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独蕴机杼,新古典主义的超逸歌吟

——读刘成渝诗集《隐入菊》

2024-09-18 07:48:47 作者:鲁侠客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鲁侠客,儿科医生。曾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草堂》《散文诗》《中文学刊》《创作评谭》等发表作品。曾获得第六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提名奖、“傅雷杯”全国文艺评论奖、黄亚洲国际行吟诗歌奖,“丁玲杯”散文奖等。

  诗歌,往往是最具私密性的文体,是诗人心灵情感的洼地。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的神秘主义,部分可以用来诠释和揭示诗歌的私密写作。一个人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以及阅读视野决定着他的审美情趣与诗学风格。

  刘成渝的这部诗集《隐入菊》,总体呈现出古朴、清新、典雅、温和的诗学风格。我把它视作中国新古典主义风格。诗人深受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熏陶,他精于“锻字炼句”,注重诗歌意境营造,谙熟传统诗画同源理论。当然,这不是说,他的现代诗歌只是偏安于山水草木、日月星辰,而不关涉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

  这部《隐入菊》共分八部分,其中前六部分是分行诗歌,后二部分是不分行的诗。不论形式,它们都有鲜明特点,即追求澄澈的诗歌质地,注重诗歌内部的语言气韵和节奏,他的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有着良好的传承性。

  作者的整部诗集独蕴机杼,以一首诗歌《隐入菊》命名,它包蕴的美学元素,应该是作者写作的基石,崇尚的诗学理念。

  《隐入菊》分为三节,每一节的形式,都是一样的,都采用“隐入菊,像……”的句式,形式上,有中国古典诗歌复沓特点:一唱三叹、跌宕起伏。其次,诗人注重诗歌内在节奏,诗歌采用长短句结合,节奏感很强,且语句错落有致,如“隐入菊,像白云隐入山林。音乐隐入琴弦。隐入菊,悄悄地,在一个下午,朝一枚,等你的菊,隐去。像一束光隐入黑暗。”

  诗人截取现实中某一个片段,营造诗意。整首诗歌,空灵跳脱,有明显的乐感。《隐入菊》是整部诗集引言,打开了诗人的诗学密码,打开了隐喻象征修辞系统,它和以下几首咏菊诗一起,让我们窥见诗人的气质秉性,超凡脱俗的审美趣味。

  《菊,今夜我将以郎的姿态接受你的审判》,体现诗人高度自觉的生命警醒意识。《朝一株菊溃败,你无需昂头,白眼看天》,则是一部时光寓言,浓缩了菊之精神的矿藏与养分。而《爱上一株菊,并不容易》则体现精神皈依,一种人淡如菊的超逸状态。

  在诗集第二部分“物影游移”中,诗歌《豹》的叙述很沉稳,在场感强烈,像是一幅油画,也像是一位摄影师在野外拍摄一只豹狩猎的全过程。

  除此外,它也可以看成一首元诗,诗中写到“可以象征,可以隐喻,从灌木丛林出来,它就潜伏在那里,它将呼吸潜进一缕秋风,将目光潜进一片叶子的背面,将耐心潜进安静的等待,它在不断抵近,抵近一场胜利,一场丰收。”

  第二部分中的《国土》,具有鲜明的家国意识,且诗人新颖别致的语言和超凡想象力,避免了大而空泛的写作陷阱。

  “从今天起,我要给我的骨头穿上军装,让它站起来,像戈像剑。我要清除软弱,猥琐,退让,教它列队出操……我要把我的骨头讲醒,讲成栋梁,给那些屈辱的肌肉插上国旗,让你在我的体内,听到咔嚓咔嚓的急行军。从今天起,我走哪里,哪里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土。”这种情理结合血肉丰满的抒写,将家国与个体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主体意识和客观存在水乳交融,立体形象。

  诗集《隐入菊》第三部分是“暗香流转”。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古典美学趣味的偏爱,如夜花城,渔门颂,花城颂,美色赋,梨花赋等等。

