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谭电波诗集《草木本心》长沙研讨会举行:诗意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当代表达

2025-04-23 作者:曾小平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表达路径。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2日下午,一场聚焦中医药文化与文学艺术融合的专题研讨会在毛泽东文学院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湖南省知名中医药专家、诗人谭电波的诗集《草木本心》为核心议题,来自省内文学界、医学界、评论界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诗歌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交流与精彩论辩,共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表达路径。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游和平,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院长谢宗玉,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善君,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胡述斌等领导专家出席并致辞、点评。研讨会由永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吴茂盛主持。

  吴茂盛介绍,《草木本心》是诗人谭电波以医者之心、诗人之笔,倾三十余年医学临床与文化思考而成的一部匠心独具之作。该书分为“中药物语”“花语倾情”“本草一味”“满园药香”等八辑,共收录220首围绕常用中药材创作的现代诗歌,配以湖南多位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实现文字与视觉的融合叙述。诗集将《黄帝内经》的医理与《诗经》的诗性相互交融,为传统中医药文化注入了诗意表达的新生动力。
 

诗画合璧,开启中医药文化新叙事
 

  湖南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游和平认为,这部诗集将中医药文化与诗歌艺术融合,以独特视角展现本草世界,赋予金银花等本草生命与哲理,映照出生命本真。在艺术风格上,其语言简洁、意象生动、节奏韵律和谐,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创新。在当代文学创作题材多元的背景下,该诗集另辟蹊径,拓展了文学创作空间,为专业领域写作者提供了跨学科创作的借鉴。希望诗人谭电波继续保持创作热情,也期待更多写作者受其启发,关注中医药文化与自然万物,繁荣我国文学事业。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院长谢宗玉认为,《草木本心》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诗歌跨界融合,既传递专业知识,又赋予文学意境,如艾叶象征高洁精神。诗歌中诗意与哲思交织,借拟人化草药隐喻生命与人生。全书结构严谨,八辑主题层层递进,兼具系统性与灵动性。语言凝练且意象丰富,古典韵味与现代简洁并存。诗中融入真挚情感与地域情怀,借草药串联乡土记忆。同时,诗集平衡艺术与实用,注释兼具科普功能。总体而言,《草木本心》是一部文化、文学与科学兼具的创新之作,为中医药的现代表达提供了诗意范本。

  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善君评价,《草木本心》开创性以药入诗,融医理于诗道:既以本草疗愈身心,又借药性隐喻人性,贯通诗学与医学哲思,揭示生命真谛。作为首部中医人创作的中药诗集,其以诗释药典、以草木赋性灵,重构《本草纲目》的文学意蕴,实现传统文化当代转译。

  湖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秘书长胡述斌以“中药入诗、中药如诗、中药是诗”提炼内核,指出诗集将本草人格化,既承续中药与诗歌千年渊源,又以现代诗性激活其文化符号价值——中药不仅是医病载体,更是承载中华文明哲思的精神意象,形成兼具疗愈肉身与滋养心灵的“诗药”体系。
 

研讨交锋,深挖诗集价值与内涵
 

  在研讨环节,与会嘉宾踊跃发言,对谭电波的诗集《草木本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湖南日报社文体频道总监、湘江副刊主编曹辉指出,中药与诗歌本如两条平行线,难以交汇,然而诗人谭电波却展现出非凡水平,成功将二者融合,使这两条线相交。《草木本心》意义重大,极大地拓宽了诗歌的写作领域。谭电波以独特方式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表达,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独特力量,也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路径。

  《文艺论坛》《湘江文艺》执行主编曹志辉评价,《草木本心》药香与墨香交织,以草木为媒,书写自然与生命的对话。诗人兼具中医药研究员的智性与诗人的感性,用拟人手法赋予草木灵魂,借《荷、藕与藕节》等诗作,将药学与诗意融合,让本草药用价值回归诗意生态文化。诗中蕴含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从草木荣枯感悟生命轮回,以自然哲学叩问心灵。其语言优美洗练,构建出宁静诗意的精神家园,以本草为钥,开启汉语诗歌生态叙事新维度。

