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在地缝上空盘旋
——刘毅散文诗印象
2020-06-29 14:36:38 作者:蒋德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诗人蒋德明评论作品选。
南江峡谷长四十余公里,峡谷最深处达三百九十八米,有各种姿态瀑布四十多条,最高落差二百五十余米,经专家科学考察结果显示:南江峡谷地层古老、河谷深切,为典型的低中山峡谷。航拍的裂缝让你看见的是翠绿谷野之间有一条水带银蛇般舞动。那日,我和刘毅与开磷集团电视台摄制组记者一行在峡谷深处探险,遇见一处瀑布从危崖壁上坠落,水花白如阳光,目光沿水光攀上,整个峡谷只给我们留着向天的一线缝隙。有只鹰,沉默地盘旋在一线天际,像一根藤条上系着的叶子被风吹浮。刘毅说:鹰的巢穴就在这瀑布之上断壁处,它总是飞在裂缝之上,却又不舍远离。当时,刘毅的散文诗已在省内外很有些名声,开阳能成为中国散文诗乡,刘毅所起的作用不小。刘毅话里的鹰,我听得出言外之意。我说:我把裂缝之上的鹰,看成藤条上系着的叶子。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年,我编的《家庭指南报》副刊,一次次发刘毅的散文诗,《家庭指南报》是周报,不给任何作家开专栏,然而,他的散文诗在那些年里我几乎期期给他留有位置。总编不是批评的暗示:刘毅的散文诗,怎么不让人读来生怨呢?我说:山水之声一直在风中飘着,离开的人在电梯房里想听到风拍响窗户的声音,不常常幼稚地以为山风来了,山风远处,是灵韵的水声吗?
我编发过的刘毅的散文诗,至今仍然记得散句有:“……坎坷的路被填平了,狭窄的道被加宽了,过去坑坑洼洼的颠簸被养路工人的汗水烫平了……这些普通平凡的道班工人就是这样:用普通的事迹拉长生命的意义,借公路抒发自己长长的诗章……”(《车过道班》)、“两根长长的铁轨,默默地从一排墓碑旁伸去,伸得远远的,光铮铮的铁轨像两行晶亮的泪痕。……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人生,延伸了漫长的铁轨。……墓碑,你是镶嵌在人生旅途上的座右铭,是筑路者的奉献之歌,是一部中国筑路史章……”(《墓碑》)、“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撑着很高、很高的大楼,撑起建筑工人一缕缕向上的希望。……你让大楼一层层地加高,人们也一层层地把你升起……”(《脚手架》)“我知道,井下有许多已经编写完的故事要我去读,井下有许多动人的事迹要我去听,井下有父辈开拓者们一本艰辛沉重的历史啊!……”(《第一次下井》)“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是诺言,那是月光下悦耳的竖琴;人间最可怕的等待是诺言,那是没有归期的希望。”(《诺言》)——在我负责《家庭指南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十七年间,经手处理的稿件有上千余位作者,写散文诗的也有数十位,但刘毅留给我印象就是如此地深刻。
刘毅在新近写南江的一组散文诗中,有一章写南江的《一线天》,我读过近百人写南江地缝的,但我品来,他的《一线天》是我想要的,“一座山峰被江水挤破。江水顺着山峰的缝隙流过。仰视,没有蓝天、彩云,唯有陡壁、树丛:岩鹰不敢飞进这地缝之隙,云海雾霭飘不进这狭隘的山谷。俯瞰,江水滔滔,只能划进一叶小舟,在幽深的峡谷中捕鱼摆渡……望着两面狭长湿润的峰壁,感受著深长峡谷的阴森寒气,不由得使人产生联想:如果让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心胸会不会也变得阴沉狭隘?
刘毅是一个用心不断创作散文诗的作家,二十多年间,发表了6000余章散文诗。
他的文字,很大程度脱脂了码字的油腻,字里行间很少有油彩,犹如明月给人的就是素光。我与他谈到过写作者的灵魂会不会通过文字闪烁骨质的磷光?他说:有人会,有人不可能,就像同是打坐诵读经书的人,有人骨子里有舍利子,许多人没有。我们谈起唐朝的文化也讲政治,而政治只是糖衣,记不得是哪朝哪代给颠倒过来了,文化成了糖衣。因此,后来光灿的文化犹如稻草点燃的篝火,经不得夜色打磨。我们又在一座寺院谈起现今穿袈裟打坐的人与走错了路也会撞上三五成群的闹哄哄写作的人。他说:灵魂的外套是有无数补疤的,只有疤痕才是岁月的花朵。是呀,错了的事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事。太多的人不是因有未来才前行,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休息够了才起身行走。因为我们预知不了未来,只认识走过的历程,于是,一切经典的流芳无一不是心历之作,让心痛的疤痕文字。可刘毅不是疤痕文学的跟随者。他不用泪滴感动人。
一个人的真正写作是没有人能指点的。有人帮助你指点迷津纯粹是一种误导。世间没有相融得如一的液体,灵魂更是无法九九归一。一切混合物都存在彼此不相融的千丝万缕。因此,我一直主张悟道写作,对名家的写作格言怀有疑惑,相信所有的格言都是剧毒。相信写作是世间最孤独的事,凡要指点迷津者,我都会劝其远离热热闹闹的场所,在寂静处思索,在别人数着梦里落花时,有月光的露滴滴答在你熟睡的睡莲上,你睁开眼睛,把星子看成了葡萄,虽然这是错误,但是,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的错误才是诗。
刘毅在南江峡谷给一位作家打电话:中国作家在十一月九日走进峡谷采风。我应他之邀请又一次来到南江。在鹰之巢穴处我抬起头来,仰望瀑布,或许是仰望会给飞禽传送某种磁场,阳光射透的云有一叶飘动,不,我看清了,是鹰,裂缝的上空一根古藤条系着的飘荡着的鹰,我脱口而出:刘毅,鹰!