  诗歌《夜花城》的诗意在想象力的驱使下起飞,诗人把自己生活的城市攀枝花,描写得美轮美奂,“风,怀揣成吨的夜色,从山里而来,袖中的香暗自溢出,时间开始入味。花们在黑夜上刺绣,身体里牵出的女红,自个儿尽情地美……有人在远方喊一声攀枝花,一树的花朵都会探出身子,应答。”人格化的手法,不仅令诗意灵动,而且物我相容与心灵在场的结合,让这首城市的赞美之歌分外动人。

  一座城市,可以看作是一个地理符号,也可以看作诗人的精神原乡,《西区颂》写得深情款款,“凉风坳是减速器,时间穿过隧道,就慢了下来。”这是攀枝花西区的一条隧道,诗意地亮相。“玉泉广场,是挂在身上的玉佩,西佛寺住在人的心中,古典金沙江翻阅苏铁秘籍在美学工厂生产丝绸长卷……高铁下来的人坐在花朵的声线上品香,堤坝挽留的水住在孤鹜的长河里描霞。”

  这里西区的万物被赋予人格化,娴熟的通感夸张等修辞,掩饰不住诗意的奔涌,我突然明白了诗集中这部分题目的意旨,“暗香流转“,应是诗人的精神高地,是心灵琴弦上飞溅出的朵朵浪花。

  诗集第四部分是“步摇青丝”,它洋洋洒洒,记录着诗人内心的那汪诗意澄澈的湖水。诗歌是一面镜子,折射着诗人的生活史、心灵史,以及审美情趣与诗学风格。以色列诗人阿米亥说,诗是一个人独处时面对上帝的神秘呓语,波兰诗人米沃什说,诗是“盗火者”采集的照亮黑夜的火种。

  刘成渝诗歌澄澈通透,诗人善用古典意象,他的语言洗练,注重内部节奏和气韵。他笔下万物,透着温和、隽永、典雅的气质,它们是诗人气质的“外溢”。

  “步摇青丝”中,诗人对题目精雕细琢。它们都有宋词词牌的影子,诸如歌吟春天和爱情的《风追蝶》,写江南水景的《冤家怒》,还有亦真亦幻的《青丝引》,一对有情人相互思念的《水仙泪》。

  在“步摇青丝”里的一首《秋日》,像一幅静物写生,“河水还在暴涨”,“码头无人,退回典籍的身体泛着诗经的光泽”,这种鲜活语言表达,令人眼前一亮。而诗人对于抽象时间的描绘,颇见功底,“午后,时间突然拔地而起,直逼天空低垂的腹部。”

  刘成渝的诗歌,承继了中国古典诗歌精华,它讲究炼字锻句,讲究立体形象的刻画事物,讲究诗歌形与意的完美融合。他的诗歌质地细腻、温情、纯粹,这些特质在诗集中的第五部分情感篇“情暖汉韵”中更为醒目。

  《两个人的身体分开有多难》,是借大鹅之名,咏爱情之实。爱情的坚贞,爱情的美好,在诗人笔下没有落入俗套,他写爱情的甜蜜,“碰一下你的额头,碰出满身的桃花……探进你的身体,好好品尝一次你为我酿制的蜜。”令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刘成渝诗歌理性感性交融,他的爱情诗,不仅仅是一味放纵情感,他同时也注重智性的思考,“你的边界,没有任何争议,我在每个要塞都设立岗哨,每天我都像将军一样出来巡逻……但我深知深耕细作远远胜于广种薄收。”

  这首诗里,也有幽默的元素,“农闲时,我会修理农具,提升农技,绝不外出打工。即使偶有远出,也在你的视线之内,你随风呼之,我便即刻赶回”,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了“俯首帖耳”一词,令人会心一笑。诗人,更懂得爱情转化为亲情后的生活的本质,“我知道你每一寸土地的脾气,我知道你的五谷丰登都是我流淌的汗水。我愿这辈子像一头老牛,老死在你的田里。”