  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方雪梅看来,《草木本心》至少呈现了三种审美价值。其一,作者用强大的专业知识,充分展现了中医药文化之美;其二,以中草药入诗,在写作题材上,体现了突破与创新之美;其三,其诗歌文本,无论标题还是词句,写得灵动开阔,人情味与思辨理性交融,有韵味绵长之美。

  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奉荣梅指出,《草木本心》将千种药材入诗,实现中医与诗歌跨界融合,既展现中药历史精华与乡土情结,又以诗意笔触完成中医科普与心灵疗愈。诗歌意境与表现力层层递进,借拟人、比喻等手法,赋予药草人格化特质,升华出人生感悟与哲思。书中融入诗话标题、生活化场景及民俗风情,将医药专业性与诗歌艺术性巧妙结合,在诗人与草本、生命的对话中,表达对中药世界及天地万物的敬畏,实现知性、诗性、智性的交融。

  《湖南作家》编辑部主任、长沙市作协副主席王丽君认为,《草木本心》以诗性笔触唤醒灵性,重构自然与人文共生图景。诗人将中医药 “物性” 升华为 “诗性”,让草木成为叙事主体;借植物生长选择探讨生命价值,融入现代性反思,并通过跨界实践活化中药文化;构建 “草木伦理”,呼应 “天人合一” 理念,摒弃人类傲慢,以草木为师。该诗集标志着中医药文化传播迈向 “美学启蒙”,诗人以双重身份架起科学与人文桥梁,让读者在诗与药的交融中,找回被工业文明遮蔽的 “本心” 与诗性原乡。

  《芙蓉》编辑部主任杨晓澜认为,《草木本心》是一部极具辨识度且雅俗皆得的高完成度作品。其民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灵活运用,草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有力融合,草本植物和社会人事人情的全面贯通,展现了诗人善良、悲悯的博大胸怀和专业、精深的诗歌探寻。尤其可贵的是,作品不仅呈现草木的微小,更有人心的正大,不仅呈现个人的悲欢,更有人世的忧乐,让整部书在中药草木的生灵史之上,有了心灵史的意义。

  作为本书的出版人,潇湘悦读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立云分享了与谭电波合作的经历。他表示,谭电波在学术与文学领域的多元探索为创作《草木本心》奠定了基础。这本诗集独具匠心,将专业知识与文学表达巧妙融合,打破了中医药科普的固有模式。诗画合璧的呈现方式也让读者能更直观地领略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内涵,市场反馈积极,为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了成功范例。
 

医文兼修,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
 

  谭电波现供职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他不仅在专业领域成果丰硕,出版有《中西医结合毛发学》《中西临床营养学》《槟榔学》等多部专著并获奖,还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继出版散文集《萤火捕慧》、诗集《数落时光》《一勺粗盐》之后,《草木本心》是他将中医药专业与现代诗歌创作相结合的又一部心血之作,书中对常用中药的诗意描绘,配上湖南十几位油画家专门创作的中医药题材油画,堪称一部中医药现代诗典。

  谭电波在答谢中深情表示:“本草可医病患,文字可治心伤。” 三十余载与本草相伴,他深感中药恰似诗韵流淌,每味药皆藏节气隐喻,株株草木宛如天地诗篇。他以诗为刃,将医理融入诗行,这本诗集既是与本草的私语,也是对岐黄之术的深情告白。他希望借此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文化魅力,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湖南省作协、省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省诗歌学会、毛泽东文学院、永州市作协联合主办,潇湘悦读文化研究会承办。与会者一致认为,此次《草木本心》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医药文化与文学艺术的融合搭建了交流平台,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医药文化的创新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文化这一民族瑰宝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 曾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