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陈智鹏

生命的灵动旋律

——从《生命》中领悟思想内涵

2024-09-30 作者:丁宝玉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生命》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多彩和神秘。

  著名诗人萧逸帆先生的诗作《生命》,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生命的绚丽画卷,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的开篇,“从牙膏里挤出/扁了的日子”,这一奇妙的意象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将日子比作从牙膏中挤出的物体,形象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不可阻挡,且日子被压缩得扁平,给人一种紧迫感和无奈感。这种新颖的比喻,让读者对时间和生命有了全新的认知,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在时间的挤压下,变得更加珍贵而脆弱。

  “一天从刷白笑容开始”,这里的笑容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刷白的笑容不仅代表着外在的整洁,更象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对新一天生命的迎接和期待。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用微笑开启新的一天。

  “从一日三餐去感知时令”,诗人将生命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日三餐紧密相连。这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大自然紧紧地系在一起。通过对食物的感知来体会季节的变化,让我们意识到生命是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我们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在感受着大自然的节奏和韵律,仿佛能听到生命与自然和谐共舞的旋律。

  “将劳作的体温触摸/然后去赞美土地”,这里充满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劳作的体温,如同燃烧的火焰,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而赞美土地,则是对生命根源的敬仰。土地孕育了万物,我们通过劳动从土地中获取生存的资源,这种人与土地的关系,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基础。诗人用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与土地之间那深厚的情感纽带。

  “风雨中成长的生灵/在耕耘中结出文明的籽粒”,这两句诗将生命的坚韧和文明的传承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风雨中的生灵,犹如顽强的战士,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地成长。而耕耘中结出的文明籽粒,则象征着人类在劳动和奋斗中创造的文明成果。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在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明比作籽粒,生动地表现了文明的珍贵和传承的重要性。

  “他们垂落,负重/经过胃液的浸泡/他们苏醒/开始自己的使命”,这里的“他们”可以理解为食物,也可以象征着生命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生命在经历了各种压力和考验后,通过消化和吸收,重新获得力量,开始新的征程。这一过程如同凤凰涅槃,在苦难中重生,展现出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从诗歌的艺术特色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牙膏、笑容、一日三餐、土地、生灵等,将抽象的生命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变化。同时,诗歌的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结构上,这首诗层次分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逐步深入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跟随诗人的思路,去探索生命的奥秘。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不仅仅是对生命的简单描述,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诗人引导我们思考生命与时间、自然、劳动、文明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价值。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追求物质财富和功名利禄,而忽略了生命的本质。这首诗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劳动去创造价值,用文明去传承人类的智慧。

  总之,萧逸帆先生的《生命》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多彩和神秘。这首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更加坚定地前行。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感悟生命的美好,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情感和每一个瞬间。

附:诗歌原文 
生命 
诗/萧逸帆
 
从牙膏里挤出
扁了的日子
一天从刷白笑容开始
从一日三餐去感知时令
将劳作的体温触摸
然后去赞美土地
风雨中成长的生灵
在耕耘中结出文明的籽粒
他们垂落,负重
经过胃液的浸泡
他们苏醒
开始自己的使命
 
原载于《中国文艺家》中国新诗
转载于《山西政协报》