万物真相的大彻大悟的超然境界,给人带来的是有益的启化与示教。

  读包容冰的诗,就是读他的诗之史。

  包容冰习惯于用一首首诗歌记录自己故乡嬗变、人生经历、心路历程,尤其是记录佛情、亲情、友情等尤为引人注目。他的一些感情厚重的友情诗,总是能让人难以忘怀。如写给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呼岩鸾的诗,就像他送给其他诗人、作家、书画家等名家的诗一样——“等待了三十年,为什么分别在即啊”(《雨中送呼老》)、“可谁知/那些珍贵的手稿,流淌着你/温热的血、芬芳的汗,菩提的蜜”(《知音难觅》)……其诚心诚意、情深意厚,读来倍感亲切。

  诗人包容冰《写给何公胜江先生》的一往情深,到底“深深深几许”?

  我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这剩下的,可由写者与被写者或是读者们去说。
 

2024年9月3—4日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吴投文诗歌——百首精选 百味评赏》等十二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