  诗集的第六部分“泪泉暗涌”,体现家国情怀,有经世致用的色彩,这部分诗歌篇幅不多,但却与第一部分《水墨禅语》的菊颂部分构成了整部诗集的压舱石。

  刘勰的《文心雕龙》关于文章的风格,有典雅之风说。刘成渝的诗歌和此类契合。在第六部分“泪泉暗涌”中不乏慷慨激昂之作,如《南海,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姓氏》中,他写到“南海,你的每一滴水,都来自我的山河。膝前绕行,卧怀假寐是你无数的乳名曾留下的图语。现在随便摘一滴,足可打捞出我血液中厚重的秦砖,青色的汉瓦。”

  它透出血性与豪气,诗人不仅怀揣家国情怀民族大义,更有高瞻远瞩的谋略,“没有人能改变你的姓氏,南海,现在我在用忍字磨剑,用汉字排兵布阵。你要把波涛忍着,把露出的礁藏着,把所有的锋压进一滴水里,你要学会平静,学会鱼在水底布设烽烟。”

  在《月亮弯刀》里,诗人忧心忡忡,对于商品化大潮下,诗歌节节败退,诗歌语言和诗歌精神的堕落,无不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月呀,你是我的诗,是我的版图,是我的一滴泪。可是,没有人知道,你更多的时候,是我别在腰间的弯刀。月呀,是谁把你丢在草地。今夜,我要沿着那一道绿,把你从枯黄的锈中救出。月呀,你要再次君临天下,在我贫血的山河布下你的弯刀。”

  对于倚重诗歌精神的诗人而言,诗歌的骨血不能丢,诗歌的人文精神,是拯救现代都市人生存困境或者精神危机的一剂良药,他不遗余力地在诗中呼唤诗歌精神的回归,“我不相信,秋风的刃会超过你的锋,你要看草地上那些枯,那些黄留下的破绽,看我用虫鸣送过来的锦囊。月呀,你要用找回的光刺穿困住你的衰败和萧瑟,在秋中起死回生。”

  《月亮弯刀》可以看作整部诗集中耀眼的一道光,与这首诗歌类似的还有讨伐殖民历史,反省民族屈辱史的《拔掉法国梧桐》,追思并笃守信念的《在端午怀念屈原》,讴歌倔强坚韧人文骨气的《青花颂》等。

  诗集第七第八部分,都是不分行的诗。第七部分《浮生记》,描绘出诗人经历的一段精神波折、心灵层面剧烈的动荡感,它包含了诗人对于异化的现实严峻的思考和诘问。第七部分诗歌与诗人原有诗的风格,有较大反差,但一个诗人拥有多重风格,对于诗人而言并不是坏事,往往剧烈的环境变化,异化的现实,都可以点燃诗人内心暗藏的火焰,成为诗情迸发的原动力。

  第七部分诗歌,有艾略特《荒原》的味道,诗歌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冲突。一个怀有人文理想的诗人,往往对于现实抱有美好的期许,曲折的心路历程,恰好是诗人怀疑现实,对异化现实不屈服不妥协的表现。第八部分诗歌,有浓郁的自然主义色彩,彰显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借用刘成渝诗歌《青花颂》中诗句“现在,我面对的青花,纯美,至高无上,它高过所有的美人。”寄语诗人未来的创作。对于有着古典情节的诗人而言,对于诗歌内在节奏气韵的重视,对于诗歌语言炼金术般的痴迷,以及奇崛的想象力,必将推动他的诗学的航船,不断驶向未来广阔的蓝海。

  当然,依照更高的诗学理想,诗人未来还可以选取更广泛的诗歌素材,兼容并蓄其他的诗学风格,为己所用,更多地探讨现代人生存境遇、描绘心灵的镜像。如中国美学宗师宗白华所言,在诗歌美学中,心灵史浩如烟海,是深蕴的一脉富矿。相信诗人未来的诗歌创作,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