当年,我编的《家庭指南报》副刊,一次次发刘毅的散文诗,《家庭指南报》是周报,不给任何作家开专栏,然而,他的散文诗在那些年里我几乎期期给他留有位置。总编不是批评的暗示:刘毅的散文诗,怎么不让人读来生怨呢?我说:山水之声一直在风中飘着,离开的人在电梯房里想听到风拍响窗户的声音,不常常幼稚地以为山风来了,山风远处,是灵韵的水声吗?
我编发过的刘毅的散文诗,至今仍然记得散句有:“……坎坷的路被填平了,狭窄的道被加宽了,过去坑坑洼洼的颠簸被养路工人的汗水烫平了……这些普通平凡的道班工人就是这样:用普通的事迹拉长生命的意义,借公路抒发自己长长的诗章……”(《车过道班》)、“两根长长的铁轨,默默地从一排墓碑旁伸去,伸得远远的,光铮铮的铁轨像两行晶亮的泪痕。……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人生,延伸了漫长的铁轨。……墓碑,你是镶嵌在人生旅途上的座右铭,是筑路者的奉献之歌,是一部中国筑路史章……”(《墓碑》)、“密密麻麻的脚手架,撑着很高、很高的大楼,撑起建筑工人一缕缕向上的希望。……你让大楼一层层地加高,人们也一层层地把你升起……”(《脚手架》)“我知道,井下有许多已经编写完的故事要我去读,井下有许多动人的事迹要我去听,井下有父辈开拓者们一本艰辛沉重的历史啊!……”(《第一次下井》)“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是诺言,那是月光下悦耳的竖琴;人间最可怕的等待是诺言,那是没有归期的希望。”(《诺言》)——在我负责《家庭指南报》副刊的编辑工作十七年间,经手处理的稿件有上千余位作者,写散文诗的也有数十位,但刘毅留给我印象就是如此地深刻。
刘毅在新近写南江的一组散文诗中,有一章写南江的《一线天》,我读过近百人写南江地缝的,但我品来,他的《一线天》是我想要的,“一座山峰被江水挤破。江水顺着山峰的缝隙流过。仰视,没有蓝天、彩云,唯有陡壁、树丛:岩鹰不敢飞进这地缝之隙,云海雾霭飘不进这狭隘的山谷。俯瞰,江水滔滔,只能划进一叶小舟,在幽深的峡谷中捕鱼摆渡……望着两面狭长湿润的峰壁,感受著深长峡谷的阴森寒气,不由得使人产生联想:如果让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心胸会不会也变得阴沉狭隘?
刘毅是一个用心不断创作散文诗的作家,二十多年间,发表了6000余章散文诗。
他的文字,很大程度脱脂了码字的油腻,字里行间很少有油彩,犹如明月给人的就是素光。我与他谈到过写作者的灵魂会不会通过文字闪烁骨质的磷光?他说:有人会,有人不可能,就像同是打坐诵读经书的人,有人骨子里有舍利子,许多人没有。我们谈起唐朝的文化也讲政治,而政治只是糖衣,记不得是哪朝哪代给颠倒过来了,文化成了糖衣。因此,后来光灿的文化犹如稻草点燃的篝火,经不得夜色打磨。我们又在一座寺院谈起现今穿袈裟打坐的人与走错了路也会撞上三五成群的闹哄哄写作的人。他说:灵魂的外套是有无数补疤的,只有疤痕才是岁月的花朵。是呀,错了的事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事。太多的人不是因有未来才前行,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休息够了才起身行走。因为我们预知不了未来,只认识走过的历程,于是,一切经典的流芳无一不是心历之作,让心痛的疤痕文字。可刘毅不是疤痕文学的跟随者。他不用泪滴感动人。
一个人的真正写作是没有人能指点的。有人帮助你指点迷津纯粹是一种误导。世间没有相融得如一的液体,灵魂更是无法九九归一。一切混合物都存在彼此不相融的千丝万缕。因此,我一直主张悟道写作,对名家的写作格言怀有疑惑,相信所有的格言都是剧毒。相信写作是世间最孤独的事,凡要指点迷津者,我都会劝其远离热热闹闹的场所,在寂静处思索,在别人数着梦里落花时,有月光的露滴滴答在你熟睡的睡莲上,你睁开眼睛,把星子看成了葡萄,虽然这是错误,但是,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的错误才是诗。
刘毅在南江峡谷给一位作家打电话:中国作家在十一月九日走进峡谷采风。我应他之邀请又一次来到南江。在鹰之巢穴处我抬起头来,仰望瀑布,或许是仰望会给飞禽传送某种磁场,阳光射透的云有一叶飘动,不,我看清了,是鹰,裂缝的上空一根古藤条系着的飘荡着的鹰,我脱口而出:刘毅,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